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端木赐香:不可理解的中国人

日本学者松本一男在其著作《中国人与日本人》里概括中国人的特性为:不可理解的国民。此话若说与西洋人,估计能引起他们的同感,因为凡是与中国人打过交道的洋人都多多少少地产生过这样的疑惑:中国人,他们到底在想什么?老实说,想用简单的语言把中国人概括全面,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普通人不行…

日本学者松本一男在其著作《中国人与日本人》里概括中国人的特性为:不可理解的国民。此话若说与西洋人,估计能引起他们的同感,因为凡是与中国人打过交道的洋人都多多少少地产生过这样的疑惑:中国人,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老实说,想用简单的语言把中国人概括全面,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普通人不行,学者也不一定行。从明清前来中国的传教士,到中国本土学者,如严复、林语堂、鲁迅、柏杨、金紫千等,都著文著书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剖析过中国人:比如松本一男和《中国人与日本人》;明恩溥的《中国人的特性》;利玛窦的《利玛窦中国札记》;

林语堂的《吾国吾民》;柏杨《丑陋的中国人》;金紫千《中华文化之魂——研究中国人》等。

需要指出的是,柏杨的一本《丑陋的中国人》中的精彩文摘,曾经惹恼诸多民族愤青。反骂说,你才丑陋呢,甚至还有人论证,柏杨是铁杆汉奸什么的。

相形之下,鲁迅就比柏杨聪明,有技巧。他事后谈到自己写《阿Q正传》的初衷是“使读者摸不着在写自己以外的谁,一下子就推诿掉,变成旁观者,而疑心到像是写自己,又像是写一切人,由此开出反省的道路。”他还说:“中国人几乎都是爱护故乡,奚落别处的大英雄,阿Q也很有这脾气。那时我想,假如写一篇暴露小说,指定事情是出在某处的罢,那么,某处人恨得不共戴天,非某处人却无异隔岸观火,彼此都不反省。”

你看看咱的民族魂,为了促使国人反省,族群进步,并且不至于引火烧身,被无脑愤青骂作汉奸,简直是曲线救民了——第一,他就是不点明阿Q是哪儿的,比如他们浙江的或者我们河南的;第二,他弄的阿Q就是一个代号,既像一个人,又像一个族群。这样,既引不起地域歧视,又引不起集体群讧。相形之下,柏杨都是全称判断,第一是中国,第二是中国人。大家不跟他急才怪呢。

我倒觉得,不管柏杨是否丑陋,至少,反骂的人在给柏杨的书配插图。你说曾子都要一日三省吾身,难道你就不需要反省一下?你说一个人都需要不时的反省自身,难道一个民族就不需要?能反省的人,才能进步;能反省的民族,亦才能进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柏杨是否丑陋不论,你先把自己弄得不丑陋且不是正事?中国人是否丑陋不论,我们把本民族弄得更不丑陋且不是正务?

至于汉奸云云。我觉得就是中国特色的笑话了。当下中国,动不动有人给别人奉送一顶汉奸帽子,真是丑陋到家了。这方面,我觉得有一个人特别值得我们效仿,他就是鸦片战争期间著名的钦差大臣琦善同志,当有人向他打小报告,说某某某是汉奸的时候,他小脸一沉,说这个告密者:汝即汉奸!一句话,谁告密,谁打小报告,他就反之于谁。试想文化大革命中我们的领导都有了琦善这素质,那文革还会那么惨痛么?这么好的同志,政界方面可惜没几个领导学的,而且学界方面除了蒋廷黻,也没有人给他说几句公道话的。等着吧,待我写林则徐传的时候,捎带着还琦善同志一个公道。

这里说这么多废话。也有提前打预防针的意思。因为十几年的网络及著述经历,本人背的骂名,比爱臭美的我购买的各种小帽多多了,什么美日双料特务、汉奸卖国贼、满清遗孽、端方后人、杨荫榆入了日籍的侄孙女杨开凤后改名端木赐香、端木蕻良后代、日本女人、日本寡妇、一样姓李跟李双江家是不是有关系、头像就像卸了妆的梦鸽等等。以致于一些网友戏曰:知足吧,至少没骂你杨排凤,或者杨开慧什么的。总之,大家因这篇小文,骂想我几句还是可以的,但是想创新出一个新骂名,则是大不易的。俺一个老江湖,啥都领教过了。

废话少说,言归正传,外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理解,我认为那是他们头脑太简单。或者说,他们的文化太简单了。中国人所谓的不可理解,其实是中国文化的丰富复杂所决定的。李泽厚曰:人是文化的积淀!金紫千曰:人是文化的灵魂!我说:人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的复杂丰富,决定了中国人民的不简单!

