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梁文道:有些学者的著作也很庸俗

什么叫庸俗呢?在梁文道看来,很多学者写的大部头的学术著作一样也很庸俗啊。可能写了一本东拼西凑,学术体例不严整,纯粹用来应付晋升的需要,那本书难道不庸俗吗?!从小就开始“装”梁文道是上海书展的常客,他今年是第三次来,带着新书《关键词》——一本时评的专栏结集。每次来上海,他都住在新…

什么叫庸俗呢?在梁文道看来,很多学者写的大部头的学术著作一样也很庸俗啊。可能写了一本东拼西凑,学术体例不严整,纯粹用来应付晋升的需要,那本书难道不庸俗吗?

从小就开始“装”

梁文道是上海书展的常客,他今年是第三次来,带着新书《关键词》——一本时评的专栏结集。每次来上海,他都住在新天地的一家酒店,位置方便以外,“全酒店的WIFI都能翻墙”是极大的诱惑。

他在8月14日一场和刘擎、朱大可、许纪霖的对谈中说道:“现在的年轻人,连文艺都不装了。连这样的文化虚荣心都没有了。”我看到一位朋友在网上引用了他这句话,便在那天问了他。“我这句话的前提是这样的。”这是梁文道回答的第一句话。在整个采访中,这样的回答不止一次。如果问题中引用了他书里的一句话,梁文道会解释当时的前后语境,思想过程。这是一种类似于做学术的思维方式,讲究逻辑,害怕断章取义。

“我发现很多人都有个误会,以为年轻人该看的总是很浅白、很简单的书,一些很深奥的、有深度的书,应该是到了一个很成熟的年纪才开始看。我不赞成这样的想法。我从来都认为,出版社如果要出很深奥、很庄重的东西,主要对象应该是18岁到40岁的人。这个岁数的人会有一种虚荣心。大学生如果抱着一本像去年出版的另类文学《芬尼根的守灵夜》那样的书,感觉就像一个白领拿着名牌包一样。他当然也会看,他的看也带着一种虚荣感。”

“年轻人的好奇心也比中年人旺盛。无论是为了真诚的好奇心,还是一种虚荣心,他反而会去看这些东西。这种虚荣这种装是很重要的,因为大部分雅好文艺或者思想性的,最初都是装出来的,装着装着就装成了。在这个观察的基础上发现,现在港台及内地的年轻人开始不装了。台湾比较严重,香港就更早放弃了这个东西。当然不是说没有,而是说越来越少。大陆的情况我觉得也类似。”

梁文道并不讳言自己就是这样装过来的,“我很小开始装。我在台湾念初中的时候,很多同学根本没听说过的书,我都会找来看,像弗洛伊德的文学名著《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萨特的书。那时候也不知道是装给谁看,只是自我感觉良好。”

梁文道是香港人。但在他出生不久,父母就因为经济因素将他送回台湾的爷爷奶奶家抚养。他在台湾念完小学和中学,直到15岁才重回香港。除了自己那时的“文化虚荣心”,家庭背景也影响到他的阅读。他在台湾就读于徐汇中学——一所天主教学校。他跟着神父们读阿奎那和奥古斯丁,半懂不懂,但神学的教育给他播下了种子。他开始想认真读哲学书籍,就是从那个阶段开始。从台湾回到香港,梁文道在社会活动上变得更加活跃。他常常逃课,成绩很糟糕,精力都花在“外面跑、外面混”,但这种“混”也显得很文艺,“去剧场、去电影院、去画廊、去书店、去图书馆……”那时,梁文道认识一批香港的先锋文化人,其中就有后来内地观众所熟知的林奕华。这些文艺青年年纪都比他大,梁文道便跟着他们看书。“他们看什么,我也看什么。”他们读法兰克福学派的书,也读解构主义。“当然看不懂,就是硬啃。那时也开始学着看一些英文原著。”

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而香港是一个商业气氛浓厚的城市。“香港是一个比较西化的地方,先锋圈子大部分都很左。正因为香港是一个太资本主义的社会,对社会有不满、有批判的人反而会变得比较靠左。”梁文道说。

从不说“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很多人认识梁文道都是从他的电视节目和时事评论开始,并不知道他在高中毕业时,曾加入香港先锋剧场进念·二十面体,写过很多先锋剧本,也尝试过诗歌创作。他很早就参与香港的各类文化活动,却在十年后才渐渐进入公众视野。1998年,他加入香港新城电台和香港商业电台,其间担任多个节目的主持人。1999年,他加入香港凤凰卫视,成为《锵锵三人行》的常任嘉宾,因为这个节目,他被内地观众所熟知,粉丝越来越多。后来,他开始主持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每周一到五的晚上播出。之后,他的身份也越来越多:主持人、大学讲师、中学校长、商业电台台长、电影创作人、剧评家、专栏作家、书评人、时事评论员、乐评人。他还办过出版社,办过新闻网站,也参与众多社会活动。2001年,他跟一群朋友一起在土瓜湾牛棚艺术村内成立了牛棚书院。书院以社区学院的形式,开设哲学、艺术等课程,并且不定期邀请学者、媒体人前去讲课。但书院亏损严重,两年后关闭了。

他一再说“我现在没有时间”,也说想要花更多时间“一个人呆着”,但仍然不停奔忙在港台及内地,做节目、写专栏、做演讲、参加很多社会活动。同样身为香港文化人的陈冠中说梁文道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陈冠中所指的“读书人”,其实是左拉所定义的“在公共领域发出声音的知识分子”。陈冠中在梁文道新书序言里写道:“他大可以只以美学的态度来看待世界,正如中国包括香港在内的很多文人,但他没有”。

“职业读书人其实是符合我现况的一个描述。”梁文道说,“做读书节目是我的职业,这变成一个专业性的工作。我曾经在一本书里提到过一个‘普通读者’的概念,来自于伍尔芙。指那些对阅读有长期的爱好,兴趣广泛,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最重要的是推动他去阅读的是一连串的问题跟好奇心。他的阅读不太在乎学科门类,不太觉得自己应该在某个专业知识领域成就一番功业,单纯凭一个天然的好奇心,使得他对各种阅读都不太排斥。我很希望我自己就是一个普通读者。”

最近,他花一个礼拜时间介绍拉班·扫马(RabbanSauma)这个人和关于他的一本书。“他是一个北京人,一个逆向的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期从北京出发最后到达罗马和英国。”“这个人在历史上被忽略,现代人也不知道他。”梁文道会介绍这类书,完全是出自个人兴趣。“我是很任性,很幸运让我有这样的机会。我不喜欢做我不能做,不会做,或是不爱做的事。说话、做节目都是一样。当然有时候也会迁就市场口味来推荐一些书,但再怎么迁就,那仍然是我兴趣范围内的东西。比如,我从来不会在节目中介绍成功学或者厚黑学的书。”

主持节目这么多年来,梁文道也坚持不在节目开场白中说“各位亲爱的观众朋友”,因为“这是个谎话”。“第一,我不认识看这个节目的观众,所以他们不会是我的朋友,第二,由于他连朋友都不是,我怎么能称他叫亲爱的呢?我最多只会叫他作观众。”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另类文学 文学名著 梁文道 《关键词》 2014年08月27日 17:2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