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木然:市场经济会变成市场社会?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近些年还真是火了。他的火,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那些自由主义大师如哈耶克、诺齐克、罗尔斯等相继去世,他的论辩对手没有了。思想家活着,也得有对手,没有了思想的对手,就没有了独孤求败的机会,难免有了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尤其是罗尔斯的去世,使他更是不胜孤独,…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近些年还真是火了。他的火,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那些自由主义大师如哈耶克、诺齐克、罗尔斯等相继去世,他的论辩对手没有了。思想家活着,也得有对手,没有了思想的对手,就没有了独孤求败的机会,难免有了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尤其是罗尔斯的去世,使他更是不胜孤独,因为如果没有罗尔斯,也就没有桑德尔。桑德尔正是自我感觉地、自以为是地找到了罗尔斯的弱项和短板,才写文章对罗尔斯进行批评,这一批评,让外行人感觉还真是那么回事,于是罗尔斯火了,桑德尔也跟着火了一把。罗尔斯去世了,靠罗尔斯这把火燃烧了自己的桑德尔不得不黯然神伤着。

罗尔斯的去世,桑德尔也就仅仅是桑德尔了。桑德尔也知道,没有了罗尔斯的平等自由主义,没有了美国社会的制度背景,桑德尔的社群主义也走不远,社群主义也只是自由主义开了一个奇葩而已。

现在桑德尔有两个地盘,第一个地盘是与罗尔斯等自由主义者论战之后打出来的,这个地盘就是社群主义,他认为美德存在于历史当中,存在于社群当中,存在于共同体当中。一个没有美德的社会根本不能叫社会。他的美德本身的观点和罗尔斯没有什么质的不同,二者的出发点却有质的不同,桑德尔的美德侧重于集体、共同体和社会,罗尔斯的美德则是个人主义的。

第二个地盘是桑德尔第一个地盘的扩展。如何在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社会寻找并发现美德、实践具有美国特色的美德仍然是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美德如果不通过实践进行塑造,也终归有化为灰烬的时候。罗尔斯所说的只要公平正义应用于制度,只要人们在公平正义制度的规制下,人们就具有稳定性的正义感,人们按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追求自己个人的生活,美德就具有了稳定性。桑德尔认为,这样说美德,那就太乐观了,美德需要人们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进行反思,不断地去实践,美德才成变成人的生命、人的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德“更像是那种由于锻炼而会生长并变得发达的肌肉”,“为了使我们的公共生活焕然一新,我们需要更奋发地‘锻炼’或使用这些美德”。

以为有了公平正义的制度,就坐享美德的美食,天真且幼稚。桑德尔认为,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正在随时随地盗窃美德、玷污美德、损毁美德、践踏美德,如果人们不对美德进行严防死守的话。

如何实践美德,桑德尔不会行走如民粹主义者般的路径,走到民间去,走向民众中去,认为他们是美德的主体。也不会行走如精英主义者般的路径,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和美德,就具有了像民众灌输美德、宰制美德、霸占美德的资格和能力。桑德尔知道,他不是上帝,上帝的活他做不了。

需要指出的是,在桑德尔那里,美德与道德的界限并不那么明显,有时二者通用,有时二者分开,有时美德就是道德,有时道德就是美德。严格区分起来则是,美德是德性的最高要求,具有道德则是德性的最低要求。桑德尔在《金钱不能买什么》里不讲美德与道德概念,他只讲美德与道德问题。

桑德尔讲的道德不搞民粹主义也得走向民众,不搞精英主义也得传播道德。他以知识人的角色,给人们讲了美德的知识,他搞的不是实践是检验真理道德的方法,搞的是通过道德案例进行实践、检测、验证的方法。他通过案例给大众、给学生提供道德思考的空间。

桑德尔的《金钱不能买什么》就是这样一本书,在这本书里,他一如既往地关心美德,只是这本书关心的视角是市场经济的视角。他不担心市场经济,他知道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最好方式。

但他最担心的是,市场经济会变成市场社会。

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的区别在于:市场经济是组织生产活动的一种有价值且高效的工具。市场社会是一种生活方式,市场价值观渗透到了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市场社会是一个社会关系按着市场规律加以改变的社会。

他在开篇就不无悲哀地说,“有一些东西是金钱买不到了,但是现如今,这样的东西却不多了。今天,几乎每样东西都在待价而沽。”“市场和市场导向的观念向传统上由非市场规范所统辖的生活领域的入侵,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大的发展之一。”那些用市场来配置健康、教育、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娱乐、生育及其他社会物品的做法,在30多年前都是闻所未闻的,然而在今天,“我们却多半视其为理所当然”。

