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徐贲:对中国人说理的关键在于共识

在国内时,和中国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徐贲没有在学校里受过公共说理的教育。“我是自己补课后才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的。”直到今天,在美国的大学教了二十多年论证与说理,他还是认为,自己的说理训练不能说已经完成。“我写《明亮的对话》这本书,并不是因为我比别人更会说理,而是因为我有一些体会可…

在国内时,和中国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徐贲没有在学校里受过公共说理的教育。“我是自己补课后才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的。”直到今天,在美国的大学教了二十多年论证与说理,他还是认为,自己的说理训练不能说已经完成。“我写《明亮的对话》这本书,并不是因为我比别人更会说理,而是因为我有一些体会可以与别人分享。而且我也想告诉我的读者,就算你们在学校里没有学习过公共说理,还能像我这样给自己补课。”

除了教学,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也跟说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他投稿给学术刊物,一定会收到至少两位匿名评审的意见。如果不同意他们的看法,可以详细说明自己的理由。即使两位评审都建议退稿,只要他写的申诉合理而充分,主编照样会采用稿件。讲理必须是双向的,“他听我说理同我对他说理是同样重要的。”相较之下,他在国内却常遇到“你懂的”这一类“默契”。在徐贲看来,“这是说理的大环境出现了问题”。“这种沉默无语的‘心照不宣’不是我说的明亮的对话。”

当对话明亮起来,或许我们会有共识,说理可以不只是一项活动,而且是良善的生活方式。

少了“理”或“说”,都不能算说理

问:你的新书《明亮的对话》副题是“公共说理十八讲”,为何选择了“说理”这一主题?在你看来,什么样的对话称得上“明亮”的?

徐贲:任何一种好的公共生活,它的基本要求和特征是和平与和谐,这就需要在有利益冲突和意见分歧的时候,能够有效地避免暴力和动乱,说理是惟一行得通的办法。说理需要真实公开,让所有的人都能自由地发表意见,无所顾虑地讲出真话,无需躲躲藏藏,却不允许隐瞒欺骗。公开、真实的对话便是明亮的对话。

问:能否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什么?对于说理,人们最常见的误解是什么?

徐贲:“说理”就是用合适的、经得住理性检验的论证支持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并且有教养地、公开地说出来。在公共生活中,理必须公开地说出来。少了“理”或“说”,都不能算说理,“理”与“言”之间,有一种特别紧密的关系。中文“理”从“玉”,强调的是好的质地,也就是正理而不是歪理。希腊语的“理”(Dianoia)也离不开话语,指的是用话语思考的能力和结果,与借助直觉领悟、不言而默会的“理”(noesis)是不一样的。公共说理的“理”应该同时包括“质地”和“言说”这两个方面。经常有人深谙某种道理却口不能言,有意表述结果说得一团糟,最后甚至把自己都说糊涂了。

辨别和明述道理是特别的能力,是需要学习、运用才能掌握的。只有这样才能把理说好。说理既包括自己说,也需要让别人说和听别人说,彼此自由、理性、平和地交换意见。如果能由此说服对方那当然最好,不能说服也没有关系。说理使得双方相互有所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共识或妥协,这就是说理的收获。

对于说理最常见的误解,就是以为说理是对立、对抗,是“占领阵地”,是克敌制胜的“软实力”。由于误以为只能由一方取得胜利,所以会不择手段,甚至恃强凌弱,用压制言论的手段取得所谓的胜利。

说理需要有好的价值共识

问:人们一般会认为,中国公共话语缺乏理性是因为我们逻辑训练不够,你似乎并不这么看?

徐贲:逻辑只是说理的一部分,说理需要有说理的环境,尤其需要能够说真话。说理还需要一个社会多数成员有好的荣辱标准和价值共识。讲理的比不讲理的要更受到人们的尊重,不讲理的不仅受到大家的鄙视,自己在心里也看不起自己。一个人能为自己不讲理而羞愧,自然也就比较接近讲理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便是,大家都要知道到哪里去找“理”的权威根据。说理的人可能有非常分歧的意见,但却都能认可同一个理的权威,都能以这个权威为依据来支持和说明自己的主张。

例如美国累进税制因1862年“收支法案”由林肯总统签署生效,确定下来已经150年了,但要求以单一税制代替累进税制的公共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这一方认为,“单一税制比累进税制更公正,因为它对所有纳税人一视同仁。”它的理是来自美国宪法的平等和公正观念。坚持累进税制的一方则认为,“累进制比单一制更公正,因为收入高的人付得起更高的税,他们的实际收入受纳税的影响也比较小。”理的依据同样是美国宪法里的平等和公正观念,只不过解释时有所不同。对税制问题,分歧双方都以美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而不是某种“红头文件”作为依据。由于谁也不能说服对方,因此必须借助说理之外的裁决机制,那就是国会的决策程序。

虽然这一分歧没有因说理得出谁胜谁负的明确结果,但却增进了许多普通美国人在国家税收、社会公正、收入平等、纳税人主观幸福感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相比没有这种争论的国家里的民众,一般美国人在税收等方面的知识显然更丰富。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公民素质,也有助于他们经常能够比较有效地监督政府的税收和支出。

问:通常我们对所谓“套话”会反感,但就像法国学者勒庞说的,有时“说理与论证战胜不了一些词语和套话”,这是什么缘故?难道套话也分有说服力的和没说服力的?

