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汉学家余英时:礼崩乐坏带来思想自由

台湾唐奖6月21日公布完第一届的获奖名单,其中汉学奖的得主是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唐奖被期待成为“东方诺贝尔奖”,各奖项奖金都为5000万元新台币(约合1038万元人民币),比诺贝尔奖奖金还高。中国“士”的典型唐奖评选中汉学奖尤受瞩目。“汉学”意指广义之汉学,包括研究中国及其相关之学术,如思…

台湾唐奖6月21日公布完第一届的获奖名单,其中汉学奖的得主是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唐奖被期待成为“东方诺贝尔奖”,各奖项奖金都为5000万元新台币(约合1038万元人民币),比诺贝尔奖奖金还高。

中国“士”的典型

唐奖评选中汉学奖尤受瞩目。“汉学”意指广义之汉学,包括研究中国及其相关之学术,如思想、历史、文字、语言、考古、哲学、宗教、经学、文学、艺术(不包含文学及艺术创作)等领域。本奖旨在表彰汉学领域之成就,并彰显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之贡献。

唐奖第一届汉学奖颁发给余英时教授的奖词称: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余先生深入探究中国历史、思想、政治与文化,以现代知识人的身份从事中国思想传统的诠释工作,阐发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论述宏阔、见解深刻,学界久尊为海内外治中国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传统学者治史之宗旨,余先生以其研究撰述与人生实践,对此语做了最佳的现代诠释。

芝加哥大学的余国藩教授称:“余英时教授就是他笔下的中国‘士’的典型,一生的研究与经历都在反映这一点。”林毓生与余英时是老朋友。在林毓生看来,在当代历史界没有人的成就能超过余英时,他天资非常高,但光有天资还不行,他还非常注重细节,并且坚持了几十年。“余先生做研究,可以几天几夜几乎不睡觉,他今年84岁了,仍是如此”。

余英时先后任教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培养了许多卓有成就的学生。“中研院”史语所所长黄进兴表示,余英时最伟大之处,在于很会抓学术史上的重要议题,每每提出一个说法,都能在学界激荡出火花,影响不只局限于史学界,甚至扩及人类学、社会科学界。

“中研院”副院长王森认为,余英时首先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但跟一般专业的史学家不同,他的研究还有一种文化关怀在里面。20世纪的史学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断代清晰,“很少人会跨越时代,但余先生从上古到民国都有研究,我们常开玩笑地说,他对事情、史实的论断,都有好几千年的历史背景在里面”。

在得奖后,余英时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受之有愧”。他说:“汉学奖不是专门给中国人的,是给研究中国的学者,还有其他三个同样重要的奖项,都是很新的,这是全球化的一种动向。”

2006年,余英时获颁美国国会图书馆“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JohnW.KlugePrize)。在60年间,余英时出版中英文著作59本,论文400余篇。今年1月出版了《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是其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礼坏乐崩带来百家争鸣

时代周报:你在《论天人之际》精彩文摘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轴心突破时代中政治背景的问题。

余英时:书中的政治背景基本上谈的是周公在周代所起的重要作用,为什么孔子要梦周公,为什么他强调自己继承周公的思想,原因就在这里。要想取得天命,必须靠人的努力。你给老百姓好的生活,老百姓就会拥护你,支持你,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是个很大的突破。但这个突破还没有到“轴心突破”,因为它还是在天命的范围之内。这是第一点。第二,它谈的还是以王朝为中心,到孔子才脱离以王朝为中心,变成以个人为中心,就跟天命发生关系了。孔子只有几个地方谈到天命,都是讲他个人与天的关系的,“知我者其天乎”之类。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变化。周公在这个意义上也很重要,他本身就有很多巫的行为,日本人也讲过,有的人根本就称他为“大巫”。近代章太炎还说汉朝的董仲舒也是“大巫”。所以我并不是用巫来骂人,只是说一种事实的变化,思想史的根源上可以追溯到巫,基本上修改了原来对巫的看法。我认为当时存在着一个巫集团,有可以和天沟通的技能,所以人王(“天子”)任用他们,但其实他们本身没有资格和天沟通,他们是奉人王之命,才能和天沟通的。上古王朝相信巫能够为它取得天的支持,很多甲骨文的记载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时代周报:你认为天才为何会成群而来,这种现象有怎样的历史背景?

