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郑重:于丹的“精神防霾”是皇帝新衣现代版

23日,知名文化学者、作家于丹,在微博发布一条谈雾霾的文字引发网友关注,她表示“大家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出门,不和它较劲。”随后支招面对雾霾大家可以“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不少…

23日,知名文化学者、作家于丹,在微博发布一条谈雾霾的文字引发网友关注,她表示“大家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出门,不和它较劲。”随后支招面对雾霾大家可以“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

不少人纷纷质疑于丹老师这样的说法,是将雾霾这样严肃的公共政治问题置换为私人体验,并表示于丹老师的“心灵鸡汤”错解“心学”。其实,这已并非于丹言论第一次遭到“吐槽”。很多网友质疑其错用传统文化中的“心学”,有人表示,儒学至王阳明心学都强调在面临不利时不是单纯的忍,而是知行合一。

记得小时候听到一个故事“皇帝的新衣”,说古代某个国王特别喜欢漂亮的衣服,两个骗子冒充工匠,给国王做了一件据说是天下最好看最华美的衣服,说只有“诚实”的人才能看到这件衣服。于是那荒唐的一幕出现了:当国王光着身子进行亲民巡游时,万千臣民都在欢呼这件衣服的华丽,只有一个小男孩大呼一声:国王什么也没穿!

这个故事,它至少说明一个重要含义:虚荣往往会蒙蔽人的双眼,最后就是自欺欺人。就好像那个国王,光着身子胜利大游行还觉得自己很美很美。除了这个小孩,那么多聪明的人都甘愿说假话。为什么大人还不如孩子?就是因为他们学会了虚荣,学会了谄媚,学会了伪装,觉得自己聪明,不肯面对真实的事实。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马克思这段名言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这两句话就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一位的。面对雾霾——这是一种有害物质,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任何虚假的“心灵鸡汤”都是皇帝新衣的现代版。

某些科学家曾经前瞻性地指出:空气中的废气就能够改变人类的基因。欧美某些科学家一直在秘密研究婴儿怪胎的成因,经过反复而缜密地论证,怪胎现象是由汽车尾气排放的化学烟雾所致的基因突变——说的简单些,就是汽车的尾气排放造成了孕妇生出来的小孩都是怪胎!

以前很多专家认为,一些不相关的小的突变不会引发疾病。但根据精确模拟突变对人的影响,科学家发现这种突变经过变异后对人类危害很大,并且可能已经是那些即将灭绝的生物的翻版。

医学界过去认为,如果突变没有达到引发疾病的程度,我们不会在意这些小的变化,所以以前我们都认为这种小的突变对生物界和人类不会有什么影响,但现在研究发现,这种有害突变经过长时间的积聚就会严重影响人类进化。长期以来,我们都低估了由尾气排放和化学烟雾等污染造成的基因突变带来的威胁,尽管污染导致的基因突变不会立即引发疾病,但它们可以在人类一代代的遗传中不断壮大自己,引起人类不育或后代发生变异,最终毁灭整个人类的健康。

很显然,雾霾是一种有害的物质力量,只能通过科学技术来系统整治,用物质的、科技的力量来摧毁。于丹老师所谓的“心灵鸡汤”,违反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我们当然可以不让雾霾进入心里,但是却无法阻止它进入肺里,无法使雾霾不影响到身体健康。面对雾霾,我们要治理,这就要靠科学的力量,物质的力量,而不是靠心灵和意念。

我听过于丹老师的几次国学讲座,向来对于丹老师的才华是很钦佩的,于老师说的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阿Q精神等,都是国粹呀,既然是国粹,何以质疑?因为这是高度精神化的东西,面对雾霾,精神万能论大概很不实用了。说白了,这是一种对科学的消费主义解读。

我们必须看到,作为人类文化中心的科学,在当下整个文化格局下也难免不遭受挤压和抛离的厄运。当下社会,消费通过传媒的鼓吹,已经成为社会大众一种挥之不去的潜在文化心理。无边的消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弥散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寸空间,也充斥在知名学者的言行举止之中。市场经济的文化氛围,使纯粹的追名逐利获得了某种合法性。科学走下神龛,成了大众满足消费欲望的一种消遣的对象。

科学原理就是一种经典,而消费文化按照自身内在的逻辑与欲望渴求,把科学的神圣性与权威性全部打碎——对科学进行戏剧化解读,这就是消费文化对经典所取的态度。无论是科学还是文学,其经典神圣性的消解与消费化趋势,体现着现代的世俗性要求。

文化消费主义的实质是,经典作为一个淡淡的背景,被消费的欲求所掩盖,剩下的只是一种空洞的意识狂欢。于丹老师所谓的“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把本来属于科学的经典原则,以一种文化快餐的形式供人消费,是割裂经典传统血脉的文化消费行为,是一种对科学的否定和嘲弄,消解了神圣性,信奉断裂性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消费社会打发时光、填补空虚的一种方式。

所以说,于丹老师实际上是当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后现代主义式的文化名人,即利用波普艺术特点,如并置、杂合、戏仿等等手法,把科学、文化、学术、娱乐等加以重组,她所谓的心理鸡汤——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的波普文化,是个幽默剧,哈哈一笑即可,如此而已,也不必太当回事。

不过,我本人倒是佩服于丹老师的一点狂想,她毕竟还是一个有知识有实力有着广泛影响的学者,有实力才有狂想,有狂想才有胆量,有胆量才生智慧,有智慧才能聚拢人气,踌躇满志也不如下笔一言,信夫!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于丹 雾霾 文化符号 波普文化 2014年02月26日 15:48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