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莫言会走得更远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小组工作更像是间谍中心。”9月7日,84岁的瑞典小说家、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谢尔艾斯普马克携夫人一起亮相北京,出席了一场由多个国家诗人们组成的座谈会。他还在中华世纪坛举行的“第六届中华世纪坛中秋国际原创诗会”上朗诵自己的诗歌,在谈到很多人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小组工作更像是间谍中心。”9月7日,84岁的瑞典小说家、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谢尔·艾斯普马克携夫人一起亮相北京,出席了一场由多个国家诗人们组成的座谈会。他还在中华世纪坛举行的“第六届中华世纪坛中秋国际原创诗会”上朗诵自己的诗歌,在谈到很多人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来形容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风格时,老爷子纠正道,莫言的小说受到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影响是事实,“但莫言是在马尔克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超越 了魔幻现实主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神秘现实主义来形容他的作品更加准确。”

“我在来北京的飞机上,还在学习汉语呢!”虽然已经84岁,但老爷子依然精力充沛。他调侃道,很多人眼中,诗人是一个很奇怪暧昧的角色,像一个偷窃者,一个社会边缘人,“诗人应该从袖子里拿出演讲稿,上面写满了用已经消失的墨水写成的诗句才对。”

写诗向李贽致敬

为了此次北京诗会,艾斯普马克专门创作了一首诗《只有月亮是唯一的朋友》,在诗中,他这样写道:这个忠告你得自我,李贽,一度也尝试过教你写作,就好像野兔蹦跳猎鹰冲击,并非为了让人引述。他说,自己创作这首诗歌是为了向中国明代文学家李贽致敬。这首诗由瑞典籍中国作家万之翻译,并在今天早上的诗歌朗诵会上现场朗诵。

艾斯普马克1981年当选为瑞典学院院士,1987年到2004年连续担任了1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目前,他依然是诺贝尔文学奖18位评选委员中的5人核心小组成员之一。所以虽然他此次来京是为了诗歌,但话题却无法绕开诺贝尔文学奖。

艾斯普马克说,上个世纪文学最大的变化发生在20年代。他以美国作家福克纳为例,“他当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在国际上还不是非常有名气,但获奖本身让世人发现了这位非常伟大的作家。“他小说中的对话让新的文学发展成为了可能。”

谈到莫言,他认为莫言的小说跟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描写的地域很像,都是将故事的发生地浓缩在一个很小的地方,莫言的小说主角是他的山东家乡高密,他描写这篇土地上的事情,时而现实时而神秘,让世界惊叹,这种风格非常独特。”

他认为,“对话”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碰撞,“马尔克斯在福克纳和莫言之间起到了一个中介的角色,每一个阶段的作家之间的对话都应该有作家自己的独特的回答,对话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承,而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东西。”

我们的工作像是间谍

莫言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在发表演讲前,有一段介绍莫言的文字就是老爷子念的,“当时我们的一个秘书老婆生孩子,所以他不能来,由我代替。”

想套点有关诺贝尔评奖的内幕绝无可能。不过老爷子一高兴,也说点套话,他说,每年小组要筛选200多个作家,最后入围5个。5人小组最后会将自己的意见提交给18位评选委员,进行投票。这个过程保密但公平,“绝对不受政治因素影响。”

“我们的工作有点像间谍中心,我们在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内线,这些作家负责推荐作品。如果一个国家内同时有20多个作家同时推荐一个人,这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我们一般指定一两位作家进行推荐,当然,这都是有报酬的。”由于语言隔阂,如果评选委员对某位作家作品有兴趣,就会花钱将他的作品用瑞典语翻译出来, “有时候,我们在看作品的过程中,会突然发现,另一个作家的作品更加优秀。”

他透露,1988年埃及作家马哈富兹早在那年五月就已经入围,此后他遇到一位美国作家,这位作家并不知情,向他大力推荐马哈富兹,“我当然不能告诉他这位作家早已经在我们的关注之下了。”结果等到当年的诺贝尔奖颁布时,得奖者果然是这位埃及作家。美国作家听到后,向老爷子炫耀,“这都是我的功劳。”“其实是他一切都蒙在鼓里呢。”聊到这老爷子乐不可支。

相信莫言会走得更远

获奖是一把双刃剑,获奖会带来名声,但不一定对今后的写作有利。“获奖本身会不会对莫言今后的创作产生负面的影响?”相关人士问道。

艾斯普马克承认,是有这样的作家,比如美国写文学名著《人鼠之间》的约翰·斯坦贝克,他196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这只是一个例子。”也有很多作家在得奖后,仍然写出伟大的作品,比如1929年的托马斯·曼,“我们曾经很严肃地讨论过,在1948年的时候,考虑给他颁第二次奖,最后的讨论结果是: 不!”他说,得奖后写出更好作品的作家,比如1923年得奖的爱尔兰作家叶芝。“所以说,诺贝尔奖是不会给作家带来负面影响的。我相信莫言得奖后依然会写 出伟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种力量,没有人会阻止他!”

艾斯普马克说,最近十年来,诺奖尤其关注那些纪录式的作家,最大的例子就是不久前来中国的奈保尔,他在2001年获得了诺奖,“他的作品勇敢的记录下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除了诺奖的工作,艾斯普马克身是一名作家和诗人,他的另类文学小说系列《失忆年代》一共7册,6册已在国内出版,此外,他还出版了11本诗集。他说,自己的作品喜欢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和文字本身以及诗歌的力量,而作为17年的诺奖评委会主席,他说,“好的作家会带给我创作的灵感,但反过来,正因为我有这样的位置,我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什么是不好的,我也会用这样的标准来评奖。”


(文化责编:宋萌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