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崔永元对话余戈:把日本当做对手 学些好东西

继2009年出版《1944:松山战役笔记》之后,军史作家余戈新近推出其“滇西抗战三部曲”之二《1944:腾冲之围》,以800多页、上中下三册,还原了历时127天的腾冲之战。腾冲与松山、龙陵一样,是抗战时期日军在滇西的重要防御支撑点。中国远征军自1944年5月到9月的时间里,以伤亡近2万人的代价,使腾冲成…

继2009年出版《1944:松山战役笔记》之后,军史作家余戈新近推出其“滇西抗战三部曲”之二《1944:腾冲之围》,以800多页、上中下三册,还原了历时127天的腾冲之战。




腾冲与松山、龙陵一样,是抗战时期日军在滇西的重要防御支撑点。中国远征军自1944年5月到9月的时间里,以伤亡近2万人的代价,使腾冲成为8年抗战中收复的第一座县城。而《1944:腾冲之围》以时间顺序,详尽地还原了这场战争。

6月1日最新文化资讯,余戈与好友崔永元在三联书店对谈远征军抗日的惨烈往事。

《1944:腾冲之围》与“历史”之围

活动开场之前,崔永元与余戈被困在故障的电梯里。因此甫一落座,崔永元便从《1944:腾冲之围》的书名展开,“我刚才跟作者一起坐电梯被围困住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不光是被电梯围,还被历史围,各种各样的历史知识、历史书每天围绕着我们,我们每一个都想着去相信,每一个都没想着去伪存真。这个年代被我们赶上了”。

面对“历史”之围,余戈有自己的坚持与取舍。余戈表示,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八年抗战”这四个字有血有肉地展现给读者。“如果一个团队来做这样的课题,可能会更好,但我没有这样的条件。如果把整个抗战史的主要战役都这么做下来,我觉得至少抗战史不会被‘神剧’了,因为不好意思再‘神剧’了。”

余戈的战史写作侧重战争技术角度,偏于理性。余戈介绍,自己一开始产生写作想法,尤其是亲临实地的时候,情绪也会非常激动。但在写作时,他不希望带入情绪。在他看来,国内的宏观战史,往往是教科书体例,不是叙事作品;而叙事作品中,则有很多演绎、抒情的成分,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

余戈表示,自己作为军人,又是理工科背景,战争对他来说就是一个课题、一个工程。自觉就会将一些意识形态的、情绪化的成分过滤,而仅从军事角度关注仗是怎么打的。

相对国内此类作品往往只用中国部分的史料,余戈不仅以中日之间的史料互参,还包括美国、英国等第三方的资料印证。余戈认为就史料的准确度,“我们有七八成的准确性,日本方面基本上能达到九成,一对之后,可以互相调整、组成坐标”。“我们过去对战争缺少的是冷静、克制,我希望能够细腻呈现出战争的过程。至于借着战争去抒怀,真的不是我的目的。历史需要的不是我传达我的这份感情,而是让大家了解来龙去脉,每一天每一地发生了什么。”余戈说。

大量吹牛的假电报

在《1944:腾冲之围》中,余戈延续了由其首倡的“微观战史”的研究写作方法,不仅爬梳各类战斗详报、地方史志、新闻通讯、战地电文、亲历者回忆等材料,而且8次前往滇西战场,对照军用地图,深入田野调查,还原了腾冲收复战中的基本所有战斗。

现场有读者请教写作方法,余戈表示,自己并不是因为找到了某个亲历者或某些材料,以点带面地开始工作。“我的工作相当于一把针掉在地上,我一根一根得都找起来,找到一根画一个钩。我先限定这段历史大概留下了哪些史料,先有这样一个图景,然后带着目标去找。虽然不可能做到把所有存世的史料都找到,但是基本上没有漏”。

余戈表示,本书之所以写了80万字,在于国内史料的基础性太差。“老兵乃至到团长这一级的,内战以后大部分都是在县以下的地方。人微言轻,即便是重大事件的亲历者,也没有机会留下自己的经历。县一级的文史资料往往做得很糙,里面有问题,但对还原历史有价值。这就需要一个史料批判、甄别的过程。我不希望把甄别变成仅仅是我自己的取舍,而是让读者知道,有时候会把两种或者多种说法都呈现出来”。

除了史料质量的原因,在收集过程中,余戈还发现,官史中都存在许多弄虚作假的电报,这又成为一个需要甄别的对象。1944年5月5日,卫立煌要求每个参战将领的战报一定要准确,余戈最初看到这个要求的时候,还没当一回事。但通过56军的作战日志中留下的每日上下往来的电报,与实际情况的对比,他发现了问题:“6月2日并没有拿下位置,但电报里早就提前报了上去。”

“前一二十天充满大量的虚报、早报、谎报,基本都是故意在吹,最好的部队、最老实的将领都没有免俗。乃至战后整理的战斗详报,都没敢用电报的内容。最后没有办法圆谎,只好一点一点收缩,后面才变得老实了。”余戈描述。而在他看来,电报作假的原因是在于邀功:“完全不了解敌情的情况下做了最乐观的估计,如果早点报上去,就可能受到表彰。”

“看着一个一个老实人发的假电报,我常觉得这些东西跟我们当下感受的东西太一样了,中国人就没变。”余戈说。

“把日本当作对手,但是要学习对手好的东西”

崔永元表示,看抗日雷剧长大的年轻人,在看余戈的书的时候,可能会对他们的思想造成冲撞,比如书直言日军的战略战术要高过国军。

余戈表示,自己在写这部分时,内心也比较难受,“不能含含糊糊地说这是因为日军装备比我们好,我们的物质力量不如人,绝不是这样子的,某些时候我们甚至物质力量是超过他们的。但是他们综合素质的出色,是过去我们不愿意面对,往往找一个大而化之的理由把它带过去。这本书上我把它整个呈现出来了。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不然就是自己欺骗自己”。

余戈介绍,日本人在腾冲战场表现得如有神助,时间总是快一步,“让你觉得你在接受上苍的捉弄”。但这种捉弄,背后仍然是自己的问题。1943年2月,远征军一架运输机在腾冲失事,日军在飞机上抓到一个少校,缴获了远征军指挥系统表的密码本,而后由此密码本连带破解了其他密码。

余戈分析,滇西反攻势,日军只有6个半部队的力量,也就是7000到8000人,而远征军方面是12个师,每个师按照七八千算的话,是七八万人。以一抵十,日军靠的是“耳聪目明”,“他们知道哪个渡口会是你的主力,就把军队摆在哪儿。这个仗还没打就已经输了”。

在远征军方面,一直以为内部有日本的大卧底,直到1969年,日本防卫厅公布了战时史,才知道缴获密码本的事情。与电报相应的,在战争结束后,中日双方对战史的总结,都有掩饰失败、夸大胜利的心态,但对比之下,余戈认为,“日本的吹牛还能控制,我们这边做得太夸张了,没边了”。“我们可以把日本当做对手,但是一定要想办法学习这个对手,学习这些好的东西。”崔永元说。


更多有关崔永元和余戈的最新资讯,关注太原工商注册代办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崔永元对话余戈 腾冲之围 最新文化资讯 2014年06月04日 09:23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