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梁鸿:文学最大化告诉你生命细微之处

2010和2013年,《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两本书引起业内对梁鸿关注。作为文学博士,梁鸿长期专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乡土文学研究,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她承担着小说教学方面的工作。每一届新生来了,梁鸿都会问:谁看过《红楼梦》?令她惊讶的是,举手者寥寥无几,不超过10%。喜欢文学的年轻人…

2010和2013年,《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两本书引起业内对梁鸿关注。作为文学博士,梁鸿长期专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乡土文学研究,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她承担着小说教学方面的工作。

每一届新生来了,梁鸿都会问:谁看过《红楼梦》?令她惊讶的是,举手者寥寥无几,不超过10%。

喜欢文学的年轻人,只要给一点指导和压力,就很快就会进入经典。可心情平复后,他们又会问:老师,读这些有什么用呢?

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会坚持下来,剩下的三分之二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然而,就算这三分之一,当他们大学毕业后,还会有几人坚持下来?如同梁鸿和我们共同思考的:当他们遭遇生活的挫折时,还会想到文学吗?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艰难之处。”梁鸿说,许多年轻人以为戴上鼻环染上红发才有个性,然而却更大陷入从众,“真的自我意识恰恰是你在内心是否对这个事物有真正的辨析能力。”

而文学的真正功能是什么?对此,梁鸿有话说。

一个班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愿意读经典

问:您现在高校当教师,从您的体会看,今天的大学生如何看严肃文学?

梁鸿:从改革开放起,中国文学慢慢边缘化,因为受到了经济的冲击,但这几年我觉得文学在慢慢升温,许多人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后,又慢慢回到严肃阅读中。我的感觉是,今天的读者是可以培养的,并没有完全受数字化、影视化影响。

对于中文系学生,我会要求他读经典,这是必读书,但学生主动性不够,愿意思考的学生能很快进入,但比例确实不高。

问:大概有多少?

梁鸿:具体到一个班,大概三分之一的学生愿意真的投入。经典阅读需要训练,这个过程非常艰难。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艰难之处

问:为什么今天年轻人阅读经典少了?

梁鸿:因为生存压力太实在了,你没法摆脱这种精神的困境。我始终觉得,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艰难之处,如果人能够不断地要求自我,不管多么困难,都会为自己留一点点空间。今天压力虽大,但人应该为自己保留这样一个空间,否则我们就彻底压垮了。

问:除了生存压力外,经典阅读不振,是否也有教育的原因?

梁鸿:我们的阅读培养显然有问题,中学时代都是应试的阅读,不是审美的阅读,不是自由的阅读。影视和数字传媒技术确实在改变,但应试教育也使得孩子们的阅读变得非常功利、非常狭窄。

问:对60后、70后一代来说,许多人是通过经典阅读来启蒙的,失去了经典阅读,今天的年轻人该如何获得自己呢?

梁鸿:小说能不能起到启蒙的功能,启蒙是哪个意义的启蒙,是启发心智,还是启发你面对的这个社会……这都是特别大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我们那个时候也是自己在慢慢摸索。

我没有那么悲观,这一代大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主动意识,只是外界压力和呼声太大太大,有时候把他们的心灵压得太窄了,以至于他们美好的东西很难去张扬,导致最后好像变得没有了。其实并不是完全没有,种子还在,没有完全势利化、庸俗化,或者娱乐化,没有那么严重的。

现在年轻人自我意识非常强,但我经常说那是“伪自我意识”,比如在鼻子上弄个环,染上红头发,多自我啊,但其实无意间陷入了更大的潮流里,反而更加从众了,这点恰恰是需要特别辨别。真正的自我建构不是在表面上从了某种潮流,恰恰是你在内心是否对这个事物有真正的辨析能力。

文学最大化地告诉你生命的细微之处

问:都在说纯文学,但很多人会问,纯文学的价值何在?

梁鸿:我觉得文学最大的功能是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这个情感教育不是告诉你什么是真善美,而是它让你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复杂度、多维性,这种情感教育对中国年轻人很有必要,对成年人也很有必要。因为我们以往接触的概念太单面化了,太植入我们的生活了,理想、激情有的时候是会害人的,因为我们对理想和激情的复杂度没有真正理解,我们就简单地认为我们喊完口号就是理想就是激情了,所以才会有那种混乱的过去。

中国人在生活中太缺乏对精细事物的辨别能力了,太容易把这个事物确定为一,确定为二,其实这是非常简单化的确定。我觉得文学最大化地告诉了你,这个概念中包含这么多头痛,这么多生命的细微之处,我们都应该考量到。

问:严肃阅读作为一种传统,其传承需父母充分参与,可中国式家长很少会陪自己孩子阅读,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

梁鸿:这是一代一代因袭的过程,如果父母都没有这种能力,怎么可能要求孩子一下子改变呢?我们的父母也是从正规教育中走出来的,所以一代一代种下恶果。

这几天我孩子生病在家,我给他读《搜神记》,我发现,小孩进步非常非常快,《搜神记》里没有什么教你向善的东西,就讲怪力乱神之类,我想,为什么我们在学校里就很少有这样一种纯粹的教育呢?

因为我们在忙于应试。我们的家长其实是很懒的,比如像我,因为孩子生病了,我才不得不陪着他。如果我们学校里有这样一种纯粹的阅读教育,纯粹的文化教育,我想孩子们会自然地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拥有一种很好的思考能力,其实在国外,很多学校从初中就开始推荐各种世界名著,那里的孩子们是真的在读,不是为了概括中心思想准备考试,这就是一种审美教育,一种丰富你人格的教育,一种思考能力的教育。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梁鸿 纯文学 阅读经典 《红楼梦》 2014年03月07日 14:26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