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林愈静:信息爆炸时代做个正常的读者

和各种奇葩百花齐放的九零后不同,八零一代的阅读,多多少少还是从一些比较经典的读物开始的。还可算是一代人,有着大致相同的阅读记忆,我记得一九九几年,我读高中时,校园里偷偷传阅的除了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还有《平凡世界》《穆斯林的葬礼》《基督山伯爵》这样的作品,女生们读琼瑶、岑凯伦,…

和各种奇葩百花齐放的九零后不同,八零一代的阅读,多多少少还是从一些比较经典的读物开始的。还可算是一代人,有着大致相同的阅读记忆,我记得一九九几年,我读高中时,校园里偷偷传阅的除了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还有《平凡世界》《穆斯林的葬礼》《基督山伯爵》这样的作品,女生们读琼瑶、岑凯伦,也读《简·爱》《呼啸山庄》。校园门口的盗版书摊卖的是茅盾文学奖,诺贝尔奖作品等文集。和现在的穿越,修仙,玄幻,盗墓颇为不同。当然,和读着“内部参考”“灰皮书”成长,全国哲学热尼采都是流行读物的七零后,六零后相比,八零后还是不敢妄称读过经典的。

上一篇谈了非虚构阅读,今天谈最新文化资讯,读非虚构作品是理性享受,小说则是感性,和知识结构有一定联系,但没有知识结构也无妨,读小说需要的是人生经验,在电影《生死朗读》中,我们看到一个不识字的女人,听别人朗读小说,也感触落泪就知道好的小说和个人人生经历引发共鸣,感染力是多么强,而读书的小男生就没有哭。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还不能理解,无法体会。

年轻时读《红楼梦》很好奇的先跳去读“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然后就对那一大堆人名地名菜名街名失去兴致。就连《红楼梦》里的爱情,也体会不到,等毕业出来工作了,有人就开始看名家解读,从《红楼梦》里读出不少职场技巧和说话艺术(其实还有人出“红楼食谱”),所谓“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既能帮自己做个好部下,又能指挥自己爬上去做领导,可能到老你才会明白,《红楼梦》这本书开篇就写明了的主旨:“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注:这个魔可不是错别字)。这是作者赋予一部小说的灵魂,也是作者一生对人间世事的总结。这些,会在你以后的人生中一点点的体验到。

第一次读《1984》时,它带着反乌托邦三部曲的标签,是现代经典,读下来,1984的世界果然恐怖,令人背脊发凉。过了许多年,再重读,这时候已经不太在意他反极权,反乌托邦的标签,竟然读出温暖的爱情。原来奥威尔花了这么多笔墨来写这段非常时期的爱情,写山上的野花,干枯的树,仔仔细细的描绘男女第一次相遇的那间杂货店。他们因为爱情而突然觉醒,彼此信任,彼此同心去对抗坚硬强大的现实,熬过了种种折磨和酷刑。最后仍然是因为爱情,他们在老大哥计谋下出卖对方,失去了灵魂,不再是个反叛者,变成1984里一个普通人。

这就是有些小说被称为经典的原因,你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出不同层次的东西,奥威尔是我见过最认真对待写作的人,可惜天妒英才,他47岁就过世,正值作家的黄金时代。他曾经在一篇散文里谈到写作的四大动机:自我表达的需要(虚荣心之一种);审美的热情(写的好看);历史的冲动(记录或者发掘历史事实);政治的表达(表达政治观点,把世界推往一定的方向——这才是最高境界)。

其实作为读者,读书也逃不出这几个方面,读小说是审美需要,读非虚构是历史的热情和政治疑惑的解答,所谓开卷有益,读书多,至今仍是满足人虚荣的一种。

经典作品的作者,多被奉为大师,大师所以是大师,是因为他们洞察世事,或者起码在某一领域,观察和体验都非常深入(例如简·奥斯汀的女性小说),然后倾注巨大的审美热情写成作品,并潜移默化,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一部经典是一个缩微的人生,人类情感无非贪嗔痴,酸甜苦辣,人间苦难不出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其实古今中外,卷帙浩繁,汗牛充栋,莫不如是。

我曾看过李海鹏拿《红楼梦》和《麦田里的守望者》做比较分析,其实二者的核心,惊人的相似:两者都是讲叛逆者的遭遇,大观园即是麦田,贾政与校长,王夫人的苦口婆心与善良又愚蠢的历史老师等等。

而人生,看透了也不过是这些幸福与烦恼不同时机的不同组合。所以,如果你时间有限,金钱有限,其实光读经典作品就够了,在不同年纪,不同心境下,一本经典,胜过上百本烂书。爱读书的人,马不停蹄的阅读,会在不同的书中找到体会到同样的表达。王小波说,人拥有此生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一个人的人生选择是单向的,但读小说体验他人的人生,却给人一个有多重选择的世界。

《生死朗读》中,令那个文盲女人落泪的书,是契诃夫的《带小狗的女人》,契诃夫的作品,年轻时候读觉得平淡无奇,非得上了年纪,尝过人生甜蜜与苦涩味道,才能从这平淡中读出共鸣,其实鲁迅的小说也是如此,我们中学已经学《药》《故乡》《阿Q正传》,教材将它们鲜明的导向某种价值观,批判性,革命性。其实是种误读,起码是浅尝辄止式的做法。鲁迅的短篇小说也是契诃夫式的于简洁平淡中,表现人生真意。鲁迅曾说过,有人问他母亲,儿子的小说如何,她笑着答,呒啥稀奇,这些事我们这里常常发生。

可见周妈妈读书的趣味是爱看传奇,喜欢看才子佳人,鲁迅定期会买张恨水的小说寄给她看。她很喜欢。

如今这个时代,阅读表面上呈现前所未有的多样性,看似百花齐放,其实趣味却比较单一。中年人大都不怎么读小说了(这一点从小说产量的萎缩即可知道),年轻人则在网上读着一篇又一篇千篇一律的网络小说。读者如此浮躁,好的作者自然也出不来。不知道这算是好的时代,还是坏的时代。


更多有关读书的最新文化资讯,关注太原商标注册代办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信息爆炸时代 正常的读者 最新文化资讯 2014年05月20日 09:3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