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多数歌剧有钱争奖没钱演出 在"仓库"里寿终正寝

中国文学网报道:10月底,两年一届的中国歌剧节将在武汉隆重开幕,全国各地近20台作品参加演出。据悉,入围第二届歌剧节的这近20台歌剧作品,都是全国各地的歌剧艺术家们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倾力打造的。但是,采访中发现,在“获奖”目标的诱惑下,政府给予资金支持,请来国内一流创作团队,请来…

中国文学网报道:10月底,两年一届的中国歌剧节将在武汉隆重开幕,全国各地近20台作品参加演出。据悉,入围第二届歌剧节的这近20台歌剧作品,都是全国各地的歌剧艺术家们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倾力打造的。但是,采访中发现,在“获奖”目标的诱惑下,政府给予资金支持,请来国内一流创作团队,请来国内歌剧明星,希望能“在歌剧节上冲奖”,而至于在歌剧节后能否继续演出,很多院团并没有太多的考虑。


荣获五项大奖的《土楼》在福建本土的演出少之又少


面对全国都在排歌剧的风潮,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实歌剧发展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它与剧院剧团的建设,与当地观众文化素质的培养息息相关。要想通过一部戏在歌剧节上获奖换来发展歌剧的成果是不现实的,发展歌剧功夫更应该下在节外。”

有钱争奖  没钱演出

媒体在对备选剧目的演出采访中了解到,国内很多地方歌剧院和歌剧团在经济上都有很多困难。而创作排演歌剧是需要资金的,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而剧院每年的政府拨款制作一部歌剧都很困难。参加歌剧节的剧目创作经费,大都来自政府针对这个项目的单独拨款。剧院排好了歌剧拿了奖,就再也没有钱继续演出。很多歌剧演出在获奖以后就放在“仓库”里寿终正寝了。

网络文学了解到,第一届中国歌剧节中,福建省歌舞剧院创作排演的歌剧《土楼》获得五项大奖,该剧还在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化优秀剧目奖”。然而,该剧创排后除了参加艺术节和赴台湾演出外,在福建本土的演出少之又少。主演孙砾不无遗憾地说:“其实,很多地方都希望去演出,但是因为资金缺乏,演一场赔一场,不能经常演出。”

无独有偶,参加今年中国歌剧节的作品《钓鱼城》是在2012年第一届中国歌剧节结束后首演的作品。该剧让业内外观众眼前一亮,也获得了多项大奖。重庆歌剧院院长刘光宇说:“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国各地演了70多场,但基本上都是贴钱在演。没办法,这是歌剧界的现状,看歌剧的人还是比较少。很多人会选择拿钱去拍电影、电视剧,但不会想要来投资歌剧。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钓鱼城》能够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演出,但就是没有经费。像《钓鱼城》这样的原创歌剧其实更需要在世界的舞台上演出。”

只碰历史  不碰现实

在采访中了解到,本届中国歌剧节的参演剧目中,除了国外歌剧的演出,更多的是各地方院团以本地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的传记和传奇故事创作的作品,隋炀帝、貂蝉、苏武、伯牙、花木兰等都有涉及,但对中国现实生活却很少关照。地方主管部门认为,只有弘扬本地区标志性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获奖就有较大概率。媒体人问辽宁歌剧院院长车英,为什么没有考虑现实题材?车英说:“很多敏感题材不敢去碰,像反腐题材太敏感,创作历史题材很保险。”

然而,歌剧的风格原本有悲剧、正剧和喜剧之分,题材也有历史与现实之别。虽然世界各大歌剧院都以演出传统歌剧经典为主,但那些都是流传百年的古典歌剧精品,而他们的歌剧新作中也不乏优秀精品。一位歌剧观众说:“现在歌剧舞剧的题材离百姓现实生活比较远,悲剧和正剧多,喜剧少。歌剧的题材还应该更丰富,有更多的风格和样式,更应该关注百姓身边的事。这样的歌剧在国际歌剧舞台尤其是现代作曲家的创作上还是很多的。”

大腕撑台  腕去塌台

在采访中还发现,很多地方剧院在创作排演新剧目时,大都邀请国内外有实力的创作团队和演出团队加盟创作,主演也尽量邀请国内最有实力的歌唱家担当。对于一部歌剧争取获奖而言,邀请实力强劲的主创和主演无可厚非,但演出之后呢?临时聘请的大腕离去,水平又恢复了原状。而剧院剧团平时水准的提高,才是歌剧发展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

作为歌剧《雪原》的导演,曹其敬深感歌剧发展中演员的培养是一个大问题。她说:“很多歌唱演员不会演戏,即使担任主角在舞台上也是木讷的。因为音乐学院声乐系不重视戏剧表演,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歌剧演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位歌剧表演艺术家指导地方排演歌剧后说:“地方演出歌剧太少,导致歌剧演员几年都没有戏演,想找到挑大梁的歌剧演员很难,还得从头训练。”一位剧作家更指出,他的作品中的某一段,邀请来的著名歌唱家能把观众唱流泪,而剧院自己的歌唱家“会把听者唱死”。没有大腕儿跟着地方剧院演出,戏的水准怎么保证?

今年的歌剧节上,有的剧作家同时是两三部戏的编剧,有的导演同时是两三部戏的导演,这些都证明在歌剧事业发展中的不平衡:真正懂音乐的编剧和导演屈指可数。培养歌剧编剧和导演,培养年轻的歌剧演员,提高地方歌剧院团的艺术实力,这才是歌剧发展的当务之急。

第二届中国歌剧节即将举行,但歌剧艺术的发展不会只靠一次歌剧节,地方歌剧文化也不会因为某个剧获奖而提升。歌剧是一个长久的工程,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娱乐演出压倒了歌剧演出,而国家各项税收机制也限制着企业对歌剧扶持。因此,改变歌剧市场运作机制,吸引企业对歌剧事业的关注成为发展歌剧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歌剧创作能否长久的动力,这需要各地政府长期的关注和支持。


(文化责编:宋萌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