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山西平遥一老农出版20万字古戏台研究专著

据另类文学了解,近日,山西平遥县65岁的农民郝汝春最近成了十里八乡的文化名人,因为他最近出版了一本20多万字的专著《平遥古戏台》。郝汝春种了一辈子地,爱了一辈子戏,平时喜欢写毛笔字,是个乡村“土秀才”。走进他家小院,迎门屏风上刻的不是寻常农家多见的“福禄寿”,而是诸葛亮的文学名著《…

另类文学了解,近日,山西平遥县65岁的农民郝汝春最近成了十里八乡的文化名人,因为他最近出版了一本20多万字的专著《平遥古戏台》。

郝汝春种了一辈子地,爱了一辈子戏,平时喜欢写毛笔字,是个乡村“土秀才”。走进他家小院,迎门屏风上刻的不是寻常农家多见的“福禄寿”,而是诸葛亮的文学名著《诫子书》书法。因为在村里素有文名,乡亲们但凡有红白喜事,都请他去当“礼房”管事写文书。

2007年,村里一名发达了的商人出资重修村内两座废旧古戏台,找老郝写重修碑文。为了干好这事,老郝遍访村中老人,寻找周边村的古戏台老碑文,仔细研究琢磨。碑文写成后,他也迷上了古戏台。

“很多古戏台都废弃坍塌了,不留下点记录,恐怕后人再也看不到了。”郝汝春说,他从小爱看戏,好多大道理都是从戏里学的,对戏台有感情。

一辆摩托车、一架照相机、一个挎包,老郝带着他的这些行头,一干就是7年,跑遍了平遥县200多个村。他白天走访探寻,晚上整理资料,给现存的160多座古戏台拍了照片,记录下已不存在的古戏台190多座,收集整理了40多个有关戏台和戏曲演出的传说故事,实录了从嘉庆九年(1804年)到20世纪90年代的演出题记2000余条。

“做这个事难处不在东奔西跑,而是如何研究,把材料整理规范,毕竟我只有初中文化。”郝汝春说。为此,老郝向平遥县研究文物的学者请教,请文字功底好的朋友帮忙润色文字。

平遥人张歧旺帮郝汝春订正了文字。“看到老郝拿着20多万字的初稿,当时感到很震惊,一个农民能干成这事很不容易。”张歧旺说,古戏台是中国传统文化注入广大农民的重要载体。

张歧旺说:“古代农民没钱去读书,他们的很多知识是通过戏曲获得的,他们的仁义礼智信道德意识也是通过戏曲强化的,戏台对古代农民来说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另类文学 文学名著 古戏台研究 2014年10月07日 08:10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