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唐映红 :中国乖孩子休想得诺奖

从网络文学了解到,2014年诺贝尔奖开奖前,国内媒体根据汤森路透的预测名单,很高调地预估作为候选人的4名华裔科学家有望在今年度的诺贝尔科学奖折桂。其中,有两名中国内地教育培养出来的科学家,他们分别是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张首晟,他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和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杨培东,他本科…

网络文学了解到,2014年诺贝尔奖开奖前,国内媒体根据汤森路透的预测名单,很高调地预估作为候选人的4名华裔科学家有望在今年度的诺贝尔科学奖折桂。 其中,有两名中国内地教育培养出来的科学家,他们分别是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张首晟,他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和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杨培东,他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这是历届诺贝尔科学奖距离中国内地教育最近的一次。


杨培东教授(左)、张首晟教授(右)


过去虽然也屡有华裔科学家荣膺诺贝尔科学奖,但没有任何一个是中国内地教育培养出来的。这次有两名美国科学家在中国内地接受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如果他们能问鼎,无论怎样都算是为中国内地教育挣回一些面子。

遗憾的是,中国内地教育培养的张首晟和杨培东尽管在此前被汤森路透预测为有望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热门人选,但10月7日开奖的结果却是颁给了三名日本教育培养的科学家,来自名城大学的赤崎勇和天野弘,以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中村修二。

中国文学网报道,近年来,每学期我给师范生上课时,都会布置一道思考题:为什么中国内地教育培养不出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从新中国成立迄今,已经65个年头;在这65年里,诺贝尔4大科学奖项(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与医学奖;以及从1968年开授的经济学奖)共向全球400多位最优秀的科学家颁了奖,其中中国内地科学家,以及内地教育培养出来的科学家为0人。

65年,意味着1949年伴随新中国成立诞生的婴儿到今年也该退休了;如果从1949年开始就读小学1年级算起,今年也该年过古稀。如果以中国内地人口在全世界的比例来推算,中国内地教育应当为诺贝尔科学奖培养出80-100名科学家。即便是一向被中国内地人不大瞧得起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他们的教育在这65年里,都分别至少培养出了1名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当中国内地教育培养出来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为0时,我们甚至无法判断差距到底有多大。

张首晟和杨培东两位教授有望打破中国教育“零”的记录,所以我对今年度的诺贝尔奖也格外关注。从内心地,我由衷地希望再也不用布置“为什么中国内地教育培养不出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这样的题目给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们思考,只要内地教育能够培养出哪怕1名得主,那也是从无穷远的差距缩小为可判断的距离。

其实,就算这次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两名接受过完整中国内地教育的华裔科学家,又能说明什么?这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赤崎勇教授和天野弘教授,他们所在的名城大学,在日本的大学排名甚至连前30名也列不进去;即使在爱知县,排名也大概在5名开外。算上这两名科学家,日本已经有差不多20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的科学奖项,其比例远远超过日本人口在全世界的比例。

在我看来,中国内地教育迄今都培养不出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根本就是中国内地教育濒于全面失败的例证。即使抛开代表着顶尖科技精英的诺贝尔奖,从教育最基本应当培养出有教养的人的角度来看,要知道,“素质低下”的民众根本就是内地教育培养的结果。

既培养不出顶尖的科技精英,也培养不出素质不低下的普通民众,这才是中国内地教育最应当检讨和反省的地方。哪怕今年的物理学奖颁发给了张首晟和杨培东,对中国内地教育来说充其量也就是聊以自慰。他们接受中国内地教育,但是代表美国大学来领奖;更关键的是,他们获奖也不能改变中国内地教育濒临全面失败的现状。

实际上,培养有教养的普通人,与培养顶尖的科技精英,是教育体系的一体两面。培养不出有教养的普通人的教育体系,也难以培养出顶尖的科技精英。当一个社会的教育体系过于工具化和功利化,本质上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而成为一种灌输。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所谓教育也就是一种说服的过程,它应当以事实和逻辑为依据,来说服学生接受某些观念和知识;而灌输往往是强制性的,往往会强制学生接受某些罔顾事实和逻辑的知识和观念。

内地教育国家主义的教育定位使学校和教师的功能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很难有发挥的空间。工具化的国家主义教育的使命是要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而不是一个独立、健全的有教养的人。所以,无论教育研究者、教育官员,还是基层校长、普通教师,甚至家长都清楚我们的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所戕害,但这么多年来都对此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学生对他不理解的事物和现象更容易表现出质疑的品质,而且更倾向于把事情搞清楚,弄明白。可是,这样的倾向与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的目标相冲突,所以从教育目标、教学大纲和考核各个环节事实上都必须限制和有效约束这种倾向的泛 滥。

当普通人经过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失去质疑、好奇和想象力,那么那些潜在的有科学天赋的孩子不仅不能从学校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引导,从他们的父母、亲戚、邻居和社会环境中,也难以得到对质疑品质、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鼓励。

可是,没有谁能把一个孩子的质疑品质、好奇心和想象力仅仅约束在特定的自然科学或学术方面。随着一个学生从儿童成长为一名成年人,质疑品质、好奇心和想象力会成为他人格的一部分,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中会展现这些特质,在社会生活中也同样可能展现这些特质。更关键的是,如果内地的教育一旦鼓励学生的质疑品质、好奇心和想像力,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具有这些品质,因为没有哪个教师或官员有本事把未来可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孩子从一堆聪明的孩子中“择”出来。

所以,对内地教育来说,地方教育官员和学校校长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服从管理、尊重权威、成熟老成、隐忍顺从的“乖”孩子。不仅基础教育的学校这么做,内地高校在这个环节也难以有所突破。

但对一名科学家而言,恰恰是独立、质疑和批判精神、好奇心和想象力构成了他创造力的人格特质基础。独立使他能自由思考而无所畏惧;质疑使他能够忍受模糊;批判使他不畏权威;好奇心使他对探索未知领域充满热情;想象力带给他灵感和独辟蹊径的解决路径。这些核心的品质才是一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必备的素质。

既此,要回答“中国内地教育距离诺贝尔科学奖还有多遥远”这个问题,可以转换为中国内地教育距离鼓励每一个学生独立人格、质疑精神、好奇心和想象力有多远。或者,中国内地高校距离近百年前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时所主张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网罗百家,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有多远。

当然,按照现在主流的意见,内地高校的教授素质尚不足以治校,学生素质尚不足以自治,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切不可冒进,幻想一蹴而就。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网络文学 中国文学网 乖孩子 诺奖 2014年10月10日 09:04   [查看原文]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关注优府网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