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清明又称踏青节 宋代放假七天

今天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在这天,人们会携带祭品为先辈扫墓寄托哀思,同时亦偕亲友出游踏青。谈到这一传统民俗节日,知名民俗学者萧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清明节祭祀亡人的根本目的在于求旺盛的生命力,并非仅仅表达纪念之情,很多习俗因此展开,这堪称中国人生命观的一种体现。萧…

今天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在这天,人们会携带祭品为先辈扫墓寄托哀思,同时亦偕亲友出游踏青。谈到这一传统民俗节日,知名民俗学者萧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清明节祭祀亡人的根本目的在于求旺盛的生命力,并非仅仅表达纪念之情,很多习俗因此展开,这堪称中国人生命观的一种体现。萧放介绍,清明节其实糅合了古时春季多个节日习俗,“这是传统民俗文化中的变通方式,民俗服务于老百姓的生活,有需要就会调整。”

宋代《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画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祀目的在于追求旺盛生命力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约处在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据传说,清明节的起源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争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据记载,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萧放表示,清明节祭祀亡人的根本目的在于求旺盛的生命力,很多习俗因此展开,并非仅仅表达纪念之情,这堪称中国人生命观的一种体现。

“比如插柳,古人认为这样能够辟邪;也有一种说法指向生命力,即‘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萧放笑称,关于清明戴柳还有讲求孝道之意:不去祭祀属于不孝顺,“其实这说明,清明节的这些活动既是仪式也是一种伦理教育。”

萧放还告诉记者,扫墓并不一定要在清明节当天,“民间素有‘清明节前三后四’的说法,此期间内都是扫墓时间。”

宋代踏青与扫墓活动结合幼儿“斗鸡蛋”

祭拜先人固然是清明节活动的重要主题,而相关的娱乐活动也不在少数。萧放告诉记者,清明节还有一部分娱乐习俗来彰显娱乐精神,也是代表生命力的焕发,比如踏青。

萧放说,踏青与扫墓相结合大致从宋代开始,起因便是当时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市民生活需要调节。“唐代的寒食节便有踏青之举。那时人们会蹴鞠、荡秋千、放风筝,随后并入清明节。”

古籍《历书》有云:“……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意指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相关习俗并非仅此而已。过去幼儿还有一种游戏,即习惯在清明这天“斗鸡蛋”:将两枚煮熟的鸡蛋染上颜色,两两相碰,这其中体现的是阴阳观念。古时认为冰雹的形成是阴阳不调,而“碰鸡蛋”就代表释放阴气与阳气。

除去扫墓与踏青,清明节还有自己的节令食品,比如“青团”。萧放介绍道,青团会使用类似蒿子与艾草汁制成,颜色油绿如玉,清香扑鼻,意为驱邪保健,福建、广东,湖北等地都有流传,《荆楚岁时记》对此已有记载。

清明节糅合多个春季节日宋代放假七天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晓,清明节是一个融汇春季多个节日精华的节气,如唐代兴盛的寒食节以及古时的上巳节、“三月三”等。随着社会演进,至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变为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以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寒食是节日,而清明是节气。寒食当天不能用热火,需要吃冷食;寒食之后则是清明,取薪火,开始烧香祭祖。”萧放笑称,古时清明节还会放假。自唐朝已有此记载,到宋代则明确规定每逢清明节须放假七天。

至于成因,萧放分析道,这属于民俗的“自我调节”。因为由于各种原因牵制,时人未必能在当天拜祭先人,这样能够分散时间,给予后辈充分便利条件。

“中国传统中很多民俗都非常适应人情、人性的需要,会适时进行调整。比如结婚可能会有生辰八字等不少机会,但后来就会有一个时间,比如小年以后春节之前,都可以举行婚礼。”萧放表示,这其实也是传统民俗文化中的变通方式,“民俗服务于老百姓的生活,有需要就会调整。”


猜您感兴趣:888注册公司http://www.uninf.net



(文化责编:彭丹丹 )
标签:清明 踏青节 2014年04月05日 14:13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