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冯骥才:木版年画千古犹存

在当今中华大地的许多乡村,每逢农历年时,民间的木版年画依然是印制和应用着的民间艺术。人说它很古老,到底多古老?且不说文献的记载,只说它的技艺就了不得,至少有三种堪称“活化石”的古艺在里边。壹是雕版印刷。这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品是出土于敦煌的唐代咸通年间的《金刚…

在当今中华大地的许多乡村,每逢农历年时,民间的木版年画依然是印制和应用着的民间艺术。人说它很古老,到底多古老?且不说文献的记载,只说它的技艺就了不得,至少有三种堪称“活化石”的古艺在里边。

壹是雕版印刷。这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品是出土于敦煌的唐代咸通年间的《金刚经》,不单文字精美,插图的线条也流畅而纯熟,这表明至少一千二百年前中国人就用雕版来印制图书了,后来的年画就是从中诞生的。

一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雕版印制图书,可是到了近代,由西方传入了便利的石印术,铅印术,后来是彩色胶印技术,渐渐雕版印刷就被放弃;可是唯有木版年画至今依然使用着全套传统的手工雕版印刷的工具与技艺。这也是我们称中国木版年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如果我们现在想看看原汁原味的活态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就到年画传人的作坊里看。

贰是拓印。其实早在中国人发明雕版印刷之前,还有一种更古老的印刷术是拓(音踏)印。古代重要的记载刻勒于石。东汉灵帝曾将《论语》、《春秋》、《周易》等七种经典的标准文本,刻四十六通石碑上,立在洛阳太学门外;这便致使天天上千人去抄写,把太学堵得水泄不通。于是就有人发明用纸和墨拓去印碑文,供给人看,不用再抄。印刷的发明就是为了满足文字与图画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的要求。从我国的印刷史看,拓印先于雕版,待到轻便省力和易于操作的雕版印刷一出现,拓印更多去为书法与考古服务,不再有印刷的含意了。

然而,很少人注意到这种古老的拓印在年画中还在使用着。比如在我国西南重要的年画产地四川的绵竹,一直有一种拓印的年画。这种拓印年画与一般年画不同——从刻版到印制与材料都不同。一般年画的雕版是阳刻,文字是反字;拓印的版是阴刻,文字是正字。一般年画印制是先在版上刷墨,后印在纸上;拓印年画的版不刷墨,先敷上纸,喷少量的水,用净毛刷将纸敷实(俗称掌纸),然后用拓包蘸墨一点点将画面拓印出来。年画通常是五颜六色,拓印只是单色,就像碑帖拓片,多数为黑。绵竹人称这种年画黑货。这种年画黑白分明,十分爽目;墨色透亮,线条清朗,刀法考究,古雅迷人。现在绵竹年画还保留多种古版和老画样,如《紫微高照》、《蝉宫折桂》等,应是中国木版年画中的一支风格别具的奇花异卉;这里的艺人以其独擅其长的拓印而自豪。

叄是扑灰。中国木版年画都用版印,唯有山东高密还使用一种特殊的技艺——扑灰。扑灰源自古代画工使用的方法。在古代,画工们代代相传的最珍贵的东西是粉本。粉本就是单线白描的稿样,常用于壁画,也用于别的各类绘画。历史上著名的唐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卷》和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都是冠绝古今的用于绘制寺观壁画的粉本小样。

粉本最初画在兽皮上,后改用绢或纸。使用粉本的手法多种:有的在粉本的线条上扎许多距离相等的针孔,作画时在粉本上洒上颜色鲜明的色粉,让色粉从针孔漏下来,使画样清晰地显现在画纸上,便可据稿作画;也有的在粉本的线条上,用靛蓝粉复勾一遍,然后铺在画纸上,用手扑一遍,将复勾的色粉留在纸上,再去依样描绘。高密的扑灰就是这种古艺,它们使用的复勾粉本的材料是木炭条。木炭条在古代画工那里叫“朽子”。朽子易涂易改——我们常用的成语“九朽一罢”就是从这里来的。由此可见高密扑灰画技传之久远。如今无论画壁画还是别的什么画,都不再用粉本和扑灰了,然而,这种古老又智慧的扑灰之艺,还依旧为高密年画艺人有滋有味地使用着。

看似并不复杂的民间版画,竟然包含着如此深远的历史和非凡的来头。故而说:

精英艺术,与时俱变,民间文化,千古犹存。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冯骥才 民间古艺 木板年画 2014年03月06日 11:38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