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芦苇:不许说真话怎么拍现实

“不允许电影说实话,那电影就只能说假话,只能说像《小时代》这样的话。”2014年3月20日编剧芦苇对问记者说,“郭敬明现象值得研究,电影从头到尾崇尚物质、崇尚财富,那是我们社会的真相。”芦苇在新书《电影编剧的秘密》中,直批第五代导演不会讲故事,但他更感慨的是,如果不是赶上1970年代末到1…

“不允许电影说实话,那电影就只能说假话,只能说像《小时代》这样的话。”2014年3月20日编剧芦苇对问记者说,“郭敬明现象值得研究,电影从头到尾崇尚物质、崇尚财富,那是我们社会的真相。”

芦苇在新书《电影编剧的秘密》中,直批第五代导演不会讲故事,但他更感慨的是,如果不是赶上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文化探索时期,自己可能根本不会来当编剧。




芦苇1976年进入西影厂做绘景工,当时厂里大量拍的是“有力的宣传工具”。和第五代导演一样,在吴天明的帮助下,芦苇逐步转为编剧,至今写了23个剧本,拍了10个,包括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叶大鹰的《红樱桃》、周晓文的《秦颂》、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在编剧里面“算是拍得比较多的”。

出不来的电影,有项目原因,吴宇森的《赤壁》,他写了一稿,没用,剧本收在了书里;王全安的《白鹿原》,他写了七稿,王全安用了自己写的。对芦苇来说,“改编《白鹿原》的意义是拒绝遗忘”,他会把自己的剧本单独出书,让世人对比,从剧本到电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出不来的电影,也有审查原因。芦苇至今不能理解的是,当年张艺谋执导、自己编剧的电影《活着》,因为“一个电话”就被毙了。

他最近拍不出来的电影叫《等待》,改编自哈金的同名小说,折射了一代人的纠结、彷徨、挣扎和选择,但因为“涉及军婚”,也没拍成。

“要电影分级,不要长官意志”

问:最近宋丹丹跟编剧打口水仗,你站在哪边?

芦苇:我完全置身事外看这个事,宋丹丹有权利发表她的见解,但她的见解必然有片面性。她透露了一种情绪,就是对中国电影编剧的失望,失望是有道理的,因为烂产品很多。中国电影专业素质偏低,跟中国导演、制片人一样,素质偏低是事实,但是要把整个行业素质偏低,完全归结到编剧身上,有点不公平。

问:那是谁的问题?

芦苇:现在电影界的问题很多,从创作来说,最根本的还是电影制度问题。在一块很贫瘠的土壤里面长不出好庄稼来,电影法的确立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张艺谋的《活着》,我是编剧,被枪毙了。当时的电影局长滕进贤亲口告诉我们的,有人给他打电话,说你要是让这个电影公演了,一切反共电影都可以公映。一个耸人听闻的大帽子。你根据哪条法律说《活着》不可以公映,只是长官意志论,一个否定意见就让你过不了关。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东西,没有法律保证,就是一团糟。

问:你觉得哪些审查是需要的,哪些审查是不需要的?

芦苇:分级制是需要的,长官意志是不需要。分级制应该是公开而透明的一个制度,你不能枪毙它,但能定影片的级别。针对发行对象做分级限制,规定什么电影适合什么人看。什么类型的电影都有生存的权利。韩国电影为什么起飞?1980年代以前韩国电影是亚洲的笑料,立法以后韩国电影制造了亚洲的电影奇观。说到底,电影法是衡量一个国家电影生产是否健全的一个标志。

问:你改编哈金的小说《等待》,好像一直也没出来?

芦苇:我是2000年接到这个剧本创作,陈可辛找我写,当年就交稿了,没立项,据说是涉及军婚,枪毙了。小说很棒,在美国得了四个大奖。表面看讲的是一个婚外恋的故事,实际上折射了一代人的问题,他们的纠结,彷徨、挣扎、选择,如果要拍成电影,我坚信是好电影,是对人的真实情感的表达,对现实历史的真实表现,拿到世界影坛上去,将会让我们非常自豪。但是这样的电影不能拍,不允许电影说实话,那电影就只能说假话,只能说像《小时代》这样的话。

问:《小时代》你也看了?

芦苇:专门到电影院看的,我是纯粹从专业的技术的角度去看的,很客观地说,电影的类型意识非常清楚,知道他的电影是为谁服务的,票房诉求很明确,这方面郭敬明比陈凯歌要自觉。

凯歌的《无极》没有类型意识,相当混乱,他自己说是魔幻武侠,实际上没有武侠,只有莫名其妙的魔幻。武侠永远都讲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维护正义、维护公理,这是武侠精神,在《无极》里面有吗?最后票房也很尴尬。

“不许说真话怎么拍现实”

问:你说过“电影到了某个时间段,感觉一个时代结束了”,怎么解释?

芦苇:这个时代的结束有两次,一次是粉碎“四人帮”的时候,电影开始有变化。1983年吴天明当了西影厂厂长,陈凯歌和张艺谋拍了《黄土地》,我看了之后特别振奋,中国人也能拍出真正的电影,能拍出货真价实的艺术电影。吴天明之前,电影厂厂长换了好几拨,跟走马灯似的,有些领导对电影是根本不懂。现在看来,吴天明开创了新厂的新时代,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时代,影响很大。

问:这个“电影新时代”是怎么结束的?

芦苇:1990年代初,吴天明被扫地出门。到了1997年、1998年,第五代导演和吴天明时代彻底结束。电影走上了政治和商业结合的道路,只剩下两种类型:商业片和主旋律,艺术电影基本上死亡。能够真实反映我们这个社会现实的,反思历史真相的,在思想和文化上有探索精神的,全盘死亡。

问:第五代导演最让你觉得可惜的,或者不能接受的是什么?

