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媒体在马航失联中的媒介素养问题

本次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媒体单纯追求速度,不核实信源的做法,导致公众对媒体的集体不信任,是对媒体职业操守的检验,更是一次媒介素养的训练课。媒体没能清楚核实信息源,没能用职业规范抵抗“一定要说个不停”的冲动,为求速度不做考证,陷入“速度的牢笼”。包括新华社在内,媒体出现集体性的“以…

本次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媒体单纯追求速度,不核实信源的做法,导致公众对媒体的集体不信任,是对媒体职业操守的检验,更是一次媒介素养的训练课。媒体没能清楚核实信息源,没能用职业规范抵抗“一定要说个不停”的冲动,为求速度不做考证,陷入“速度的牢笼”。包括新华社在内,媒体出现集体性的“以讹传讹”,发布不实消息。

3月8日,所有媒体都在一刻不停地关注着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信息更新速度之快,信息量之密集,让人陷入无所适从的焦虑。此次媒体表现的集体失职,发布不实消息,也让人们陷入了更大的茫然。套用一句经典的开头:人们面前有着各样消息,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1、媒体有责任核实信息来源

回看关于MH370失联事件的新闻,最初的报道完全是我们所熟悉的模式。航班所属的航空公司(马航)和目的国相关部门(中国民航局空管局)最先发布信息,公布航班号、机型、起飞时间、预计降落时间、失去联系时间、消失前最后所在区域、乘客人数及国籍等基本信息。此时国内媒体所引用的均为新华社信息,而新华社在发布时也清楚交代了消息来源。

在以上事实明晰之后,很自然会转向下一个问题:飞机现在在哪儿?乘客有生还机会吗?正是从这里开始,各种相互矛盾的消息开始涌现。新华社于11时28分发布快讯:“越南媒体8日报道说,越南搜救人员当天在越南南部金瓯省西南120海里处发现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吉隆坡至北京航班失联客机信号。”事后来看,“越南媒体”其实是一个相当含糊的说法,既无法说明该媒体的权威性(就好像《知音》也可以算是中国媒体),也没有留下可供查实的线索。“8日报道”的叙述,对于把时间具体到分秒的灾难新闻,显然也太过宽泛。如果在放到新闻系的课堂上,这样一篇作业极有可能会被打回重写。可惜,媒体都太急于发布信息,也太习惯于转载新华社稿件的日常流程了。

类似的不实信息此后原来越多,比如传说来自CNN但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越南山区坠机”、来自Facebook的“Naming机场迫降”、来自越南《青年报》的“坠海地点已被确定”消息等等。这些不靠谱的信息,基本出自三类出处:虚构的信息源、权威性未经验证的“网友”、以及面目不清的事发地媒体——《青年报》的越南语原名是什么?它在越南媒体中处于何种地位?它从哪里得知坠机消息?转载媒体根据的是谁的翻译版本?

简而言之,最根本的错误,在于媒体没能清楚核实信息源,没能用职业规范抵抗“一定要说个不停”的冲动。如果马来西亚和越南方面能够及时提供充分信息,这样的错误或许只会发生在少数媒体身上,并被大多数媒体的正确报道迅速纠正。但在信息的一手发布者本身应对不足、公众情绪又极其焦虑的情况下,一个微小的、在平时可能被立刻纠正的错误,却可能以几何级速读迅速传播,并与其他或真实、或虚假的信息相汇合,组成一张巨大的、纠缠不清的信息之网。

2、媒体不应只追求发报道“速度”

接下来的问题是:既然是个职业常识问题,为什么诸多平日口碑不错的媒体,会在此次报道中集体失范呢?

台湾中正大学传播学者唐士哲曾经在2005年发表论文,从唯物批判的路径检视电子媒介新闻产制生态的结构性限制。他认为,诸如缺乏准确性和深度、侵犯公民隐私等电视新闻的社会问题,已不能被化约为经营权的垄断、个别电视机构的行径、科技使用过当或记者专业修为不足。在更根本的层面上,是“速度”这个电子媒介的物质特性,在对上述交相影响的因素产生结构性影响。他把这种一切让位于速度的新闻业状况,形容为“在速度的废墟中挺进”。

此次失联事件的相关报道,正是把对速度的追求推向极致的典型案例。更悲观地说,既然电视媒体的属性很难发生改变,互联网又在这个“废墟”上新添了一层砖瓦,那么类似于昨日的乱象,未来仍有可能,甚至是注定会发生。

唐士哲也给出了一种摆脱“速度的牢笼”的可能性,即通过“揭示这个体系里盲目而且集体的资讯操作行为”,使受众成为媒介的监督者。落实到操作层面上,就是读者不应该再只满足于“媒体说了什么”,还要主动检视“说”的过程如何运作。

3、媒体和社会从此次事件报道中要学到什么

本次事件导致的公众对媒体的集体不信任,正是一次媒介素养的训练课。在经历了动辄“随手转发求证”的初期阶段后,受众显然意识到了信息的前后矛盾,并开始主动质疑信息源、主动直接到相关网站寻找证据。得益于互联网的双向互动功能,媒体在随后的报道中也明显更加谨慎。例如,当有消息称两名出现在名单上的乘客并未登机后,南方都市报微博在转发时便特意强调了信息源的可靠性:“路透、CNN、新华社均证实,意大利奥地利政府均确认该国公民未登机,护照均被盗”。

另一方面,此次事件中对媒体的批评,很多正来自媒体从业者自身。例如乘客家属痛斥记者“有没有家人”的视频,恰恰是同为在场者的凤凰视频发布的。被转发至千次以上的谴责微博,大部分也出于握有话语权的媒体从业者之手。而闾丘露薇等媒体人在微博或博客上对媒体伦理进行反思、探讨灾难新闻如何报道的技术性问题,更是为公众理解新闻产制过程提供了一个平台。

正如媒体有核实信息源的责任,受众同样应该在阅读新闻时带上自己的判断。“只要新华社说的都是对的”、“电视上都播了不会有错”、“别人都转了我也转发”......类似的思维定势,已经在此次事件中被证明太过简单,也太过偷懒了。回想3月8日那些焦急的时刻,如果在祈祷之外还有什么值得留下的话,那就是让自己在海量信息面前,不至于茫然无措的辨识能力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马航 失联 媒体 信源 新华社 2014年03月10日 08:04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