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香港艺术节:不停的选择与创造

作为亚洲规模最大、发展最成熟的艺术盛事,在这个春天,香港艺术节用1个月的时间、137场演出,完成了它第42个年头的呈现。尽管香港与北京相隔数千里之遥,但随着内地文艺领域关注的视角越来越宽广,一年一度的香港艺术节吹来的这阵南风所引起的“骚动”越来越值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甘心“打飞的”到…

作为亚洲规模最大、发展最成熟的艺术盛事,在这个春天,香港艺术节用1个月的时间、137场演出,完成了它第42个年头的呈现。

尽管香港与北京相隔数千里之遥,但随着内地文艺领域关注的视角越来越宽广,一年一度的香港艺术节吹来的这阵南风所引起的“骚动”越来越值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甘心“打飞的”到香港,不是为了血拼,而是为了观剧。

如今,内地多个城市都已经认识到艺术节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和影响力上的优势,但在初建阶段的艺术节,或多或少地都面临着组织管理、资金、演出资源、场地、观众群体等方面的不足,而分享有着42年历史的香港艺术节的成功经验,也许可以帮我们找到可借鉴学习之处。

“英雄”是这一届香港艺术节的主题,罗恩格林、奥赛罗、吉赛尔、伊菲格尼、宋江,是戏里的英雄。在香港艺术节行政总监何嘉坤看来,来自世界各地的54个艺术团体和个人、共计超过1600位艺术家,是舞台上的英雄。而负责组织策划整个艺术节的何嘉坤和她的同事们,如果把他们看做艺术节的幕后英雄,那么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带着观众们一起去冒险。

“香港艺术节就是要带着有好奇心的观众,一起去冒险,一起去探索。”

问:香港艺术节如何成长到今天这样的规模?

何嘉坤:香港艺术节42年了,是跟香港这座城市一块儿长大的,也是跟香港的观众们一块儿长大的。其实在艺术节最初创办的时候,和现在是很不同的,那时候香港的文化生活没有那么多元化。不像现在的香港,那么多剧院,每天晚上都有演出可以看。在这个过程中,从了解经典到包容创新,其实就是艺术节和观众们一起成长起来的。不同的艺术节有不同的使命,我想香港艺术节就是要带着有好奇心的观众,一起去冒险,一起去探索。

问:您任职8年以来艺术节有什么变化?

何嘉坤:时间过得好快,8年,我想改变主要有两点吧。第一是我们做了一些非常大型的项目,我们不在剧场里坐着看一场几个小时的演出,而是给观众带来一种新的体验。比如2011年的《声光园》,是在九龙寨城公园做的一个大型的户外声光装置展,英国艺术家带来的声光新体验。还有前年的《艺裳奇幻世界》,是新西兰的一个综艺秀,模特穿着各种奇形怪状的东西,充满了想象力。做这种大型的项目其实特别辛苦,但是也非常开心。而且这些活动也扩大了艺术节的观众层面,不再局限在剧场里一个晚上的那1000个观众,很值得。

第二就是我们委约和制作的新作品,今年就有音乐会《天鹅武士前传》、《形象香港》、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摇滚京剧《荡寇志》,还有新锐舞台系列的四部戏和赛马会当代舞蹈平台系列。特别是这个新锐舞台系列,我们投身于本地创作制作,和艺术家们一起出谋划策。

“我们知道观众对艺术节的期待是什么,也知道艺术节的挑战在哪里。”

问:艺术节怎样吸引来这么多观众?

何嘉坤:我想对于香港观众来说,40多年下来,艺术节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培养了观众,当然也要感谢观众对我们的信任。而且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观众,艺术节期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坐在剧场里,有时候周末还是下午、晚上各一场。所以,我们知道观众对艺术节的期待是什么,也知道艺术节的挑战在哪里。

问:近几年艺术节是不是吸引了很多香港以外的观众?

