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许广平不满意萧红过分依赖鲁迅

萧红是在鲁迅的引导下步入文坛并引起关注的,并且在生活中给予家人般的关照,有人认为萧红与鲁迅之间存在着男女情爱,事实到底如何?章海宁:“欲望的对象”想法太庸俗萧红会背诵鲁迅的很多作品,她内心深处崇拜鲁迅。鲁迅对萧红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首先是鲁迅对萧红生活提供的帮助,但这种帮助是…

萧红是在鲁迅的引导下步入文坛并引起关注的,并且在生活中给予家人般的关照,有人认为萧红与鲁迅之间存在着男女情爱,事实到底如何?

章海宁:“欲望的对象”想法太庸俗

萧红会背诵鲁迅的很多作品,她内心深处崇拜鲁迅。鲁迅对萧红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首先是鲁迅对萧红生活提供的帮助,但这种帮助是针对萧红和萧军两人的。他俩穷得连喝粥的钱都没了,鲁迅和许广平一起给他俩捎钱。鲁迅还经常介绍文学圈的朋友给二萧认识,请他们吃饭,家里随时向二萧开放。二萧早期经常一起去鲁迅家聊天。据网络文学了解到,鲁迅单独给萧红只写过一封信,给萧军单独写的有二十三封,给二萧写过十九封。

如果说鲁迅跟萧红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不可能只写过一封信。“鲁迅一般不单独给异性写信,不想让朋友觉得他对异性过度关注,单独给萧红写的那封信还是因为萧红受朋友之托想要鲁迅请他们吃饭,但他们不好意思,萧红胆大,说话没有忌讳,所以让她出面。我们不能把这些生活上的小细节,就想象成鲁迅对一名女子的特殊情感,这种说法是很荒唐的。”

萧红跟鲁迅有精神上的纽带,他俩身上有共通的地方,据类文学可知鲁迅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后来家庭没落了;萧红出生于地主家庭,在当时也属于中产阶级,但后来家境日窘;两人的学历都不高,虽然鲁迅受过传统的教育,知识背景非常深厚,但他在日本学医时其实也就是中专学历,中专没毕业又转了文学;另外,他俩的身体都很病弱,还都是包办婚姻,相同的经历让他俩身上都有反抗传统专制文化的意识。他们同样喜欢文学,都喜欢绘画,正因为他们俩身上有这么多共通点,聊天才能有共同的话题。

从两代文学家的角度来讲,鲁迅和萧红是父与女的关系;从两性的角度来讲,我不赞成把鲁迅想象成萧红欲望的对象,也不赞成把萧红想象成鲁迅欲望的对象,这种想法太庸俗。有人说我拿出什么证据,我想反问,这种想象又有什么证据,没有任何证据!

林贤治:许广平不满意萧红过分依赖鲁迅

萧红像鲁迅一样,过早地蒙受了婚姻的创伤,而且患有肺病,身心严重受损。对于无法返回的故园,两人都怀有热烈而沉郁的乡土情感;他们的小说,诗一般地散发着大地的苦难气息。此外,同样地喜爱美术,对美特别敏感。这样,他们之间就有了更的共同语言。对话范围很广:社会、文学,直到裙子、靴子,穿戴的漂亮,总之非常相得。读鲁迅的书信可以看到,鲁迅写给二萧的用语是最活泼的,有些书信毋宁说是调皮的,事实上就因为其中有一个收信人是萧红。

由于出现“第三者”,萧红和萧军之间出现矛盾,萧红前来看鲁迅的次数变得更多了,有时甚至一天几次。有一个上午萧红来过,下午再来,鲁迅立即把椅子转向她,说:“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是别有会心的玩笑。很有意思。

萧红似乎不大通“人情世故”,当情绪来袭的时候,她不大考虑他人的感受。读梅志纪念萧红的一篇文章,可以从中看到许广平的情绪反应;坦率地说,许广平对萧红当时对鲁迅过分的精神依赖是不大满意的,但是,当时萧红孤独啊,苦闷啊,她不找鲁迅找谁呢?

反对把萧红和鲁迅的情感关系庸俗化,但是,应当承认鲁迅是萧红内心里最信赖、最依赖、感觉最亲近的男人。情感、情绪不同于道德理性,有它特别精微、幽眇,甚至晦暗难明的地方。我们做研究时,往往把人的精神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化简,结果像鲁迅说的那样,删夷枝叶而得不到花果。而真正优秀的传记,应当揭示冰山之下深海的动荡。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网络文学 另类文学 鲁迅 萧红 许广平 2014年09月18日 08:28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