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历史 > 正文

60年代的政治考究:标准的“红卫兵装”什么样

近年来,身穿红卫兵服饰成为一种新潮流。此前,影星陈小春和应采儿的结婚照,也有一组这种装束的写真,在网上被疯狂转载。据网络文学了解: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的另类毕业照引发争议。照片中,学生们头戴红星军帽,身着绿色束腰军装,手拿红色小册子,做出“文革”时期的标志性动作。这组照片放…

近年来,身穿红卫兵服饰成为一种新潮流。此前,影星陈小春和应采儿的结婚照,也有一组这种装束的写真,在网上被疯狂转载。据网络文学了解: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的另类毕业照引发争议。照片中,学生们头戴红星军帽,身着绿色束腰军装,手拿红色小册子,做出“文革”时期的标志性动作。这组照片放到网上之后,不少网民认为这种毕业照“红卫兵”味道十足,照片中的学生显然未考虑到“文革”受害者对这种符号化的动作和服饰的厌恶。

从某种程度上说,关于红卫兵的装束,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一方面,热衷于唱红歌的老人们依旧喜欢穿着这身服装到处作秀;另一方面,对历史负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以及曾经的受难者反对年轻人穿这身衣服拍照。在他们看来,这套服装所代表的价值观是应严格禁止的。关于这套服装背后的纷争,代表了中国人近年寻找社会共识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年轻人为何喜欢这个

这种社会的撕裂感也同样存在于文艺作品中。一方面,另类文学电影《归来》以及伤痕文学,代表了思想界主流群体对那段记忆的批判和反思;另一方面,近年来单纯的情感类影视作品大量涉及到那个时代的场景(如《血色浪漫》一类的热播电视剧,把当年的生活演绎得纯真浪漫)。显然,这两种传播方式左右着年轻人对那个时代的服饰、器物以及生活的看法,形成了一种非常分裂的价值取向判断。

相当多的年轻人并不十分清楚,他们婚纱照中所穿服装背后复杂的历史背景。在他们看来,此类绿军装代表的是一种淳朴怀旧的情怀。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生就表示,穿这套服装拍照是怀念军训时期的艰苦时光。他们说,那些带有“文革”色彩的动作是摄影师现场安排的,自己并不清楚这些动作的含义。不少婚纱拍摄工作室则表示,之所以选择此类服装,是受到陈小春和应采儿结婚照的启发。此类旧式绿军装成本极低,在劳保店批发价一套只需要几十元,拍摄过程较为简单轻松。这也是为何商家喜欢推荐此类服装。

拍摄此类照片的主体往往并不一定带有特殊的政治兴趣。例如,希望穿“红卫兵装”拍照,是感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爱情更为纯真。绿色红卫兵服,满足了年轻人对那个时代的符号化印象。近年来,一些以“文革装”和红歌舞为符号的主题餐厅也是这类思维的产物。

年轻人有此种印象,一些影视创作者“功不可没”。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成长阶段就在上世纪60年代,对那个年代的事物有着非常深刻的成长印象。张艺谋的《归来》对“文革”整体持批判态度,然而在此前的作品《山楂树之恋》中,却对当时的服饰器物进行了纯美化的处理。至今,身着海魂衫的男主角形象,依旧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在上世纪60年代,绿军装几乎是年轻人共同追求的时装。在那个政治高度敏感的年代,任何带有西方色彩的服装都属于政治严重不正确的象征。只有解放军军服被视为安全正确的服装。成长于那个年代的文艺工作者,对当时的军服有审美上的留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受此类文艺作品的影响,当下年轻人追求个性和怀旧美的时候,自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标准的“红卫兵装”是什么样的

对于符号化的旧军装、武装带和解放鞋等服饰以及标志性的动作,很多人有非常深刻的印象。红卫兵并不是一个完全正规的组织。红卫兵运动有所谓“最高指示”的支持,然而其成立和发展壮大却是自发的。这导致当年红卫兵的服装千差万别。与今天乌克兰东部民兵组织一样,虽然能从其行为区分出他们的队伍归属,但其服装却并不是完全统一的。

今天所说的“红卫兵装”主体,是专指65式军服。这是从1965年至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装备的军常服。今年陈光标在美国举办所谓爱心宴会时,让美国贫民穿着的所谓“雷锋装”,就是复制的65式军服。然而,雷锋牺牲的年份是1962年。也就是说,这套所谓的“雷锋装”是雷锋同志死后3年才出现的,称其为“红卫兵装”还有些道理,说是“雷锋装”则根本是无稽之谈。

65式军服的出现相当仓促,换装决定的依据来自于同年5月出台的《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决定》。6月1日,全军就开始更换军装,并且取消了师从苏联的军衔和正规化等级制度。由于决定和换装的时间相差仅有十多天,而全军换装的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普遍认为65式军服的研发和制造要比“决定”至少早3个月以上。当然,该换装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完成的。直到1967年,中国军队才彻底告别了55式军服。

