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朱学东:媒体敲诈已成商业模式

据网络文学报道了解到:9月3日,上海警方向媒体通报了一起“特大新闻敲诈”案件。据5日《新闻晨报》报道援引警方消息,2013年11月以来,21世纪网主编、副主编以及部分采编经营人员,对上海、北京等地数十家具有“上市”、“拟上市”、“重组”、“转型”等题材的上市公司或知名企业进行了新闻敲诈。这…

网络文学报道了解到:9月3日,上海警方向媒体通报了一起“特大新闻敲诈”案件。据5日《新闻晨报》报道援引警方消息,2013年11月以来,21世纪网主编、副主编以及部分采编经营人员,对上海、北京等地数十家具有“上市”、“拟上市”、“重组”、“转型”等题材的上市公司或知名企业进行了新闻敲诈。这类行为使得媒体业整体蒙羞,也使公众对媒体公信力的信心产生松动。原《南风窗》杂志总编辑、原《中国周刊》总编辑朱学东先生指出:一种众所周知的违法、违背职业操守的行为,在中国何以最后发展成了一种大规模的不言自明的商业模式,是最需要反思的地方。媒体的腐败,与社会整体性腐败和堕落一样,是没有法治, 没有公开性社会的必然结果。


朱学东:媒体敲诈已成商业模式


媒体敲诈已成商业模式

2014年9月4日,上海警方宣布侦破一起特大新闻敲诈犯罪案,21世纪网相关人员因涉案被抓捕归案。看到新闻,很吃惊,更有遗憾,但并不意外。

类似的情况,并非21世纪网独有,甚至也非21世纪网最为恶劣。就在不久前,有新闻说,中央巡视组曾反馈新华社有利用发稿权搞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现象,其中公开报道的处理意见之一,是上海分社终止与交通银行的合作关系,退回尚未执行的合同金额350万;至于许多舆情沦为有偿甚至敲诈的现象,也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而各级有权势媒体驻各地记者站,在这方面的问题,更早已是旧闻中的旧闻。

但是,这样一种众所周知的违法行为违背职业操守的行为,在中国,何以最后发展成了一种大规模的不言自明的不以为耻的商业模式,这才是最需要反思的地方。

媒体逐利过程中弃守职业伦理

媒体业早已进了一个局,一个按常理和常识无法破解的死局。命运似乎早已注定。

在过去一般公众的印象中,媒体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青天大老爷,是铁肩道义辣手文章。虽然因为事实上的差距,这种印象渐行渐远,但是依然有残余。这也是类似21世纪网的新闻出来后,成为舆论的焦点,而新华社的有偿新闻几乎很少有人评论的原因。因为人们对前者曾经抱有很高的期待。

但是,事实上,铁肩道义般的媒体理想,只是政治现实下中国媒体的初心。

另类文学了解:如今,媒体还是一个商业机构,市场化媒体更是一个商业平台,它的维持和运营,需要庞大的费用。政治延伸品可以靠政治性财政拨款供养,这类媒体如今依然不少,近来甚至更有回潮之势。而市场化媒体,则要在市场红海中与同业竞争,与互联网媒体竞争,与经济形势社会形势政治形势博弈,其维持的每一分钱,都是来自市场,没有慈善基金的慷慨捐赠支持,也没有政治性财政拨款的恩典。

所以,在这个视商业成功为最高价值的社会里,媒体追求自己的商业利益商业成功,也就不仅仅只是维持平台支持理想,更成为一种主流目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媒体内在盈利的驱动下,追求即期的商业利润,也成了一种政治正确。近些年中国经济形势的恶化,媒体技术发展加剧市场竞争导致利润的摊薄流失,运营成本增加等等,更让媒体对利润的追求挖空心思。因为,这不仅与发展有关,更攸关生存。

媒体敲诈常是双方肮脏交易

新闻敲诈是指借用媒体采访报道权力来获取利益的行为,以舆论监督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

为什么会发生新闻敲诈?因为苍蝇不叮无缝蛋。敲诈方固然坏,被敲诈方自然也不干净。不干净自然不敢见光,见光了声誉和经济损失更大,所以遇到类似情况,愿意花钱摆平,只要权衡之后在可以接受的空间之内。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是一般心理。所以,谁最害怕新闻敲诈,自然是本身存在违法违规违反社会功德和职业操守情况的政府企业和个人。

涉及到个案,新闻敲诈这是一种地下的秘密交易,交易一旦完成,敲诈者得到了实惠,被敲诈者得到的实惠更多。敲诈者和被敲诈者,绝大部分可以说,谁不比谁更干净,都是一般的肮脏。最多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

新闻敲诈当事双方,都是社会的毒瘤,他们一起合谋,对社会对普通公众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只有回归法治才能培育健康媒体环境

司法在哪?如果一开始发现类似情况,严格执法,会有如今的泛滥么?偶尔的选择性执法,其实也是对司法的破坏,某种意义上就是纵容,就是诲淫诲盗!

还有行业管理。对新闻敲诈的打击,管理部门几乎年年打击,但是收效甚微。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这个社会离法治社会相距太远。

史有明鉴,政治式的运动式的人治方法,以及选择性执法,可以震慑一时,却不能持续,也不可能培育一个健康的环境。

并不是所有媒体所有人都会当逐臭的苍蝇。这是对这个行业从业者的侮辱。在这个行业里,许多人许多媒体,他们更愿意当牛虻,螫刺着社会的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但是,看到了问题,不去敲诈,坚持自己的专业判断和职业操守,又可能会有什么命运?

这些年,我们看多了个人举报者沦为囚徒的新闻,我们也看多了,因为批评性报道而带来麻烦的媒体,被免职的媒体领导,甚至被关停的媒体!法律规定的媒体报道的权利,又在哪?结果是,能够自救的,更多是靠自觉。虽然他人的堕落,不是自己堕落的理由,但期间付出,一言难尽。

结果是,一正一反之间的经验教训和引导,让更多的聪明人和媒体,选择了同流合污,选择了犬儒,谄笑于政商之间,顺带着挣些蝇头小利。21世纪网们的故事,也就成了大多数媒体的故事,只不过是规模程度影响大小而已。甚至,某种隐秘的逻辑,还有意无意地欢迎并推动着这种逐腥……

稍微动一下脑子可以想到,新闻敲诈问题,其实远远不止新闻敲诈那么表面简单,它涉及到法治建设,涉及到社会主流价值观,涉及到人性幽暗……

一个渗入社会骨髓的病症,岂是运动式执法查处就能解决!需要的是持续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只有法律的外在约束,才有长治久安。越没有法律保护的表达自由,腐败就越多。媒体的腐败,与社会整体性腐败和堕落一样,是没有法治,有公开性社会的必然结果。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网络文学 另类文学 媒体敲诈 商业模式 2014年09月09日 08:37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