余英时:美国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克虏伯(AlfredLouisKroeber)写了一本书讲文化成长的类型,其中用了一个词,就是“天才辈出”,英文就是“ClusteringsofGeniuses”。天才辈出在西方只有两个时期,一个在希腊时代,一个是在文艺复兴。这两个时期都是思想上最自由的时候,没有什么限制。中国的百家争鸣也刚好和希腊时代一样。我认为可以更进一步地讲,因为原本约束性的礼乐制度崩坏—礼坏乐崩,王官之学分裂了,大家都可以重新讲一套理论,不受原来的思维所限。王官之学和百家之学是对立的,王官之学崩坏以后百家就出现了。这和西方所讲的天才辈出的希腊时代和文艺复兴时代都很像,尤其是希腊时代,和百家争鸣刚好都处于“轴心突破”的时代。

时代周报:你在书中讲到“道术为天下裂”与“轴心突破”是天造地设之巧。

余英时:“裂”这个观点是庄子的后学讲的,庄子本人也已经有这种感觉,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了,所以我用庄子的语言来阐述这个问题。象征性地来说,“道术为天下裂”就是“浑沌”的“七窍”被凿开了。也就是新东西出现了,原来的东西裂掉了,谁也不能统一。谁也不能一下子笼罩一切。儒家的“笼罩性”是秦汉大一统之前慢慢发展起来的,春秋战国时代,儒不过是诸子百家之一而已。

追求打通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

时代周报:你在书中用到比较文化史的观点来对比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在第六章讲到把中国三家的观点和希腊罗马三派作比较后,你说“真不能不兴起‘东海、西海,此心同,此理同’的感叹”,这是不是属于一种历史上的巧合?

余英时:是巧合,但也不是偶然的巧合,几种文化里都有这种倾向。比较高级的有思想的文明,从宗教跳到神学层面的文明,都在某个时间有一个跳跃。从这方面来说这个巧合就不是偶然。如果只有中国文化发生了这种跳跃,或者只有希腊,那么可以说是偶然的巧合,因为没法比较。现在有了对比,就不能说是偶然了。这其中还有一个道理,哲学家最后是一定会以个人身份出现的,从前宗教的情况下,都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的。雅斯培说过,哲学家最后以个人出现,对天地万物和人际关系都提出新的理解和新的问题,这是从前没有的。

时代周报:你谈到现实世界和超越世界的“天人合一”。

余英时:“天人合一”就是讲这两个世界的关系,我在书中是解释什么是“天人合一”。其实天人合一不只是中国的特色,各种文化中都追求天人合一。换句话说,就是追求如何打通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现实世界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没有什么深刻的反思。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对这个世界不满意?中国有“天下无道”这个讲法,因为人间有许多自私自利的东西出现了,理想的东西都不能实现,这样的话社会就会停滞不前。所以必须要有理想在背后鞭策人,用理想批判现实,否则就会失去批判精神。西方的上帝就是为了对人间批评,他并不只是上帝而已,这才是他的超越世界。柏拉图说,“idea”(理型)是理想的东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你要按照理想的东西去做。陈寅恪曾加以发挥,说:我们讲到君臣关系,可以说理想的,也可以说现实的。

现实中的君臣关系不会像理想中的那么美好,但如果君臣关系走样得太厉害,就可以用理想的君臣关系来批判现实的关系。必须有超越的世界才能批判现实的世界,所以天人关系说到最后是在谈超越的东西,它不仅仅是人造出一个理想的问题,有许多种讲法。老庄讲道的时候真的相信超越的道在宇宙中是存在的,与宇宙打成一片的,这就是所谓的“天”了。但这个概念很模糊,说是宗教也不完全是宗教,说是哲学也不完全是哲学。但很多人都抱着某些理想,为一己的信仰,甚至愿为它去死。这说明理想作为一个超越世界(或称之为“天”)确是存在的,不过有些时代特别旺盛,另一些时代则相对衰落罢了。

唐奖是由台湾企业家尹衍梁捐资设立的,共设立永续发展、生技医药、汉学和法治四大领域的奖项,每两年颁奖一次,由中外学术权威共同评选,旨在以华人的视角,面对21世纪的新挑战和新课题,并以此弥补诺贝尔奖的不足。本届唐奖其他的获奖人为:永续发展奖的得主是挪威第一位女总理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1987年她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布伦特兰报告”,首次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因而被称为永续发展的教母。生技医药奖则由美国德州大学的詹姆斯·埃里森博士和日本京都大学的本庶佑博士共同获得。法治奖颁给了南非的奥比·萨克斯,他早年致力于反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并因此遭到种族主义当局的暗杀而致残,后来他参与南非新宪法的起草。


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讨论,关注太原代办营业执照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汉学家余英时 礼崩乐坏 精彩文摘 2014年06月27日 11:13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