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安徒生原是剪纸天才 创作童话时不忘剪纸

在中国传统的乡村习俗生活中,剪纸与刺绣是女孩和妇女具有普遍性的生活内容。尤其在北方乡村,妇女们童年时期的生活就是从学剪花、绣花开始的。“一树梨花靠粉墙,娘在绣房教贤良”,陕西旬邑天才的剪花娘子库淑兰用她创造的彩色剪纸方法表现过这样的童年生活。“一岁上尕来,二岁上大,三岁四岁巧说…

在中国传统的乡村习俗生活中,剪纸与刺绣是女孩和妇女具有普遍性的生活内容。尤其在北方乡村,妇女们童年时期的生活就是从学剪花、绣花开始的。“一树梨花靠粉墙,娘在绣房教贤良”,陕西旬邑天才的剪花娘子库淑兰用她创造的彩色剪纸方法表现过这样的童年生活。“一岁上尕来,二岁上大,三岁四岁巧说娘,七岁八岁学针线,九岁十岁进绣房,天上飞鸟都绣上”(陕北民谣)。说起来确实神奇,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这样,漫长的农耕岁月里,朴素封闭的乡村生活绵延不断地造就着如此浩大的妇女剪纸群体。乡村妇女的剪花,是中国多民族民间生活中经典的生存艺术,今天,许多民族年轻一代的血脉中,多少都从母亲的遗传中承继了一点剪花的基因。


安徒生


网络文学了解到,剪花是女人的天性,也是女人人格价值的体现。心灵手巧的妇女多半是童年从妈妈那里得到的启蒙。妈妈和奶奶上一辈女性启蒙的不仅仅是剪花的技艺,还有村庄里口传的民谣和习俗生活中的故事。童年的女孩学会了剪花、绣岀了花样,剪纸与刺绣会伴随着她们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积累,剪岀绣出的那些花草、动物和娃娃会越来越显得生动而有人性的光彩。一个儿童是带着好奇和懵懂的情感靠着天生的本能去剪花;做了妈妈的剪花妇女会把美好的祝福和亲情融入花样;剪花的奶奶是一个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成熟女人,她回到了自己的本性,返老还童把花草剪得独具特色、炉火纯青。剪纸不仅仅是一种手艺,剪纸也是一种人生情感最本能和最朴素的表达方式。剪纸是生活的艺术,是儿童和妇女的艺术传统。乡村生活的磨难造就了妇女的坚韧与顽强,妇女们用劳动的手剪岀了吉祥的花样,剪岀了生活美好的企盼。

另类文学报道,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1805-1875)是中国儿童最喜爱也最熟悉的作家,安徒生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几代人都是看着安徒生的童话长大的。但至今鲜为人知的是,安徒生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剪纸艺术家,而且是他那个时代北欧最优秀的剪纸艺术家。中国是发明造纸术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剪纸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我们在新疆考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剪纸实物残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但剪纸也是一个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文化传统,亚洲、美洲、欧洲及北欧一些国家在农业时代都曾经有过自己的剪纸习俗传统。今天南亚的一些国家、东亚的日本、美洲的墨西哥、东欧的波兰,以及中国三十多个民族地区依然遗存着剪纸习俗传统。现代剪纸在美国、德国、法国、丹麦、瑞士、以色列、日本、中国等国家也在逐渐活跃普及开来。

安徒生那个时代的北欧传统剪纸主要用于纪念性的人像剪影,在照相术没有发明的年代,人像剪影是欧洲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纪念式图像手段。这个古朴直接的人物剪影的方式一直流传到今天。安徒生是一个剪纸的天才,文献与传说已说不清安徒生何时学会的剪纸,但他是一个天生的开拓者,不仅在文学诗歌领域,剪纸也是如此。安徒生的剪纸创作丰富发展了北欧人像剪影式剪纸传统,他把口传的诗歌文学故事,把他那颗天才敏感的心感受到的事物都融入了剪纸。安徒生一生剪了一千多幅剪纸作品,极大充实拓宽了北欧的剪纸传统。看看今天丹麦、挪威、芬兰的现代剪纸作品,我们也可视安徒生为北欧现代剪纸之父。研究安徒生更重要的发现是,他创作童话的方式是边剪纸边讲故事,口传故事和剪纸图形互动共生,这也是中国乡村妇女传统剪纸的方式。

“剪纸是诗文创作的开始”(安徒生)。安徒生在使用着农业时代民间艺术的思维方式创作,他是以口传文化思维和手传文化方式在写作童话。安徒生的剪纸是他心灵的窗花,铰剪纸的方式导引出心灵的故事。手离心很近,剪纸的过程也是用手来传达内心表达的过程。这和我们研究中国民间剪纸发现的方式异曲同工。手确实比眼离心更近,心手叙事方式是具有普遍性的民间文化叙事传统,也反映岀人类文化认知方式上的本能选择。这个发现与启示非常重要,因为剪纸无论对于妇女或儿童,只有视其为个体心与手的文化认知过程,视其为生活与生命的本能表达,教育的传承与创造才能走岀单一技能和庸俗化视觉功利追求的误区。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剪纸成为代表性的人类文化遗产。中国是拥有世界非遗名录最多的国家。面向儿童的文化遗产教育,不仅关系到遗产的未来,也关系到中华文明传承、创造与发展。教科文倡导的文化创造要面对源自文化遗产的灵感,活态的非遗传统更是民族文化的情感源泉。

在儿童中普及剪纸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非常适合和行之有效的身心启蒙方式。中国传统剪纸的启蒙就是从童年期开始的,口传的文化和手传的技艺是启蒙儿童的最基本内容。今天的儿童美术教育往往忽视了剪纸和口传文化的关联,浅薄于狭隘的“眼睛美术教育观”,忽视了民间的图像叙事并不仅仅仰仗于眼睛看到的东西,心的视野比眼宽比眼深。手比眼更靠近内心。今天的儿童美术教育对手作为情感之“器官”功能的认知还是“蒙昧”的,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民间艺术传统认知的蒙昩。手是心的外延,心通过手在触摸感知着生活中生命的每一个细节和行为过程。手是身心生命律动的参与与记忆者,手的生命记忆能量是我们常常忽视的,我们的书写、绘画、舞蹈、运动,甚至日常生活中许多习惯性动作,都是手的记忆在发挥作用。儿童的天性是天然本色的,儿童与生俱来的涂鸦本能远远超过了成人。儿童涂鸦、剪纸的心手相随,使儿童在认知成长过程中,有了动手的兴趣与本能的选择。

中国多民族剪纸传统传承千年,从人成长的认知发展观来看,剪纸是适合儿童认知发展的文化方式,剪纸也开通了心手相连的图形叙事传统,心手互动共生的情感叙事不仅适合于儿童,也是适合于妇女的一种文化方式。一个文化类型或文明物种能传承千年不衰,定有其深层的人性价值和联接个体生命本能的自我需求性。通常我们看到了社会学视野中的剪纸民俗价值,我们还没有从认知心理学和文化遗产学视角,发现剪纸对儿童妇女的人性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其中的启示会改变我们功利化的教育观,并从中发现更具人性化的启蒙之道。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网络文学 另类文学 安徒生 童话大师 剪纸 2014年10月29日 08:48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