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周南焱:回归传统阅读 感受真实生活

近日,某报刊发了北京大学教授汪丁丁的文章《回到80年代阅读中去》。汪教授在文中提到微信、微博等网络阅读对人们精神的侵蚀,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拔掉网线,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生活中去。这番言论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认为,网络阅读固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带来了极大丰富的阅读资源,但沉…

近日,某报刊发了北京大学教授汪丁丁的文章《回到80年代阅读中去》。汪教授在文中提到微信、微博等网络阅读对人们精神的侵蚀,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拔掉网线,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生活中去。这番言论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认为,网络阅读固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带来了极大丰富的阅读资源,但沉溺于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中,并不能给人带来心灵和精神上的抚慰和启迪。相比之下,往昔那种传统阅读方式确实更令人怀念。

今天,网络上汹涌澎湃的信息让人目接不暇,人们处于各种各样的文字包围中,并且乐此不疲。在地铁里,随时都能看到周围的乘客,几乎人人握着一个手机,埋头浏览微信、微博。当各种网络文字和图像变得唾手可得,阅读也似乎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容易。但是,这并不能代表阅读质量的提升。恰恰相反,在一些人看来,这几乎是阅读史上最糟糕的时代。

从数量上讲,如今每个人日常阅读的文字,要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但网络文字大多是浅层、表面化的,虽然确实能让人迅速传播、接收信息,也能制造轻松阅读的快感,却不知不觉中占据了使用者的大量时间,而且难以触动阅读者的心灵,更无法激发深度的思考。比如在微博上,大量情绪化、过激的表达可谓司空见惯,由于文字数量的限制,在涉及复杂的现实问题时,这些文字往往演变成简单、粗暴的结论,乃至蜂拥而上的辱骂,理性、深入思考的文章却很少见。

正如汪教授文中所言,每天我们手机不离身,沉浸于社交网络中,慢慢我们变成了手机和网络的奴隶,变成了被海量信息俘获的对象,不仅个人的日常生活时间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还逐渐丧失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这样的信息即便汇成海洋,也不是有价值的知识,更不是滋润灵魂的养料,正如人泡在海水里却不能解渴一样。网络阅读久了,常常令人感到疲乏、无聊及精神上的空虚,并不一定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精神食粮是什么。相较之下,离开了网络,回归传统阅读,虽然没有网络阅读那样轻松,但更能让人有知识上的收获,感到一种精神上的充实。

传统书籍和阅读方式,纵然受到网络时代的冲击,依然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意义。意大利学者艾柯曾说过:“电脑通讯跑在你前面,书却会与你一同上路,而且步伐一致……书仍然是落难时或日常生活中最好的伴侣。书是那种一旦发明,便无需改进的工具,因为它已臻完善,就像锤子、刀子、勺子或剪子一样。”

面对学者的善意提醒,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与其怀念传统的阅读方式,不妨真正行动起来。放慢一下脚步,我们就会发现,读书得到的快乐,远远比网络阅读一扫而过的快感,来得更为深刻、更为持久,更能感受生活本来的真实面貌。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纸质阅读 微博 社交网络 读书 2014年03月06日 16:54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