何嘉坤:前两年我们统计过观众组成,非香港本地观众大概占15%。因为我自己每天都在剧场里,听见观众讨论交流,我觉得现在外地和外国观众更多了,也许有20%。我想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艺术节的节目吸引他们来的。对于节目的策划,我们的确很用心。今年我们有21个世界首演的创作和16个亚洲首演的作品,就是这些好节目吸引大家必须要来到香港。

比如皮娜·鲍什乌帕塔尔舞蹈剧场,他们这次也去台湾,但演出的节目不同。在香港演出的《伊菲格尼在陶里德》需要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团、合唱团的合作,我们在演出的时候舞台上是舞蹈家,乐池里是乐团,观众席2层两侧是独唱家,3层两侧是合唱团,邀请香港的乐团和合唱团与舞团合作,我们跟舞团商量了好久才能请来这个节目。再比如亚洲独家演出的华沙新剧团的《莎士比亚:非洲故事》,5个小时将《李尔王》、《威尼斯商人》和《奥赛罗》重新解读同台演出。好节目是一个艺术节的根本,也就是这些精心策划的独一无二的节目,能吸引来更多外地的观众。

问:策划加料节目的目的是什么?

何嘉坤:加料节目是艺术节在演出之外的一条支线,希望给观众带来多角度的艺术体验,和业界、和观众一同成长,已经有20多年了。以今年为例,我们的加料节目有222场活动,比演出场次还多,有21000人次参与到我们的加料节目中来。这些活动,有些是面对业界的,更多的是面对观众的,有示范讲座、大师班、工作坊、展览和演后艺人谈。我们请来了编舞家马修·伯恩的《仙凡之恋》,就同时放映了他的舞蹈电影3D男版《天鹅湖》。皮娜·鲍什乌帕塔尔舞蹈剧场来演出《伊菲格尼在陶里德》,演出后就请舞团排练指导、指挥和观众交流。而且艺术节还第一次举办了“国际当代舞蹈论坛”,还有年度艺术节座谈会。加料节目就是要让观众感受到舞台以外的力量,这是舞台艺术的丰富所在。

“一年又一年,我们不停在选择和创造,这就是艺术节不变的节奏。”

问:香港艺术节如何维持自己的运营?

何嘉坤:我们最重要的收入来自观众,票房占全部收入的4成,政府支持和各方赞助分别占3成。这个数据不仅是今年,也是近年来的平均数值。今年我们售出门票超过108000张,平均上座率达到94%。135场演出中,有105场节目售票率超过90%,其中更有92场是满座。观众成为支持艺术节良好运营的首要要素,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行动上。

同时我们有一套良好的赞助体系,今年得到了2家资助机构、26个主要资助机构、6个资助人会员、近500位个人或机构捐助,以及无数支持者的鼎力支持。他们不仅支持了艺术节的节目,还有我们的加料节目、新作捐助计划、学生票捐助计划。我们委约和制作的新作品都来自我们的“新作捐助计划”,而我们今年提供了大约8500张半价学生票,就来自“学生票捐助计划”。这些力量加在一起,才支持着艺术节多年来的良好运营。

问:这么大的一个艺术节有多少人来运营?

何嘉坤:我们有一个30人的团队是全年为艺术节工作的,他们要做很多,策划节目、编辑场刊等等。到艺术节举办期间,还会有更多的幕后人员加入到艺术节来,大概二三百人。我们现在的场刊里,已经开始预告明年艺术节的演出了,莫斯科大剧院的歌剧和芭蕾、杜达梅尔和洛杉矶爱乐乐团、蒂勒曼指挥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很多很多。不是说今年艺术节举行的时候节目部的同事就放假了,他们在准备明年、后年,甚至更久以后的节目。而且你来艺术节看演出的时候也会看到,我们已经开始为明年的“青少年之友”计划做工作了。然后过不久到8月公布明年的节目,10月开始接受预订。一年又一年,我们不停在选择和创造,这就是艺术节不变的节奏。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香港 艺术节 创造 何嘉坤 2014年03月28日 15:15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