徐贲:所谓的“套话”也就是“罐头思维”,商业的和政治的宣传就是利用这样的语言来操纵和控制群众的。在复杂多变的事情面前,人们在现成的语言中找到了方便的解答,感觉到了把握形势的力量。久而久之便很容易养成一种习惯,接受一些可以免除他们思考之辛劳的简明论断。就像逻辑学家斯泰宾所说的,“一种罐装的信念是方便的:说起来简单明了,有时还带三分俏皮,引人注意。”可是我们不应当让我们的思维习惯堵塞我们的心灵,不应该倚靠一些口头禅来解除我们思考的劳苦。

我们把一个说法看成“套话”,已经包含了对它的反感。但我们对许多套话不但没有反感,而且还有着好感。我们称这些套话为箴言、格言、警句、名言、语录,把它们当成至理名言。这样的套话看上去很有说服力,但不加思考地拿来当作正确结论,同样会让人思想懒惰。先是没有自行思考,最后完全丧失自行思考的能力。

例如,人们经常会说,“落后就要挨打。”看上去很有道理,很深刻,其实脱离历史语境之后,就成为经不起说理思考和提问的套话。如何来界定“落后”和“挨打”呢?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落后但没有挨打的国家,而且,挨打的原因也不止“落后”一个。例如乌克兰就不是因为落后才挨俄罗斯打,美国遭受“9·11”恐怖攻击也不是因为它落后。这类套话还有许多,例如,“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多行不义必自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等等。

问:你在书中提到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民众一般不太相信小谎话,却很容易相信大谎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

徐贲:这主要是因为一般人可以用经验常识或普通知识来验证小谎话真伪,但却不可能以此来验证大谎话。所以小谎容易揭穿,谎言大到一定程度后却很难揭穿。例如,纳粹说犹太人有统治世界的阴谋,又有谁能够证明犹太人没有这样的阴谋?希特勒就说过,“一般的人倒不是有意想要作恶,而是本来就人心败坏。他们头脑简单,比较容易上大谎的当,而不是小谎的当。他们自己就经常在小事情上说谎,而不好意思在大事情上说谎。大谎是他们想不出来的,就算是听到弥天大谎,他们也不能想象能有这么大的弥天大谎。”他这话就像马基雅维里说过的许多话一样,听起来很邪恶,但却是实情。

说理是个过程,不是最终结果

问: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人们在网络世界经常不爱说理,甚至于互相施加语言暴力。不少人认为,这是网络发言匿名、不必负责的结果,但网络实名制可能伤害言论自由。对这个两难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徐贲:最新文化资讯网研究早就发现,人在暗室里或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比在光天化日下更容易做坏事。有道德感和自尊心的人,在人前人后都能凭自己心中的原则办事,所以被称为“不欺暗室”。但对不少人,匿名发言有暗室效应,他们觉得谩骂、侮辱、损毁别人没有人知道,对自己是安全的,既然可以这么做,那不做白不做。然而,并非所有匿名网民都是这样的,他们形成了一个能够发声、说话的虚拟社会。由于现实社会生活存在的思想、言论、人际交往、新闻传媒、公民表达限制,网络虚拟社会成为一个吸引许多网民进行他们心目中“自主参与”、“自由言论”和“信息传媒”的空间。

我认为如果对“匿名参与”的社会、政治成因不加精细分析,只是一味武断地加以禁绝,并不是一个好方法。

问:以前我们常常说:真理越辩越明。现在许多人说,每个人都有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的权利,没有所谓对错。你怎么看?“说”能够辨明“理”吗?

徐贲:辨明真理并不是说理的惟一目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说理也并不能找到所谓的绝对真理。这当然不是说,说理不会有结果,或不应该有结果。公共说理的结果往往会在说理机制之外的权威决断机制中决定,如陪审团、民意代表或者公民投票表决、法官裁定、公认权威的裁决等等。我在书里所举的“买活鸡”的民众辩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已经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说理要找到和确定的只是或然性真理,而不是绝对真理。说理的目的更多的是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得到对事物的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理,是可以反复说的。说理是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结果。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徐贲 共识 说理 谎话 2014年04月03日 08:5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