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文学 > 正文

汉字: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

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从有了文字才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那么,汉字经历了怎样发展和演化的历程呢?传说仓颉造字可令鬼神哭泣在中国,一直流传着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在宋代的时候,京都官府中许多管理文书的小官吏,到了秋季还会集体祭祀仓颉…

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从有了文字才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那么,汉字经历了怎样发展和演化的历程呢?

传说仓颉造字可令鬼神哭泣

在中国,一直流传着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在宋代的时候,京都官府中许多管理文书的小官吏,到了秋季还会集体祭祀仓颉,把他尊为文字之神。据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甚至有人干脆把他认作古代的帝王。

根据这种传说,文字是由特殊人物创造的,具有神奇力量,能使天地鬼神为之惧怕。

中国文学网中的相关古史资料记载,黄帝是纪元前约2500年的人物。这相当于考古学所指原始社会晚期的龙山文化时代。对这一时期甚至更早的仰韶文化期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在部分陶器上刻划或者绘写有某些图形符号,不少古文字学家认为这已经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了。

与汉字起源有关的传说,在中国还有两种影响比较大的说法:一是伏羲造八卦,一是神农“结绳为治”。其实,文字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产物,不可能是哪一个人灵机一现的作品。

“龙骨”上的奇特符号多为占卜

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关于甲骨文发现的故事,是很多人都十分熟悉的历史。

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郊有一处村庄叫小屯。这里的农民在耕作土地的时候,经常刨到一种叫“龙骨”的骨片,可以卖到城里的中药铺当药材。一个姓范的山东药材商兼古董商,有一天来到小屯村,也买下了一些这种骨片。范商人去北京的时候,把这些骨片拿给他的同乡、在北京做官的王懿荣看。王懿荣是位相当有学问的京官,他看到这些骨片上刻划的图案,认为是一种已经失传的古代文字,十分惊奇,不但出大价钱把它们全买了下来,还叮嘱这位姓范的商人赶快再去收购,他全要,而且要刻字多的骨片。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终于知道这些骨片其实并不是什么“龙骨”,而是乌龟的甲壳和牛、鹿等的骨头。后来学者们把那上面刻划的文字,命名为“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海内外的学术界。这以后,在小屯村及其附近进行了多次科学发掘,得知这地方原来是距今大约3000年的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发现的自成体系的一种最古老的文字。可以说是现代汉字的老祖宗。甲骨文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如果认为仰韶、龙山文化的图形符号是汉字的雏形,那么它们与殷墟甲骨文之间,应该还存在过渡性的环节。可惜,目前在这方面所发现的材料及其研究都很有限。也就是说,汉字的起源问题,还是一个尚待解开的神秘之谜。

“金文学”早在汉代就是专门学问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早在殷商时期,就已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

从商代到周代,统治者和贵族广泛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主要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等等。在这些器具上头,常常刻铸文字,表示持有者是谁,铸造器具的缘起、目的等。因为古代管“铜”叫“金”,所以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就叫“金文”。古人又以钟、鼎作为青铜器的总称,所以金文也叫“钟鼎文”。

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图绘性质更强,更为接近原始文字。例如“日”字,金文是圆圆的太阳中间有个黑点,而甲骨文由于在坚硬的质地上刻写圆形不方便,只能写成“日”。

青铜器在西周得到极大的发展,铜器上的文字也随之增多。如网络文学上传的周宣王时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就有将近500个字,可以记述比较复杂的事件,是研究当时历史和社会的珍贵材料。

早期金文的形体,就繁简程度来说往往与甲骨文差不多,但金文本身的历史很长,形体结构在发展中常常发生简化。与此同时,金文的形体也逐渐脱离图绘性而变为线条化、平直化。

战国是文字发展史上最混乱时期

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按说凡是铜器上的文字都应该叫金文,可是作为一种字体来讲,一般所说的金文,指的只是殷商、西周、春秋时代的青铜器上的文字。到了战国时代,虽然各诸侯国的王侯贵族继续大量铸造铜器,但那上面的文字,比起春秋以前有相当大的差别。并且这时铸、刻、写文字的材料和范围也大为增加,如货币、玺印、玉石、简帛等等都可以用来书写文字。因此一般把这些文字统称为“战国文字”,作为汉字发展史上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这个时期,由于诸侯国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东周王朝的中央集权差不多丧失殆尽,就连文字也各写各的,所以各国的文字在形体结构和书写风格方面都有许多差异。大体说来,可以分为西方的“秦国文字”和东方的“六国文字”两大系统。六国指的是韩、赵、魏、齐、楚、燕,另外还有一些小国如越、中山等国的文字,也大致可以归入“六国文字”。

六国文字比起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金文,主要不同是随意的简化。因为战国时期生产力大为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文化也不像殷周春秋时期为少数卜官、史官和贵族所垄断,一般人们书写文字的条件没那么优越,时间也没那么充裕,所以写起字来不免比较草率、快速,任意简化,所以使许多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奇特的变化。

小篆——用行政手段规范文字

一代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中国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文字。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后世许多学者把它叫做“大篆”,是相当工整的一种文字,比起西周和春秋时代的金文,变化也不算太大。秦始皇施行“书同文”,统一全国文字,就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的。

整个工作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二是将秦国固有的大篆形体进行简省删改,同时吸收民间字体中的一些简体、俗体字,加以规范。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正式字体——小篆。

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前所未有地表现为定型化了。定型化了的小篆进一步削弱了汉字的象形意味,使汉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乱和困难。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也是汉字在古文字阶段所迈出的最后一步。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直至小篆,今天被统称为汉字的古文字。

“隶变”为汉字定型打下坚实基础

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可是写起来并不方便,很快地在民间出现了一种较为草率的新字体。这种新字体首先是破坏了小篆的端庄工整,把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新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差役(皂隶)、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也有人说是罪犯程邀在监狱中整理的。开始阶段的隶书叫做“古隶”,又叫“秦隶”。

隶书在秦代灭亡后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流行。随着纸张的发明和毛笔的改良,进入西汉以后,隶书又出现了新的面目,轮廓由较方变为较扁。这就是“汉隶”,和古隶相对,也叫“今隶”。

东汉中期以后,隶书成为官方承认的正式字体。

隶书比起小篆来,在笔画造型和形体结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小篆不规则的曲线和圆转的线条变为平直方整的笔画,从而使汉字进一步符号化,几乎全部丧失了象形意味,这在汉字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结束了汉字的古文字阶段,而使汉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至于后来的草书、楷书、行书等,都是脱胎于隶书。隶变之后的汉字,接近今天使用的汉字。



(文化责编:宋萌 )
标签:中国文学网 网络文学 汉字 文明 2014年08月19日 09:54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