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张大春:创作上的“多面手” 不为数量写书

研究诗词醉心传统文化称诗歌不会消亡或许为读者不知,张大春十分醉心传统文化,几十年来一直研究诗词,自己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写出几千首诗,虽以小说创作为人熟悉,其实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诗人。据他回忆,自己大量创作诗歌大致在2001年,但并未刻意保存,亦从未想过要出版诗集。统计自己曾经写过的…

研究诗词醉心传统文化称诗歌不会消亡

或许为读者不知,张大春十分醉心传统文化,几十年来一直研究诗词,自己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写出几千首诗,虽以小说创作为人熟悉,其实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诗人。据他回忆,自己大量创作诗歌大致在2001年,但并未刻意保存,亦从未想过要出版诗集。

统计自己曾经写过的各类文章,张大春说,如果把他闲时写的杂论、散文收集起来,总有千把篇的数量,但却不愿意结集出版,“我们不应该写了什么东西都变成书,这太无聊,大部分并非文章值得收集在书里阅读。我自己会尊重一部书的出版,不为数量写书。”

张大春调侃道,诗歌过于小众,出书十有八九会赔,“一本书如果产业规模不能让出版社获利,起码不能让人赔钱,这没有江湖道义。”

但张大春同时表示,长久以来,古典诗词可以流传至今,这就证明诗歌可以在不绝如缕的状态下存活,因此,只要有教育有文明,诗歌就不会消亡。

谈及当下文言曲词大热的现象,包括《卷珠帘》在内,张大春用顾炎武的一句话概括这种现象:“文章通行既久,染指遂多”,即一种曲风或文字的累积堆叠,大家会起而效尤,但真正好的东西只能留给时间证明,歌曲也是如此。

“不过,只要有变化有新意,一般来讲就是好事。《卷珠帘》的曲词风格类似周杰伦的《青花瓷》,比较柔美婉约,非常动人。”张大春表示。

创作上的“多面手”谈作品出版:不为数量写书

在创作上,张大春堪称“多面手”,日常生活亦很有规律,通常早晨六点半起床,准备好早饭后就开始写作。没有长篇小说创作计划的时候,会统计有多少专栏要写,一般每周数量大致在三到五个。张大春除了写诗、小说,也会涉足戏剧、歌曲填词。2013年,他和周华健合作的《江湖》发行,同时还在和知名导演吴兴国共同创作音乐剧。

“我喜欢戏剧。某天吴兴国打电话来说想创作一部戏,有关契诃夫。那也是我最喜欢的小说家,我便把契诃夫的16篇小说压缩成14篇,编成25首歌,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张大春回忆道,自己还曾参与制作了剧作《蜕变》以及《康熙大帝与太阳王》等,收效均尚可。

张大春坦言,他在创作中也会遇到“瓶颈”,但更多的是出现在表达技巧方面,比如写《少年游》要运用一些雅言和俗语糅合的叙述方式,这便需多多思考。

在这个方面,张大春对莫言很是赞赏。在他看来,莫言是一个想象力和创造力极为丰富的人,善于找到具象的语言跟情节,展示自己对于历史和现实的参照。

“哪怕是一个极小的题目,只要莫言对此有独特的见解,都能将之变为一个很大的架构,同时作品语言行云流水,很了不起。”张大春赞叹道。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张大春 台湾 诗歌 散文 《卷珠帘》 2014年03月24日 14:31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