桑德尔是例子搜集大师,也是例子举证大王,似乎一切有关美德的例子,都尽在其囊中。桑德尔这本书分为六部分,一个引言,五个章节。通过市场与道德关系的提出,然后在五个章节分别就插队、激励措施、生命与死亡、冠名权逐渐分析市场与道德的关系。

桑德尔在体例安排上不太符合中国人的思维逻辑,也不太符合章节安排逻辑,因为道理还没说完,不同道德界面的层面还没有讲完,就在第三章突然来了一个市场是如何排挤道德规范的内容。给读者的感觉是,似乎讲到这就可以收口了,结果突然又加上了生命与死亡和冠名权两个章节。

与罗尔斯比起来,桑德尔在逻辑上还真有点不太讲究。

不过,引言的例子却通贯了其全书道德线索和道德张力。

在引言中,他举例说:

——只要每晚花82美元,在美国的非暴力犯罪可以通过钱来买到更好的信宿条件;只需花8美元,在高峰时段独自驾车时就可以使用多人共用车专用车道;只要花6250美元,就可以在印度找到代孕服务;只需花15万美元,就可以在南非狩猎濒危犀牛;只需花1500美元,就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机号享受专门服务;只需每吨花13欧元,就可以有向大气层排放碳的权利;只需给学生家长给学校损赠一笔数目可观的钱,其学习并不优秀的学生可以得到著名大学的录取名额……

桑德尔通过这些例子说,这是一个市场必胜的时代,也是最终走向毁灭的时代,其后将是一个道德清算的时代,亦即一个重新追问市场信念的时代,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的。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信任市场没错,但市场万能论、市场万能必胜论就有错了。

让桑德尔感到非常遗憾的是,道德清算的时代并没有到来,市场价值还在不断地向非市场领域开拓、肆无忌惮地介入、抢占、排挤、毁灭非市场领域。

所有的东西都在“待价而沽”。在这个世上,只要有钱,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只要没钱,什么东西都可以卖掉,只要有市场,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买卖的。人的尊严、人的身体、人的欲望只要有市场,就一定有买卖,就一定有伤害、有杀害。当死亡能变成期货市场、变成死亡债券、变成死亡赌注,当陌生人的生命可以进行赌博的时候,当市场经济这只手伸向非市场领域的时候,就等于“进行道德买卖”。

桑德尔认为中国的计划生育罚款就是在进行道德买卖的一个案例。“如果这里的罚金只是一种费用的话,那么国家就会陷于一种尴尬的交易之中,因为它在向那些能能力和有意愿支付超生费用的人出售超生权。”在桑德尔出此书的几年之后,张艺谋还真主动配合了桑德尔,为他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例证。

当“进行道德买卖”的时候,人已经失去基本人性,变成了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的怪物。

当“进行道德买卖”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可以说,这不公平,每一个人也都可以说,这是腐败,这不仅是公权的腐败,而是人类的腐败和随落。

可不公平还在那儿行走,腐败也在那儿游走摇曳。

谴责又如何?谴责又奈何?

当人们在“进行道德买卖”的时候,用于友谊的金钱会把友谊消解掉,用于道歉的金钱会把道歉消解掉,用于名誉的金钱会把名誉消解掉,用于婚礼祝词的金钱会把祝词消解掉,用于礼物的金钱会把人情味消解掉,用于核废料的金钱会把人类公共美德消解掉,用于卖血的金钱会把慈善精神消解掉,用于爱的金钱会把爱消解掉。

在非市场领域,市场到哪,金钱到哪,哪里就没有了人性、理性、道德、美德。道德买卖的结果就是道德亏损甚至亏空。

如何解决由“道德买卖”导致的道德亏空的问题?在这方面,桑德尔没有给我们提供答案。他只是说:“市场问题最终成为一个有关我们如何生活在一起的问题。我们想要在一个所有的东西都待价而沽的社会里生活吗?或者说,是否存在着某些金钱不能买以及市场无法兑现其价值的道德物品和公民物品?”他不担心没有答案,他担心有标准答案。他不担心没有美德,他担心美德不受质疑会变成教条僵尸。

谁知道呢?也许,我们一思考,也就有了答案,这也算不是答案的答案吧。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木然 市场经济 道德 金钱 2014年03月03日 15:28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