芦苇:价值观的混乱、迷茫,这个是不能接受的,电影技巧的低劣和无序也很难接受。可以说他们是因为价值观的混乱带来了电影技巧的混乱。比如陈凯歌的电影,他后来的片子跟《黄土地》、《霸王别姬》做一个比较,差距太大了,好像不是一个人拍的。

问:这是第五代电影人的共性吗?

芦苇:差不多,张艺谋拍《红高粱》,拍《秋菊打官司》、《活着》这样的电影,你能相信他能拍出《三枪拍案惊奇》这样的电影吗?这都是被商业潮流裹胁的妥协姿态,合流的姿态,在价值观的方向上,既没有坚守也没有突破,甚至滑到俗流里面去了。

他们从理想主义者——电影界也有理想主义者,经历了以电影艺术家的身份转变为各种各样的商业的环境里面去了。

1970年代末一直到1990年代初,中国的整个知识界、学界还有一种向上探索的精神,今天已经没有了。今天是一个商品的,是一个文化价值观暧昧不清的时代。

问:现在电影里的现实题材作品特别少,是编剧不爱写,还是写了没人拍?

芦苇:都有。管理部门也不鼓励,中国有那么多迫切的社会问题……《活着》都不让你拍,能让你拍这些吗?

问:也有人认为,现实题材的影片观众不爱看,你认同吗?

芦苇:有道理,但作品质量低劣是第一位的。不允许说真话就很难拍好现实题材,谁不知道自己周围发生什么,每个人都是知情者,不像历史片,你还得猜测是不是有这事,现实生活的片子,我们谁都有具体的生活经验。

问:陈凯歌也会拍《搜索》这样的现在时题材,这是当今现实题材的一种吗?

芦苇:《搜索》在网友看起来就是一个笑话,这是虚构的完全站不住脚的匪夷所思的故事。无知、无觉、无察,是“三无”,你让他去表现生活,肯定观众就不买账了。现在电影工作者,某一部分已经成为高等华人了,对于中国现而今的社会真相他们是似懂非懂,不求甚解,或者是有意回避,或者是有意粉饰。

“美国电影如火如荼,兴了国,安了邦”

问:《白鹿原》电影上映以后,你一直拒绝访问,为什么?

芦苇:我不是拒绝访问,我是拒绝署名。那个电影用我的剧本的大概有六分之一,很少一部分,那个电影拍得太烂了,我觉得丢人。我当时对这个电影版做了八个字的评价:平庸散乱、不知所云。它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主题,不知道在说什么,所有的人物好像都是概念化的人物,难以和观众的心灵沟通。那个小说写得多好,拿着那么好的资源,拍成那么一个轻飘飘的、寡淡的电影。

问:是因为小说太庞大,或者说太敏感吗?

芦苇:《白鹿原》引申出来一个很好的话题,电影导演每每抱怨说中国没有好剧本,没有好题材,《白鹿原》再不是好题材什么是好题材?我刚刚把剧本出了,我就希望大家把它作比较,看到这个剧本和电影的距离,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生产出了这样一部让观众不待见的电影。

问:你参与过很多小说改编,剧作改编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绝对不能做的?有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芦苇:编剧第一个问题是要找到剧作的灵魂,这个电影的主题是什么,魂是什么,第二是叙述技巧,讲故事的技能,你用什么方式来讲这个故事,怎么样把这个故事讲生动了,讲鲜活了,讲得扣人心弦,这是一种技巧,所以改编有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一个是灵魂问题,一个是技巧问题。编剧工作说一千道一万,最后都得归结到这两点。

问:你最近的编剧作品是《狼图腾》,跟法国导演合作的感觉如何?

芦苇:非常愉快。我们总能够找到关键的问题,总能解决关键的问题,这个很刺激。国外导演不犯常识性错误,比如说要求情节的叙述和人物的定位,定位鲜明,情节叙述就合情合理,他们能做到合情合理,他们最关心的是怎么样把故事讲好。

问:前段时间冯小刚导的《私人订制》,引起舆论狂批,你觉得冯小刚会讲故事吗?

芦苇:小刚做小制作电影蛮出色的,他的问题是一大就失范了,掌控不了大制作,比如说《1942》、《集结号》和《夜宴》。你从这三个大制作来看,他不具备大制作的成熟的能力,但一些小片子,尤其是都市题材的小片子,拍得蛮有灵气的。《私人订制》我只当娱乐片看了,小刚自己也没说这个片子有多么重要。他很看重《1942》,我也很看重,这是中国历史真相的一个表达,但表达失败了。电影叙述散乱无力,杂乱无章,架构不够结实,其实那个电影小刚真是上了心了,摄影、演员、服装道具,很够水准,但从创作的角度看,整体涣散,线索太多,叙述无力。换句话说,打造经典的功力还是不够。

问:都说中国电影的黄金年代过去了,你同意吗?

芦苇:我觉得中国黄金时代还没过来呢。美国电影如火如荼,人家兴了国,安了邦。美国有4万家电影院,电影是他们生活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美国所有的电影都在说美国的价值观。美国电影为什么所向无敌,它的制度在那儿,只有有了好的规则才有好的游戏,有了健康的制度,才有正常的游戏,否则这个游戏肯定不正常。

真正的电影黄金时代应该像美国电影一样,有票房、有影响力、有品牌、有信誉、有创作自由、有精品问世。这个时代我们都在翘首以待。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芦苇 中国电影 张艺谋 分级制 陈凯歌 2014年04月08日 14:15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