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震级程度排入史上前五,并因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在地震与海啸的双重袭击下,日本各行各业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尤其是福岛核电站的泄漏,使日本全国面临自然灾难与社会灾难的双重打击。然而,在如此危急的时刻,日本社会表现出令世人震惊的稳定秩序,灾后良好的社会氛围与日本媒体对于灾难信息报道及社会舆论方向的精准把握是分不开的。
日本特大地震令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起2008年我国“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的情形。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媒体反应迅速,新华网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发出消息,此后以中央电视台为首的电视媒体以及各类报纸、网络媒体立即推出24小时滚动性专题报道。但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我国部分媒体的一些新闻操作仍存在争议。
例如,有记者在发现遇难者之后要求先拍摄再进行救援;有媒体在选取新闻片段或图片时选择一些血腥画面以提高收视率;有的记者在遇难者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刻强行进行采访,甚至导致遇难者死亡,或者在灾后对被救者进行采访,将遇难者内心的伤痛展现在大众面前,使人的情绪进入一种歇斯底里的状态。种种事件不断出现,让人对记者的采访、对新闻报道产生质疑,并引发关于灾难性报道中伦理问题的诸多争议。
灾难性新闻报道中伦理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借鉴学习先进媒体多年来形成的经验,但必须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作为我国灾难性新闻报道伦理问题解决的部分意见,但仅仅借鉴是不够的,必须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出符合我国道德观、价值观的灾难报道伦理问题解决方法,寻找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设性解决方法。此外,还要建立灾难报道媒体应急机制,以机制的保障促使我国媒体灾难报道伦理问题得到最优化解决。
日本NHK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借鉴意义
在传媒业相对发达的日本,早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突发事件媒体应急机制,突发事件媒体应急机制已成为社会危机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发事件中信息传达的最主要方式,具有高度的专业性。
1.日本NHK突发灾难性新闻报道机制概况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为预防和应对灾难带来的巨大伤害,在日本《放送法》、《灾害对策基本法》、《大规模地震特别措施法》的法制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尤其是日本公共广播电视台NHK建立的非常完善的自然灾害报道机制,在突发事件进程中有效减轻了自然灾害带来的伤害,稳定了社会情绪。其报道机制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防灾报道未雨绸缪;
(2)加强灾难报道过程中的防灾报道;
(3)追求时效性,做到即时报道;
(4)“安心报道”,避免过度渲染灾情造成社会恐慌;
(5)尊重生命,注重人文关怀;
(6)报道要做到真实可信、反映真实问题。①
2.日本NHK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启示
在对日本NHK报道机制进行充分分析后,结合日本近期地震、海啸相关报道的研究,可以得出日本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伦理框架方面的相关建设,对我国伦理机制建设有以下三个方面借鉴意义。
(1)尊重生命,关心人类
日本NHK在灾难性新闻报道过程中不采访正在施救的救灾队员,因为怕影响进度;不在不适当的时刻采访受害者家属,因为强行采访只会徒增伤悲,造成更大的痛苦。在灾难发生过程中,将对人的内心的关怀视为首位,极力避免对灾区人民的过度伤害以及对救援进度的影响,这是伦理框架中最为重要的伦理观念。
(2)追求新闻的最佳时效性,寻求即时报道
在灾难发生过程中,速度不仅是新闻报道的追求,更是救人的最迫切的要求,日本NHK的EAS系统②可在接收到地震信息后强制打开居民广播、电视信号进行直播,在一分钟之内将灾难信息传达给地震未到达地区,使周边人们及时做好避灾准备。在灾难发生后,媒体第一时间发布准确的消息进行报道,可以有效地缓解社会恐慌,准确权威的信息更可以避免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对救人更加有利。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伦理框架的构建中,追求新闻发布的时效性,寻求即时报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不断传达防灾救灾知识,起到“安心”社会的目的
与国内报道不断体现领导人对灾区的重视以及关怀的情况不同,日本NHK在灾难性报道中更加重视对于防灾救灾知识的传达,一方面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另一方面使人们能够自救,提高对灾害的防护意识。
此外,日本在灾难报道中对极度悲痛及恐怖的画面的播出有着严格的控制,而侧重对灾民微笑镜头的展现,这样的报道方式除了做到对于灾难中的悲伤情绪的控制,避免造成社会的混乱之外,还能增加灾区重建的信心,促使救灾及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并恢复人的积极健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