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藏家谈艺术市场:"流水线"作业致市场混乱

真正的艺术家是凭作品说话的,他们不需要靠大大小小的官位来抬高自己。吴冠中画故乡,画面中的大树象征着他的母亲,作品充满着对自然、对亲情的真切感受而感动人。流水线作业致艺市乱象从网络文学了解到,今天我们在各种有点文艺气息的场合,经常会收到有些人递过来的名片,在这张小卡片上会罗列着一…

真正的艺术家是凭作品说话的,他们不需要靠大大小小的官位来抬高自己。吴冠中画故乡,画面中的大树象征着他的母亲,作品充满着对自然、对亲情的真切感受而感动人。

流水线作业致艺市乱象

网络文学了解到,今天我们在各种有点文艺气息的场合,经常会收到有些人递过来的名片,在这张小卡片上会罗列着一长串的头衔,或某某会长、院长等职务,或一 级、二级某某师职称,或某某研究员,或享受某某津贴,又或得过什么奖等等,我疑问这些头衔和荣誉真的就能代表那人的艺术水平?还是徒有虚名?

如某人发明的“流水线”绘画制作法,内容无原创性,思想无时代性,表现无创造性,这种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的方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批评。可以说,现在这种现象也不是在其一个人身上体现,在某个群体内已经是普遍现象,产品数量多而无艺术质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他们的绘画产品已经成为了市场的奴隶,沾满了铜臭气,因为作品好卖,换钱来得快。作品在市场上好卖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但作为一名艺术家来说,丢脸的事情就是市场上他的一张作品有成百上千张同一题材、同一表现手法的作品,并且还自我包装炒高价格,这些“艺术家”们难道不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害怕否定自我而创造新貌,又会失去现有的市场?所以,有些“艺术家”也就不害羞了,擅长作秀的人哪怕把一张画复制成一万张画,也要自吹自擂一番“自己画得多么熟练”,明明自己是熟练画工,却号称自己是“某某家”、“某某师”,完全抛弃了道德底线和天理良知。几年前我就说过这是艺术市场的一种欺骗行为,这些人哪会管艺术创造?捞钱是 “硬道理”,他们徒有“艺术家”的虚名。

艺术创作应与体制无关

另类文学相关报道悉,有人认为今天的艺术圈就是一个江湖,江湖中大大小小的山头林立,各种体制下的美协、画院、美院等,为了各自利益,甚至是小团体的利益,不择手段搞“经营”,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浮躁现象。吴冠中先生生前曾提出为了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应该取消某些单位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他说:“美协机构很庞大,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术没关系,他们靠国家的钱生存,再拿着这个牌子去抓钱。很多画家千方百计地与美协官员拉关系,进入美协后努力获得一个头衔,把画价炒上去……”

真正的艺术家是凭作品说话的,他们不需要靠大大小小的官位来抬高自己。吴冠中画故乡,画面中的大树象征着他的母亲,作品充满着对自然、对亲情的真切感受而感动人。李可染夫人邹佩珠亲口对我讲,当年李可染在重庆的防空洞里躲避日军轰炸时,就立志为祖国山河“立传”,所以,他的山水作品不在于尺寸的大小,而在于民族精神的放大,主题创作也带有个人的真实情感。在权力江湖中的“艺术家”大多数是徒有虚名的,如上面所述靠关系捞来的各级艺术界官帽、各种展览评出的获奖荣誉等,这些都是虚名,都和“艺术家”及“艺术创作”无关,我们作为收藏爱好者,更是要避而远之。我们一些搞艺术批评的人,不应该只是在吹吹捧捧说胡话,要敢于讲真话、说实话,也不要说一套、做一套,不仅要看到问题,也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原创艺术家是时代先行者

中国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但那些都是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神财富,世界各大博物馆都敬仰着我们的古代文化。但是,我们当下文化艺术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一些虚名下的“艺术家”却自以为是,自己欺骗自己,假话说多了自己也当真了,可悲矣!我们一些体制内外的、尚有“艺术家”名头的人,挣钱已经不少了,该认真思考如何艺术创作问题了,应该为艺术事业做点贡献了。

对于我们这些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来说,也有自己的梦想。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已经使人类大多数进入了现代文明社会的轨道,我们已不可能回到过去,我们只能面向未来,具有原创力的艺术家才是时代风气的先觉着、先行者、先倡者,才能引领大众的艺术审美和道德判断。希望艺术家们的良知能战胜金钱和权利的诱惑,创作出有真情实感、有时代精神和富有创造力的艺术作品,给人们带来积极的幸福感和艺术享受。

藏家档案

郭庆祥,1962年出生,辽宁大连人,著名收藏家,大连万达集团艺术品部负责人,知名艺术品收藏机构玥宝斋创始人。20多年来,他一直在中国艺术品市场里摸爬滚打,并以独到的眼光收藏了不少中国近现代、当代书画、油画大家的作品。石齐、杨延文、龙瑞、张功悫、石虎……这些艺术大家展览的推出,为当今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增添了活力。

2013年11月,作为大连万达集团艺术品部负责人,郭庆祥在纽约斥巨资2816.5万美元购藏了毕加索的力作——《两个小孩》。此举开启了中国收藏家进军西方艺术品的先河,引起世人的瞩目。


(文化责编:宋萌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