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现象1960:最早受惠于市场 进入国际的一代

1960年代出过哪些文艺界大咖?从中国文学网相关资料可知,文学有余华、苏童、格非、韩东、毕飞宇,电影有王小帅、张元、娄烨、管虎、王全安……在艺术呢?检视当代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流派和阶段,无论是“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还是“艳俗艺术”,都不乏60一代艺术家的积极参与和卓力贡献。代…

1960年代出过哪些文艺界大咖?从中国文学网相关资料可知,文学有余华、苏童、格非、韩东、毕飞宇,电影有王小帅、张元、娄烨、管虎、王全安……在艺术呢?检视当代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流派和阶段,无论是“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还是“艳俗艺术”,都不乏60一代艺术家的积极参与和卓力贡献。代际之分一直遭质疑,却不断被提出。日前,在北京泉空间举办《1960群展》,旗帜鲜明地提出“1960现象”,将一批出生相差不过十年,风格和观念迥异的艺术家扭结到 统一的旗帜之下。策展人冀少峰表示,“对于1960艺术现象的持续研究,不仅是泉空间的一种努力的方向,更是一代人的文化自觉。”

“文革”、改革开放是这一代人的节点

9月6日启幕的展览是泉空间“1960系列展”的首个展览,针对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批艺术家进行研究和梳理,以架上油画作为开篇,参展艺术家有方力钧、岳敏君、苏新平、毛焰、刘野、王兴伟、丁乙、邓箭今、魏广庆等。

1960年代的人“在人生经历上有两个重要的节点,一个‘文革’,一个改革开放。这两个节点构成了他们的创作背景。他们人生经历和生存背景决定了他们生活在特殊年代的艺术表达。”冀少峰说。

“这代人既面对了一个伟大时代的终结,又面对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他们有着五十年代的人的沉重,但不同于七八十年代的人的轻松游戏的心理。”冀少峰说。

在“文革”时期,这批艺术家刚刚出生,有的还未到知事年龄。但早年的经历有可能给他们的情感烙下深刻的烙印。在他们二十出头、求知的最好的年岁,又赶上了改革开放和随之而来“85新潮”,大量涌入的西方思想和新鲜知识刺激着活泛的头脑。

所以,1960年代艺术家能怀着轻松的态度,对“文革”极尽批判调侃之能事,又能以出色的胆略,在当代艺术的疆界内外勇猛探试。他们的作品充满对荒诞年代的揶揄,并且对任何艺术和文化教条表示不屑。

泼皮、玩世、政治波普及其他

1991年3月,批评家栗宪庭将刘小东、方力钧、刘炜、王劲松等人的艺术命名为“玩世现实主义”。栗宪庭对这群艺术家的定义是:“他们既不相信占统治地位的意义体系,也不相信以对抗的形式建构新意义的虚幻般努力,而是更实惠和更真实地面对自身的无可奈何。拯救只能是自我拯救,而无聊感,即是泼皮群用以消解所有意义枷锁的最有力的方法。”

1993年12月,方力钧打着哈欠的光头人像登上《纽约时报周刊》的封面,奠定了泼皮和玩世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艺术里的位置。

栗宪庭认为,无意义的意义,是这一代艺术家“自我拯救的最好途径”。

政治波普是描述“60艺术家”的另一个关键词。90年代以另类文学《红墙系列》称名的魏光庆,本次送展了一套创作于2006年的《孙子兵法》。同样是波普的形式,却剥离了早年以《参考消息》和毛头像为符号的政治内容,代之以古代兵书的玄奥符号。

事实上,由栗宪庭担任策划总监的“后89中国新艺术展”,让玩世现实主义和政治波普成为60艺术家的代名词。

当然,从长远看来,“60艺术家”的创作并不止于此。王兴伟的油画看似写实,实则充满观念的吊诡和超现实主义情调。丁乙以十字饰为基本符号的抽象画,因其几十年如一日的静止与恒常而给人以宗教感。毛焰在油画语言上的探索早已尽人皆知,他创作于2013、2014年间(未完成)的《小戴》,水墨般的笔触让画面浮动着黑白的火焰。

策展人表示,在遴选作品时尽力体现“60艺术家”创作的多样性。尽管如此,一些60年代出生、非常重要的架上绘画艺术家,比如刘小东、喻红、刘炜、宋永红等没有作品送展,依然是一件憾事。

最早受惠于市场、进入国际的一代

在谈到“60艺术家”与四五十年代艺术家和七八十年代艺术家的差异时,冀少峰说:“‘60艺术家’是艺术界的中间力量,承上启下。四五十年代的更加悲情,七八十年代的更加市场化。”

与前代艺术的伤感、悲情、含蓄相比,“60艺术家”更是嘲讽的、戏谑的、直接的。如果前代艺术家还怀抱着理想主义,“60艺术家”则反理想、反崇高、反宏大叙事。

刘野认为“60艺术家”的共性是“恬不知耻地有话直说”。“承上启下”意味着一种过渡的、不稳定和不成熟的形式,但事实上,“60艺术家”在语言上无不是相当成熟而尖锐。

至于市场化与否,“60艺术家”无疑是最早受惠于艺术市场、尤其是国际艺术市场的一群人。他们当中的佼佼者,早在1993年就被戴汉志的“中国前卫艺术展”、张颂仁的“后89中国新艺术展”以及之后的威尼斯双年展推向了国际舞台。张晓刚、方力钧等人更名声大噪。方力钧曾表示,在1992年之后再没有为钱发过愁。

甚至,人们对于当代艺术F4的主要诟病,也是他们为了迎合市场而重复创作。当然,“60艺术家”也是绝少矫揉造作的一代,他们当中很多人画卖得很好,有一些国际大藏家做“恩主”,他们对市场的态度也更为坦然、直率。

市场滑坡,“60艺术家”大势已去

对于同时代的艺术家,方力钧有“生死与共”的感觉,刘野觉得“个人和群体的关系就像一片树叶和所有树叶”,杨述则认为“没有什么共同点”。

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市场泡沫之后,由于张晓刚、岳敏君等人的作品在拍场上屡有流拍,造成了F4甚至整个当代艺术价值滑坡的幻觉。难道以F4为代表的“60艺术家”大势已去?

对于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等符号化的艺术种类来说,由于不再具有时代的针对性,难免成为明日黄花。但刚入不惑之年的艺术家,如果依然保有艺术的自觉,50岁,按照刘野的话说,“既是开始,也是结束。终究还是开始。”

方力钧近几年尝试用水墨作画,并且将创作延展到雕塑和装置领域。刘野不再画“萌萌哒”小女孩,转向更为抽象、更简净、更有蒙德里安意味的文具、书本、竹子。毛焰在《托马斯系列》之后笔法已臻化境,丁乙则固执地“不会为了迎合别人的风格而做出妥协”。

仔细观察,这一代艺术家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无论人生经历还是创作观念,其差异性都要大于共性。他们所特出于前辈和后辈艺术家的那些方面,无论历时还是共时来看,都显得有些模糊不清。终究,1960现象是否真的成立,仍然是个值得疑惑的问题。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中国文学网 另类文学 1960 现实主义 2014年09月22日 09:13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