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中国为何缺少“作家中的作家”

当中国作家谈文学、谈小说时,他们都在谈些什么。雷蒙德卡佛被广为改写的名言,放到中国文学的语境里,就有了某种错位的呈现。在题为“中国小说的可能性”的对谈会上,作家宁肯转述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的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作家一谈文学就谈外国文学,一谈作家就谈外国作家?他由此进…

当中国作家谈文学、谈小 说时,他们都在谈些什么。雷蒙德·卡佛被广为改写的名言,放到中国文学的语境里,就有了某种错位的呈现。在题为“中国小说的可能性”的对谈会上,作家宁肯 转述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的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作家一谈文学就谈外国文学,一谈作家就谈外国作家?他由此进一步质问道:“中国当下写作的根 源似乎都在西方,我们顺口就能说出卡夫卡、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却独独对中国自己的文学传统处于失语状态。”

在宁肯看来,这并非只是中国作家的偏见,而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缺少一类作家,即作家中的作家,或说是影响作家的作家。“我们有非常棒的影响读者,甚至是影响社会的作家。但要说有影响了后辈或同代作家写作的作家,你就很难能举出例子来。”以宁肯的理解,所谓影响作家的写作,包含了一个重要的 问题,就是这个作家在写作的层面上,是否有哪些值得后人去反复研读和学习借鉴的地方。“中国作家读经典作家,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学习他们怎么提炼小说的人 物,怎么用新的方法,用创新的精神来结构自己的小说等等。福克纳、马尔克斯等作家的写作,会告诉你怎么做,中国作家却于此鲜有贡献。”

这就意味着,中国文学的传统,在事关“传授”怎么写的问题上存在盲点。作家徐则臣举例表示,国外很多汉学家批评中国作家关注的都是大历史,一部小说看起来有很多人物,在里面跑来跑去,但没有一个是活的。“我部分赞同这个观点,因为我们有史诗的传统,其关注点重在呈现一个大的背景。我们的很多小说,也着力于书 写一个大时代,要么放在历史的转型期,要么放在大革命时期,总有一个很大的时间跨度,而且会有很多的家族,很多的派别,但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背景成了这些 小说的主人公,而其中的人物反而被压抑掉了。相比而言,西方小说显然更注重写人,写人的内心世界。而背景相对次要,即使写背景,也是写人背后的背景。或因 如此,很多汉学家批评中国文学缺少心理描写。”

文学名著教我们而所谓的现代性的写作,恰恰是一种反观自我、反观内心的写作。作家盛可以表示,小说要说有可能性,其最大的可能性,应该还是在向内,也就是向小说的内部,或 说是人的内心去发展、探索。但中国的传统文学里面,除了《红楼梦》《金瓶梅》等少数作品外,关注更多的显然是外在于人内心的社会。徐则臣表示,当下写作, 应该说写生活日常写得非常好,但对日常生活的书写,大部分只是停留在世俗的层面上。这样一种文学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是缺少现代性的。

徐则臣以此对葛浩文、顾彬等西方汉学家的某些批评做出回应道:比如他们批评中国的小说写得太长,“只要看看美国的小说,你就会发现他的批评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美国,最好的小说家,被奉为国宝的,大师级的作家,像菲利普·罗斯、唐·德里罗、厄普代克、托马斯·品钦等,写的最重要的作品,都是超长的长篇小说。 德国也是如此,托马斯·曼、君特·格拉斯等大作家,也都是以长篇小说闻名于世。然而,却没有人指责他们写得太长,原因在哪里?我觉得长度本身不是问题,真 正的问题,在于这个长度包含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

以宁肯的理解,这“含金量”并非某种我们天然缺失的东西,而是可以通过现代性转换而习得的。“说到我们的文化缺少现代性,那么如何把这个丰富灿烂的文化进行现代性的处理,进而成为我们的方法、凭据和工具,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其实我们在思维,在语言,在世界观等方面,多多少少都受到古代文化的影响,但在对 人性的开掘上,在小说最基本的一些问题上,简而言之是方法论上,古典文化提供给我们的武器确实少,这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显然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找到合适的途径来找到这个“方法论”。虽然在现代性层面上,接续不具备现代性的中国文化传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但具体到写 作,一定程度上的写作训练会有益于此。徐则臣表示:“我们习惯于把写作神圣化、神秘化,总是强调天才,也特别迷信比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之类的说 辞。但如果可以把写作当成一门学问,那么就可以对它做分析、批评、研究,也可以对它作一些科学化的处理。”

作家李浩于此颇有会心。在他看来,好作家是必须要培养的,而一些作家貌似没有培养,也可能讲不出来各种各样技术的理论,但他们一定深谙写作这门技艺的内在规 律。“比如,读马尔克斯的小说,赫拉巴尔的小说,你会发现它们内部的肌理、明线、暗线的串联,还有故事的持续,时间顺序的变化等等,真的让你感觉极为精 妙,就像一个经过精密规划的庞大的建筑。”

宁肯也表示,一些卓有成就的作家最后没能成为大师,成为作家中的作家,很可能在于他们缺了最严格的训练。“我们学习一些基本技巧,把它们变为一种潜意识。在你写作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去考虑技巧。因为,该怎么开头,怎么结尾等等问题,这些已经成了你思考的习惯了。你需要特别考虑的就是创新,怎么能写得更有新 意,更有新的角度。”在宁肯看来,作家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只有这样才会有持续的创造力,才会有持续的爆发。“一个写作者,可以通过训练成为一个匠人, 一个天才也可以经过持续的训练,成为‘作家中的作家’。”


(文化责编:张露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