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方可成:新闻界不必也不应自轻自贱

据7月2日《中国青年报》最新文化资讯报道,原本计划报考新闻系的今年江苏高考理科状元吴呈杰,经过前来采访的若干记者们苦劝,最后决定填报高大上的金融系。部分记者对行业前景的“唱衰”,令业内外人士震惊。原《南方周末》记者、传播学博士方可成为“反思媒体”撰文,指出:过度的自黑实际上是在消…

据7月2日《中国青年报》最新文化资讯报道,原本计划报考新闻系的今年江苏高考理科状元吴呈杰,经过前来采访的若干记者们苦劝,最后决定填报高大上的金融系。部分记者对行业前景的“唱衰”,令业内外人士震惊。原《南方周末》记者、传播学博士方可成为“反思媒体”撰文,指出:过度的自黑实际上是在消解职业责任感:既然这个行业没有价值,那么个人的努力便完全没有意义。既然只是为了混口饭吃,那么何必追求卓越,何必强调职业伦理?以下为正文:

今年的江苏高考理科状元吴呈杰可能没有预料到,自己的志愿填报会在新闻界引发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当他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自己对北大新闻专业很感兴趣时,“所有采访我的记者都不建议我考新闻。”于是状元转而考虑金融专业。一些媒体微博账号在转发这条消息时,还给劝吴呈杰别学新闻的记者冠以“良心记者”的称谓。新闻从业者对自身职业的抱怨并不鲜见,自嘲、自怨、自黑都可以理解。但是这样“集体苦劝”状元别学新闻、别做新闻,还是暴露出不少从业者自轻自贱的扭曲心态。

自黑很正常,但应有限度

平心而论,各行各业都有“自黑”的声音,这并非新闻界的专利。编辑记者喜欢自称“新闻民工”,而金融界人士也自称“金融民工”,程序员则自称“码农”,抱怨自己的工作苦逼——就连被万人羡慕的公务员群体也经常抱怨工作忙收入低。

自黑之所以常见,一方面是因为身处局内时,能够深切感受到本行业的许多弊病,做出针对性的批评;另一方面,自黑也是一种生活技巧,通过半开玩笑的自我贬损,降低期待,减轻工作生活带来的重压。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黑不仅正常,而且可能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然而,如果在自黑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就成了自轻自贱,这就并不常见了。自称“码农”的程序员们,肯定不会异口同声劝自己的后辈别学计算机;抱怨工作累、工资低的公务员,也不会否认这份工作吸引人的一面,不会叫大家都别参加国考。

当自黑跨过界限时,一个人对本行业的态度几乎是完全的否定,不认为其有实质性的意义;对于自己仍在从事这份行业这个事实,则带有深深的懊悔和不甘。这实际上也是在消解职业责任感:既然这个行业没有价值,那么个人的努力便完全没有意义。既然只是为了混口饭吃,那么何必追求卓越,何必强调职业伦理?任何行业都需要职业精神和责任伦理的支撑,如果一个行业中大部分人都持有类似的心态,这个行业将会加速走向危机和崩溃。

不应故意忽略新闻职业的“富足”之处

那些“苦劝”状元不要报考新闻专业的记者们也许没有意识到:他们之所以能够站在状元面前提供自己的建议,其实正是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带来的机会。状元在做专业选择时,听到了父母的声音,听到了老师的声音,除此之外就是听到大量记者的声音,并没有听到来自其他职业者的声音。这背后正反映了记者这个行业本身所具有的权力——这种权力可以视为全体公民委托的,大家委托记者接触各类信息源、采访新闻当事人,委托记者根据自己的采访所得还原事实,发表能够影响舆论的新闻报道。

正如公务员离权力近,金融圈离财富近,记者则离话语权近。记者的关切很容易成为大众讨论的话题。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不少人认为在中国从事记者行业“十分危险”,但业内人士知道:真正遭遇过危险的记者,不过是少数中的少数,绝大部分记者的整个职业生涯都不会面临高于其他行业的风险。那么大众为何会形成这样的印象?恐怕原因之一便是记者掌握了话语权,一旦有记者遭遇危险的事情发生,便能够迅速传播,为众人所知。

中国传媒大学的李星佺、刘南琦和李云瑶在一篇题为“媒体人:一半屌丝,一半高富帅”的文章中还指出了记者的另一个“富足”之处:资源。在他们看来,“一个成熟的职业记者,在其多年的从业过程中,都建立起了较为庞大的社会关系网,拥有广博的‘人脉’。这是其它行业较少能够匹敌的巨大职业优势。”他们引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张志安的话说:相比起普通人,记者“小孩上个学,托个关系,买火车票,递个条,并不是像社会上讲的那么苦逼,网上讲的那么悲情。”

在劝说状元放弃新闻专业的时候,不知道那些记者是否有意忽略了这个行业的富足一面?至于“劝说被采访对象”这种行为本身,存在僭越职业伦理的嫌疑,不过这是另一个问题了。并且由于并不清楚这些记者具体是怎样劝说的,在此不做过多讨论。

不必对新闻行业的意义感到幻灭

对新闻业的过度自黑,暴露出很多媒体人,尤其是传统媒体人幻灭的心态。在政治压力和新媒体冲击的双重挑战下,很多人看不到这个行业的意义。

实际上,无论传播技术如何变化,无论政治炎凉如何转换,只要当今人类社会的基本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闻行业就有着继续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为了经济的运转、政治的运行、社会生活的正常开展,人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信息,并且越来越需要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便捷地得到高质量的信息。

很多时候,危机的另一面是契机。新技术为新闻的采集和呈现都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能够给新闻业带来一个更精彩的未来。

更重要的是,新闻业的意义从来不会因为空间的收紧而降低——恰恰相反,这个社会对真正优质信息的渴求或许是从未有过的急迫。

结语

选择专业休闲连载,不仅是选择一份预期的收入回报,更是选择个人的理想和对社会的责任。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新闻业都没有一些人描述得那么糟糕。苦劝状元并不是“良心”的体现。令人高兴的是,吴呈杰说,他虽然不会选择新闻专业,但仍然会坚持理想,以后成为财经记者这类的专业型记者。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方可成 休闲连载 最新文化资讯 2014年07月08日 15:28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