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 寻求新的发展与突破

在《文学报新批评》第三届论坛暨优秀评论奖颁奖典礼上,同时开展了主题为“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的论坛。评论家、网络文学的专业研究人员和网络文学的所谓“大神”级作家就这一主题展开了交锋。过时还是先锋?“这个议题既‘奥特曼’(过时、落后),又先锋和前沿——完全视我们讨论这个议题的时代…

在《文学报·新批评》第三届论坛暨优秀评论奖颁奖典礼上,同时开展了主题为“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的论坛。评论家、网络文学的专业研究人员和网络文学的所谓“大神”级作家就这一主题展开了交锋。



过时还是先锋?

“这个议题既‘奥特曼’(过时、落后),又先锋和前沿——完全视我们讨论这个议题的时代背景和出发点是什么。”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网络文学研究者庄庸认为,如果还是从所谓的传统作家或评论家出发提出的疑问,或者从网络作家或土著评论者出发的肯定,那它显然已经过时了——这是应该放在五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来讨论的议题。

或者说,从网络文学诞生之日起,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的争议就一直没有断过。直到现在,这种“二元对立”的阴影还笼罩着我们——网络“文学”似乎一直还没有获得文学的合法位置。

庄庸觉得,没有必要介入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传统作家相对网络作家、传统文学相对网络文学)的争议和交锋。因为这个议题无可争议,却很容易惹起是非。首先,从出版数量、影视改编、畅销品种等各种数据来看,网络文学已经成为社会和公众接受与认同的事实文学;其次,争论中有一个误区,就是很容易用传统经典名著或者当代名家名作的标准,来衡量网络文学当下的成绩和成就。可是,即便用来衡量当下的“传统文学”阵营,它们的成绩和成就又如何?

“这两个阵营的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之争,其实都是繁花,都是泡沫。争来争去,它们都会旁落——落到下一代的手里。”庄庸的看法是,与其争,还不如扎扎实实地做些基础工作。这种争论和交锋说到底不过是种名分问题,文学身份和地位问题,利益与财富分配机制的重新调整问题,以及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的争夺问题,跟网络文学的性命无关,跟网文的生死存亡问题无关,跟网文可持续发展最根本、最核心、最重大的理论、现实与政治问题无关。

比名分之争更重要的问题

如果说文学是时代的风向标,那么时代巨变、行业巨变的背景下,文学样式的更迭繁多,网络文学已成为最贴近当下中国人生活和心理的“新的文学”,成为时代的最大风向标之一。

庄庸说,比如另类文学《悟空传》,在世纪变化之初就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变化中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世代在应对这种变化里最初的不适:自我的意识刚刚觉醒,自我的位置尚未确立,自我的身份就开始分裂。更多的网络写手开始承担培育并启迪大众对自身生存状态和人类普遍命运的观照与反思。从2008年在网络小说中红极一时的《庆余年》(猫腻),到2010年倍受好评的《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网文核心热点或主要潮流,“重生”当道!这特别契合肇始于2008年的“后High时代三大危机中的精神转向”。

庄庸注意到,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切入大众心理、重塑国民心态、培育国民品格的重要路径。比如2003年肇始的“大国崛起热”,与上述“重生”潮流结合在一起时,就会让年轻一代用穿越/架空历史的网络文学作品的方式,去思考一个大国崛起后该去何处,作为一个大国公民应该有着怎样的心态,如《窃明》(灰熊猫)、《回到明朝当王爷》(月关)、《铁骨》(天子)、《大汉帝国风云录》(猛子)等,成为了网络文学畅销和长销潮流,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网络文学有深度阅读和研究的评论家黎杨全认为,大陆网络文学研究总体来看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研究者不熟悉作家作品,多为宏观泛化的分析而缺少深入具体的研究。

“不少研究者不是以立足于对大量网络文学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而是喜欢借用各种后现代文化理论、消费文化理论等大词直接去套网络文学,研究结论不但具有简单化、概念化的弊病,而且呈现出趋同性、重复性”。在黎杨全看来,本质主义的研究思维,也使得不少研究者习惯于用大众文学、商业文学的思维模式去定位、理解当前的网络文学,从而很难发现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质,很难深入理解一些新生的网络文学现象。

寻求网络文学的突破

网络文学十余年至今,已经发展到阶段性的拐点。因为读者需求和渠道变革的倒闭,网络作家们普遍遇到了创作瓶颈。一线网络作家亦即所谓的大神们,集体遭遇创作理念的危机:到底是更商业化,还是更文学化?在写作技能越来越娴熟的同时,是否需要,以及如何才能实现思想体系的超越与蜕变?

黎杨全认为,研究者要泡在网络上,尽可能熟悉网络文学、网络文化。“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介入网络,开展现场的文学批评;另外,还要充分发掘网络给文学带来转型与新变的潜能,像西方学者一样尝试一些前沿的、先锋性的超文本文学实验。”他说。

评论家王祥也认为,网络文学批评应该以作品快感奖赏机制的体察分析为前提,否则会成为漂浮于作品上空的空洞标签。“网络文学遵从生命快感奖赏机制与美感诱导策略,网络文学创作活动的起点,生存发展的立足点,就是为读者提供情感体验与快感补偿的功能。这也决定了其重心在于体现人们的愿望,而不是反映物理事实与社会事实,所以,幻想性长篇故事成了网络文学的主要形态。”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另类文学 网络文学 文学 2014年08月29日 08:4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