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网:就如同现在的公益广告一样,在民国时期,我们现在所有的“陋习”不文明现象在当时都有发生,民国时期人们就用插画的形式对这些不文明现象进行纰漏。
起初老城墙下的长沙市民,并不文明,但随着城市硬件设施的飞速提升,具有内省意识的长沙人不断反省自身的不文明,并开展自我曝光、自我批评、自我改正。上世纪30年代起,破蛹“蝶变”的新长沙,从里到外,以美丽、整洁、干净、上进、文明的形象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长沙顿时被誉为“模范城”。
这座“文明”的“模范城”,有一个重要的进化过程:从不文明进化到较文明,直至被外界认为文明。
在进化的过程中,长沙至少经历了1928年到1930年两年多时间的自我批评,在报纸上留下丰富的曝光“身边不文明现象”的图文资料。这些图文,也是一个城市在进化过程中最本真的城市生活风貌。
一、跨街晒衣裤这种行为,不但不雅,且有损市容。这种不文明行为在上世纪20年代末报纸中被曝光,并被认为是“应取缔的”。
二、违规广告满天飞上世纪20年代末,长沙人乱贴广告现象严重。一方面因个人不文明,另一方面管理方也管控不到位,致使各类违规广告满天飞:既有性病广告,也有当时人抨击的、误导儿童的神魔电影《火烧红莲寺》的广告。更主要的是,明明有一个广告墙,不少广告偏贴在广告墙外。
三、当街洗澡当街洗澡,污水横流,既不文明,也不清洁。很显然上世纪20年代末当街洗澡的这位市民应当是囿于家庭居住环境及经济条件不宽裕。旁边经过的警察,明知该市民涉嫌违规,却未进行干涉,明显失职。上世纪30年代,长沙建设了一批平民公共澡堂,图中的男子在后来或许可进平民公共澡堂畅快洗澡了。
四、打赤膊逛街打赤膊、穿拖鞋,满街闲逛,显然不文明,长沙市公安局此时干涉了此类打赤膊逛街的市民。打赤膊情节轻微者,批评而已,拒不接受批评,甚至攻击执法者的,可能被行政拘留,惩罚打扫厕所。
五、随地大小便随地大小便,既不卫生,更不文明,且留下一地臊气。上世纪30年代初,长沙对随地大小便者执行的最严“城管令”是:鞭击手心一百下。
六、痰涕横流痰涕横流,让人恶心。另类文学称1930年卫生部给湖南省民政厅行文,强调要禁止随地吐痰。长沙自1921年始即设置街头公开痰盂。对随地吐痰者,长沙市公安局曾制订一个“土政策”,清洗沿街公共痰盂。此举大大降低了城市随地吐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