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谍战”小说家麦家在西方火了

似乎很突然,麦家火了,在西方。日前,素来对中国主流作家不感冒的《纽约时报》,首次对以讲述新中国革命历史故事和塑造红色谍战英雄著称的麦家给予正面报道,称其写作具有“现实意义”和“世界性”。同时,《华尔街日报》、《卫报》、《独立报》等几大西方权威报刊都对麦家即将上市的《解密》英文版…

似乎很突然,麦家火了,在西方。

日前,素来对中国主流作家不感冒的《纽约时报》,首次对以讲述新中国革命历史故事和塑造红色谍战英雄著称的麦家给予正面报道,称其写作具有“现实意义”和“世界性”。同时,《华尔街日报》、《卫报》、《独立报》等几大西方权威报刊都对麦家即将上市的《解密》英文版给予好评。

西方媒体为什么这么做?那得问他们,虽然他们不一定说实话。但是,麦家作品中带有的东方“用间”思想和魅力,会借此走红西方世界,则是可以预见的。

不管是哪国的观众读者,总会对秘密战争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很神秘。西方文学中的间谍,最有名的莫过于007,到哪儿都有美女香车,出生入死,如履平地。对手从苏联、古巴、朝鲜,到今天的恐怖分子。这是西方语境中欣赏的间谍。

我国自古就有间谍。《孙子兵法》最后一篇是《用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怎么知彼,靠情报,靠间谍。该书概括的用间五事,直到今天仍有理论价值。

但是,经过商业化包装的西方间谍,在各国都很有市场。相比之下,具有深厚用间思想和历史的中国,却在该文学创作领域长期缺位、失语,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在这个背景下,麦家填补了这个空白,他被称为“中国谍战小说之父”。

相对于早期的诸如《英雄虎胆》、《野火春风斗古城》等文学作品,麦家笔下的秘密战争具有全新的视角和现代化的叙事特点,再加上其背后蕴含的古代用间思想,其为西方读者所接受和喜爱,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谍战题材的艺术作品与政治议题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而麦家的作品之所以没给读者留下“上了一堂政治思想教育课”的印象,是因其淡化了历史真相和意识形态的纠缠,突出处理人在阴谋漩涡中的生存状态。这让作品具有了广泛的市场接受面,也许西方人对红色间谍的政治诉求不感冒,但很容易对独特的用间描写产生兴趣。

比如看《风声》,我们会发现,正面人物也会使“阴招”,正如一句电影台词:“黄飞鸿就不能骗人啊?”(《铁鸡斗蜈蚣》,1993年)。谍战片中,要获胜,不讲计谋是不行的。过去虽然可以提,但很少有具体细致表现的。而在《风声》中,“老鬼”用计转移敌方视线就很有厚黑学派的作风。

另外,谍战文学的情节发展,主要人物的行为动机很重要,做了那么多事,受了那么多苦,需要一个强大的推动力。这一点可以用麦家自己的话说明:所有的谍战片离不开“信念”两个字,支持武侠片的是侠义,而支持谍战片的就是“国家”、“信念”。

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言:“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麦家也许并没有刻意借鉴中国古代用间思想,但是他的作品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虽然似有还无,但确实是麦家得以成为麦家的大背景,这让他独特,这让他走向世界。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麦家 谍战 主流 红色 西方 2014年02月26日 14:27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