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武侠小说读者可能会知道,在金庸古龙之外,1960年代的台湾还有一个上官鼎;如果对台湾政坛变局稍有了解,可能会知道,2008年马英九初上任时的 “行政院长”是刘兆玄。他们其实是同一个人。在封笔46年后,刘兆玄的“上官鼎”身份回来了,他以明代靖难之役为背景创作了武侠小说《王道剑》,小说上半 年在台湾出版,大陆版刚刚由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就任“行政院长”,2009年9月辞职,刘兆玄目前的身份是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该机构的第一 任会长是蒋介石。上周,上官鼎去了北京、宁德和南京,寻访跟建文帝和靖难之役有关的城市、遗迹,在上海停留期间,他接受了专访。
采访“上官鼎”刘兆玄时,他刚刚从宁德回来,很疲惫,在宁德他还和导演张纪中讨论了《王道剑》的电视剧合作。上官鼎更愿意谈谈武侠,对刘兆玄以知识分子身份从政的经历,他只会官方地回复,说得滴水不漏。
曾续写古龙《剑毒梅香》
刘兆玄1943年5月10日出生,他的父亲是台湾“空军司令”刘国运。巧合的是,这些年也在写武侠小说的女作家郑丰,她的祖父是国民党上将陈诚,父亲是台湾 “监察院”前院长陈履安。刘兆玄兄弟六人,六兄弟都是理科博士,他在家中排行第五。1960年代是武侠小说的黄金时代,刘兆玄和哥哥刘兆藜、弟弟刘兆凯合用“上官鼎”之名写作武侠小说,其中刘兆玄为主要执笔者,1960年兄弟三人合写的另类文学《芦野侠踪》一举成名。此后,他们相继出版了《长干行》、《沉沙谷》、《铁骑令》等系列作品。
“我写武侠小说是个意外,我不是专业作家,是偶然作家,是意外进入武侠小说写作。”上官鼎的名字总是与古龙联系在一起,只因为上官鼎为古龙续写了《剑毒梅香》。当时古龙写了4本《剑毒梅香》后,和出版社有纠纷就没有再把故事写下去。出版社就找上官鼎续写,“因为小说卖得很好,所以只要求续下去,笔名还是古龙。老板要求很低,只要能写一本两本,把故事结束,那么库存还能卖下去。我第一本写出去,老板就跑来对我说,不要结束故事,销路很好。我就把故事继续扩展下去。”
上官鼎没有走职业武侠小说家的道路,随着三兄弟相继出国留学,1968年“上官鼎”消失了,这个名字只封存在资深武侠小说读者那里,在现实世界里只有刘兆玄。停笔的40多年,“上官鼎”跟武侠圈基本没有交往。这次复出重写武侠小说,纯粹是个意外。
新作《王道剑》致敬金庸
从网络文学相关资料可知:刘兆玄在台湾大学化学系时的同学及好友陈棠华在福建宁德成立了一个新能源科技公司,这些年老同学一直邀请他去宁德。2012年,刘兆玄来到了宁德,但好友在2010年就已经去世。在宁德,他意外见到当地几名文史工作者,听到了一个关于明朝建文帝下落的故事。2008年,宁德发现皇陵格局的古墓,而当地支提寺中一件云锦袈裟,暗藏“九五之尊”的玄机。2010年,浙江郑义门村迎接来自宁德“郑岐村”的旁支认祖归宗,而据考证,该村先祖 郑岐便是“靖难之变”中和建文帝一起失踪的近臣郑洽。“大陆历史学家对他们不是太认同,认为建文帝与宁德的关系存疑。严谨的学者,没有具体证据,不能一口认定。”但刘兆玄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他对很多朋友说过这个故事,“我有写小说的本能,很想把它讲出来,于是就开始了。建文帝和靖难之役在正史上有那么 多空白,还好有空白,让我可以自己发挥。”
《王道剑》是武侠小说也是历史小说,写庙堂与江湖恩怨,当中也夹杂着这些年刘兆玄宣扬的儒家王道思想。小说里的一个冲突是朱元璋诛杀明教,但刘兆玄说自己的明教与金庸不同,“明教人物不相同,每个人的名字都不一样,可是有一个人,从头到尾没有名字,只叫他明教教主,我以隐晦方式向金庸致敬。我不要去碰他的张无忌。他是张无忌,也不是张无忌。我不写这个人是谁,是对金庸的尊敬。”
过去三十多年,刘兆玄断断续续地进入政府工作,官至“行政院长”,但他不承认把政坛的经验写进小说中的朝廷斗争,“不见得有类比的情节,但情节发展中,把自己的历练看到的东西,反映在不同地方。任何一本小说、任何人物,都会反映作者的某些经验。对我来说,我年纪大了,见的人多,他们心里想什么,我都有些谱,这里借一点,那里用一点,在需要的地方放进去。”刘兆玄也希望读者在读到关于庙堂那部分时,不要对号入座,“可是我也讲过,历史会重现。历史的发生都有其 背后的原因,这些原因会一直重现,造成历史场景重现,如果要对号入座,其实蛮累的。所以不必这样。”
从政期间曾任台“行政院长”
封存上官鼎之名后,刘兆玄赴加拿大深造,于多伦多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1971年返台在台湾清华大学任教。1979年,才30多岁的刘兆玄被借调到政府部门,在“科学委员会”做企划处处长。在“科学委员会”,他的工作就是利用自己的科学专业背景为台湾科研基础建设增加投入,工作三年,该处预算增加一倍。三年后,刘兆玄回到学校做理学院院长。几年后,他再次被借调到“科学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又是三年。1987年再次回到台湾清华大学时,他成了校长。
刘兆玄以知识分子的身份进入政坛,同时期涉入台湾政治的另一位知识分子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他后来成了陈水扁和民进党的智囊。刘兆玄说,所谓知识分子从政应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偏重于技术官僚。你去做,会比一个没有专业背景的人要好,你有更大的能力,可以看得更远,是学以致用。”而第二个层次是“搞选举,求升迁,这种的话就要考虑你的个性是否适合。到后来,跟你学的专业没关系”。在这两方面,刘兆玄都曾经历过。
刘兆玄目前的身份是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蒋介石是第一任会长。现在“中华文化总会”是一个社团法人,钱不多人也不多,所做的事情就是推动文化交流工作。2010年,刘兆玄还以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身份来到上海世博会为台湾馆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