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是“三教九流”,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流派。关于“三教”,据记载此说起于三国时代。吴国的孙权和尚书令阚泽谈话中所提到的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见于《汉书•艺文志》。这九个学派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三教九流成了贬义词,泛指江湖上各种职业。九流也被人分作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再加上某些学术流派的失传,所以现在学人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定位为三方五家。三方是儒、道、释,五家为儒教、宗法传统、道家、道教、佛教。当然,还有用九流这个概念的,比如有些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综称为十家九流,十家还是起源于《汉书·艺文志》,是在“九流”之外加一个小说家,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十家九流丛书则是去掉小说家,另外加了一个佛家,并把杂家变成了兵家,它们是:儒家、道家、佛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

总之啊,这么一列举,可看出,咱们的家当还真不少。有这么丰厚的文化家底,咱们的国人当然不简单了,随便一个中国老太太,哪怕她大字儿不识一个,但是她身上的文化色彩也是五光十色的,老外看得五迷三道,弄不清咱们是干嘛的。

试举例证明,一个女人嫁人嫁得不对了,老挨丈夫打,她谁也不埋怨,就怨自己命不好——我命苦啊。儿子没养活,夭折了,她会自我安慰曰:天意啊!天命是谁的思想?孔家老二的。孔二的天命论大家可能都知道,高深莫测谓之天,无可奈何谓之命。这时候,你能看出这女人信儒。可是一旦儿子长大,娶了媳妇忘了娘,或者游手好闲赌博吸大烟什么的,老太太会拍着膝盖哭诉:报应啊,老天爷,我作了什么孽了,给我这么一个不孝子(或曰败家子),这时候,老太太她好像又信佛了。可是你看她桌子上供的牌位,分明又是“太上老君在此”!太上老君是谁?道家创始人老子是也,因为跟唐家李氏王朝同姓,所以难免开后门之嫌疑,被李家封了个“玄元皇帝”,道教徒称他为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

周宁也说,中国人同时信三教:尊孔祭祖、炼丹修真、烧香拜佛。问题是,有的中国人不只信这么三教,他跟吃火锅似的,逮什么都往里头煮,也不管那些东西的营养元素是否相冲相克。所以,他到底信仰什么,他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呢,害得老外不得不跟着中国的歌星唱: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相形之下,还是中国学人能看个八九不离十。比如林语堂,他认为儒道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中国的士大夫一般是外儒内道,儒是入世的,积极的;道是出世的,消极的。奇怪的是,这么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恰好完美无缺地和平共处于中国人身上,而且有时候还分段体现,比如当官时,他就是儒;贬官时,他就是道了,比如苏东坡。以至于现在的人给自己定座右铭,还是儒道各半,叫作:以出世的态度干入世的事业。也就是说,干事的目的是儒,干事时的态度则是道。或者说,成功了就是儒,失败了就又变做道,总之,像变戏法似的,而且我们的小学生都会玩这种手法。小学生竞选班长了,他是积极的,入世的,想为大家服务的儒士,竞选宣言说得跟打了鸡血似的;可是一旦竞选失败了,他马上变成了道,消极的,出世的,似乎在这世上活了五百年似的,人前人后跟同学解释,谁愿意当那玩艺儿呵,出力不讨好的,之所以参加竞选,无非是玩一票而已。你说,咱孩子都这么猴精猴精的,洋人能不眼花么?两套语言系统也就罢了,居然连价值体系都是两套!

中国人不可理解,还有一个原因。有学人认为,中国哲学是一种早熟的哲学。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中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

第一,人对物的问题。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第二,人对人的问题。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梁认为中国学术早熟,不注重解决第一类学术问题,却直奔第二类第三类学术。比如儒学,便是中国最早的人际关系社会学。尼采那疯子把中国的儒骂作中国把戏、庸俗的世俗哲学,估计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因为欧美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注重人本身,关注的是个人自由,至于人与人的关系却被完全忽略,直到后工业化时代,美国才出现个卡耐基,教人《如何推销你自己》,咱看着就像幼儿园小朋友的入园手册。如果说儒是第二类学术,那么中国的道则是介于第二类与第三类的学术。既调节人际关系,又调节人本身,至于佛,则完全是第三类学术了。

那么学术早熟对中国人有什么影响呢?第一,导致中国不重科技的传统;第二,导致国人提前看透人生。庄子认为人生如梦,可尼采那疯子说:人生即使是一场梦,也要做得有滋有味!相形之下,中国人视生如死,视死如归,生不如死,死即是生,颠颠倒倒,令人哭笑不得。

单说庄子,妻子死了他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这且不说他,等他自己要死了,弟子欲厚葬他,他说,不可,别葬我,随便扔个地方吧。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葬品,多好!弟子曰:怕乌鸢吃尸。庄子回曰:在上乌鸢吃,在下蝼蚁食,夺彼而与此,不太偏心了吗?

壮哉庄子,只可惜中国远古时期就出产这么聪明绝顶的人,似乎不能完全视作幸事吧?

早熟的学术,带出的是早熟的国人。一代比一代聪明,一代一代地把早熟进行到底,儒家的中庸,被玩成了抹稀泥的首鼠两端的滑头哲学,道家的超世,被玩成了明哲保身的缩头乌龟哲学,老是老滑头,小是小滑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话到嘴边留半句,事到临头让三分;饱经世故少开口,看破人情但点头。知识分子如此,当官的更如此,否则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也不会出现“不战不和不降不逃不死”的两广总督叶名琛那样的老不死的不字主义的官僚来。至于老百姓,虽然识字不多,可是却不傻,也知道:吃饱点儿,穿破点儿,见了当官的走慢点儿,拐过弯去跑快点儿。

中国人如此早熟,那晚熟的半生不熟的老外当然看不懂咱了,累死他们!

更多精彩

开荒者 http://www.kaihuangzhe.com



(文化责编:赵雅敏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