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全景式的视角批判专制和独裁
马尔克斯,他处在拉丁美洲,处在东西方这样一个交界地带,所以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一方面是反对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也是在反对独裁。所以他的这种方式,在东方和西方都获得了极大的赞誉。全世界的人都把他或者拉丁美洲的那种魔幻现实主义,认为是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最重要的文学收获。
马尔克斯的作品对八十年代中国作家的影响也非常大,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使用的写作方法,基本上是超现实主义的方法,这个方法也是中国作家比较了解的;第二方面,马尔克斯希望让他的小说重新回溯到本源,重新回溯到拉丁美洲的那样一种文明当中去,那种古代的神话啊、传说啊那样一种东西中去,所以拉丁美洲一方面在大量地学习西方的作品,另一方面又有一种强烈的回归本源的冲动。这样的交错,再加上东西方这样一个交界点,使得他的作品出现了那种非常奇幻、色彩斑斓的巨变。
他带有某种全景式的视角,有对独裁的痛恨,也有对专制的批判;有对西方艺术文学手法的借用,同时又有对本土原始神话的推动。所以在我看来,这样的一种成功,在80年代是一种全方位的成功。
对于当时的中国文学界,一方面要走出世界,另一方面又开始寻根,马尔克斯的方法与中国文学这样一种脉动是契合的。所以可以理解,从寻根文学那一代,也就是莫言、韩少功那一代,一直到当今的中国文学,基本上很少有人不喜欢马尔克斯,很少有人不受他影响。所以我想这也是马尔克斯在中国会产生或者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最重要原因。
中国不可能有魔幻现实主义
中国是不可能有魔幻现实主义的,不是说有没有,而是不可能有。中国从很早以前,在中国古代社会就确立了基本的礼乐文化这样一个理性的东西。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不是因为落没,而是因为过于发达了。马尔克斯小说里面出现的那种时代,中国在春秋时代之前就已经完成了。
我认为中国即便在历代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侵扰,但跟拉丁美洲相比也是完全不同的。拉丁美洲就是因为西方现代文明跟它最朴素的神话开始发生碰撞,产生“魔幻”。但是中国是不可能的,因为春秋时代之前,“巫术的传统或神话”的历史就基本结束了,所以不可能产生这种东西。所以,我觉得中国只能产生莫言这样的作家,我觉得莫言这样的作家不能算是魔幻现实主义,他只不过是利用了一些现代主义的技法法去描绘山东高密的这样的一个状况。
“暧昧”的政治立场让其文学风格独树一帜
不是普世价值观,我觉得马尔克斯跟略萨他们这一代作家,从某种意义上,或者偏左,或者偏右,但是左和右这两个东西,在他们身上包括社会主义,包括东方,包括西方,所有这些东西在他们身上都有交叉,所以我们说他们的作品里面会表现出某种对资本主义的剥削、或者比如说对剥削、独裁的批判,比如说家族的没落就是对独裁的痛恨。
这两方面的东西他全有,正好是因为东西方世界共有的,拉美这个地方呢,它既不是东方,也不是西方,那么在这个过程里面,他这个价值观他正好特殊,我一直认为,如果马尔克斯不是诞生在那个年代,那个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年代,拉丁美洲文学的爆炸是不会出现的,他是有一个政治上的背景,我觉得马尔克斯的这个价值系统不一样,他参考了东西方两个世界,那么这样使得他们表达的这个领域大大拓宽,但是我觉得马尔克斯实际上一直在左和右之间徘徊,他没有很明显的这种变换,但是他的同党比如说略萨,略萨后来就跟马尔克斯决裂,略萨是一个相对偏右的作家,实际上在这个拉丁美洲的作家中,政治立场他们都有左右的一面,但是后来分化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