尽管65式军服没有军衔等配饰,却有领章帽徽的设置,当时被称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事实上,领章帽徽是现役的主要标志。士兵和军官在退伍或者转业时,必须摘除领章帽徽。因此,平民不可能穿全套帽徽领章的65式军服。事实上,现在看当年红卫兵的老照片,不仅服装并不统一,也没有戴全套帽徽领章的。因此,今天结婚照中领章帽徽齐全的绿军装合影,实际上是错误的处理,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性。

真正“奢华”的“红卫兵装”

65式军服被称为“红卫兵装”,多少有点冤枉。当年,并不是每一个红卫兵都有条件穿这身衣服。在红卫兵运动高峰期,65式军装还是新式装备。在部队尚未完成换装之前,65式军服更是相当稀罕的东西。在当时的社会上,抢劫军帽或军用挎包之类的案件频频发生。红卫兵的组成以“红五类”为主体。军人、干部、工人、贫农、下中农5个阶层被划为“红五类”。在自发组成红卫兵组织之后,这5个阶层的人员因为服饰的不同,很轻易地被符号化出来。

军人和干部子弟很容易从家中找到父辈的制服,作为红卫兵的服装,而工农子弟参加红卫兵运动却只能穿着父母的工作服。其唯一统一的标志,就是毛主席像章、红卫兵袖章。为了尽量符合军事化风格,这些平民子弟会自行寻找武装带和解放帽,这两样物件还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军用物资。

当然,对于当时的青年而言,55式军常服上衣只是比65式军常服稍高一级的东西而已。真正被视为奢侈品的,是所谓的“将校呢”。“将校呢”是指55式军服中仅配发给将校级军官的冬季服装。将军一级的服装,由高档西服面料和纯毛马裤呢制成。校级军官则采用纯毛麦尔登呢,尉级军官和士兵采用的是与65式军装相同的斜纹棉布材料。将校礼服上衣更效法苏联,采用了双排6颗纯铜礼服扣,工艺完全效法西服制作方式。此外,其肩部还有垫肩设计,以突出军人躯干的刚毅形象。正因为如此精雕细琢,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将校呢才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对象。

武装带的阶级成分

在红卫兵服装中,武装带是一种重要的配饰。一个红卫兵即便没有“将校呢”这种高档货,也搞不到65式军装这种普通货色,用一条武装带来装点门面却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武装带成为这个群体最基本的装备。除了作为服装标识之外,它还是红卫兵最基本的战斗武器。被自己的学生活活打死的北师大女附中女副校长卞仲耘,就是丧命于武装带之下。这种被称为武装带的东西,在军装配件里有个全世界通用的称呼——“外腰带”。

在军装里,腰带被分为两种。内腰带起到的作用是,固定裤子以免滑脱。这与平民服装的腰带没有区别,不会有人把内腰带抽出来打人,因为那样裤子可能会掉下来。外腰带则不然。在军队中,外腰带的主要作用是佩戴各种装备(包括手枪、水壶、医疗包、匕首等等)。因此,外腰带往往采用非常结实的头层牛皮或者尼龙带,还要配上一个非常结实的扣具。

武装带也同样分为55式和65式两种。然而,在实际的使用中,55式武装带反而没有65式武装带受欢迎。55式武装带过于考究,不仅由头层牛皮制作,而且扣具也使用带有八一军徽的黄铜扣具。黄铜的硬度毕竟较低,打架容易出现磕碰凹陷。加上55式军装当时已经停产,这种高档武装带已经不再生产,所以收藏者多,用者少。

为了节约成本,65式武装带选择用人造革材质制作,扣具为铁制。因此,它用于斗殴不仅硬度较高,而且属于可以消耗的便宜货。当时的人们普遍将65式武装带称为“铁头板带”。“铁头板带”只是初级红卫兵的随身家伙,更为高级的喜欢用自行车的钢丝锁。原因很简单,那时候自行车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钢丝锁相当于今天宝马车的钥匙一样拉风,用钢丝锁自然也就成为高端人士的必备“装备”。

时至今日,一般人已经很难搞清楚红卫兵装到底是何种摸样。从真实的历史来看,65式军装的打扮并不代表时下年轻人所想象的平等、质朴和纯真,反而是一种社会等级的标识。如果仅从其设计和材质来看,与当时普通劳工的蓝色、灰色工作服并无区别。真正让其“值钱”到“小混蛋”之流不惜用暴力和性命来换取的,是这个符号性服装所代表的等级和权力。这恐怕是今天拍摄“红卫兵”结婚照的时尚青年们所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网络文学 另类文学 红卫兵装 60年代政治考究 2014年08月29日 09:26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