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阎连科:“炸裂”是社会发展摧古拉朽之力

阎连科,曾被认为是莫言之后最有希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之一。凭借今年力作《炸裂志》入围“年度小说”提名,网友投票一路攀升,他却表现得十分低调:“我觉得入选的各位作家人气都高于我”,并自称是个“没有粉丝的作者”。只有鲁迅有资格审判中华民族问:您在重读鲁迅时,评价他是中国最伟大…

 


阎连科,曾被认为是莫言之后最有希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之一。凭借今年力作《炸裂志》入围“年度小说”提名,网友投票一路攀升,他却表现得十分低调:“我觉得入选的各位作家人气都高于我”,并自称是个“没有粉丝的作者”。

只有鲁迅有资格审判中华民族

问:您在重读鲁迅时,评价他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原因为何?

阎连科:这是三四年前的事了,重读的是鲁迅的《故事新编》,我们谈到鲁迅,永远说他的《呐喊》、《彷徨》,但我觉得《故事新编》非常有味道,里面的很多小说非常不一样。研究鲁迅的人太多,我说不出什么新东西,但我完全认同鲁迅确实是非常了不得的思想家,他是中国作家中,最有能力审视和审判我们民族的人,在这一点上是任何人不可比拟的。一个文化人或一个作家,你可以做不到,但是不能不去尝试。我们说鲁迅从不回避现实,实际上,也得益于他那种审判的能力和胆略。作家的伟大恰恰在于,别人有的你都有,而你有的那一点别人又没有。

坑蒙拐骗是多数“万元户”必由之路

问:在《炸裂志》的首尾,您本人皆以“主笔者”面目出现,有什么考虑?

阎连科:这样写有几层意思吧,一个是这样开头,希望小说能更有趣味感;另外每一部地方志都是需要有主编的,这样写又能让读者找回一种真实感。当然还有第三层意思,这也或多或少表达了阎连科这么多年写作的某种心境吧,比如小说中的“地方志”的市长孔明亮,把阎连科写的内容一把火烧掉了,确实和我自己的写作心得有着某种非常微妙的联系。

问:《炸裂志》中的村子,从“男盗女娼”开始,所有人都是扭曲和愚昧的,但这样的村庄却不断发展,炸裂为国际大都市,您如何解读这种矛盾?

阎连科:我觉得《炸裂志》里的人不能用愚昧来形容,而是人有很多本能的东西,在某种情况下表达出来了,比如说对富裕、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举个有点简单化的例子,在八十年代初真正熬到“万元户”的有钱人,都不是我们日常中所说的实在人、老实人。而是些有能耐的、胆大的,甚至于有些蹲过监狱、抢过东西、历史上家庭成分有问题的人,他们纷纷离开家乡下海,过了几年成为了老板。当然这样举例也许有片面性,当时也还没有今天“精英”的这种概念,但这些人一定不是我们传统中所说的“本分”的人,我们的历史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欲望极度膨胀 我们三观尽毁

问:炸裂人也好,万元户也好,他们的成功是否源自偶然?

阎连科:我觉得这样的人的成功和城市的成功恰恰是必然的,但是这个发展过程,同时让中国人——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从有理想变得没有理想了,这种理想指的也许是那些乌托邦的,不能实现的愿望,从没有理想又转化成人心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欲望。

我经常说,人心被掏空的过程是分三步走的,从“美望”到欲望,欲望如今又走到“恶望”。现在人的欲望已经被简单化了,所以才会有那些极其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发生,比如有一段时间,我们看新闻每天都有这个人把儿童摔在地上了,那个人把婴儿埋在雪里了。一件事情偶然发生也许是个案,但一段时间内,如果每天都看到这样的新闻发生,那就一定不是偶然的,我们其实把很多事情都当作个案去看待,但这些事件接连发生就已经产生了它的普遍性。这些事件本身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人的“恶望”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我呢:诸多荒诞事件的出现,都源自当年“美望”的丧失?

阎连科:美望的丧失、欲望的膨胀,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转化成恶望,今天每个人对罪恶的认同感,已经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比如说,男盗女娼一直是我们道德上最抵触的东西,又比如说贪污腐败,当年一个贪污二斤粮票就觉得是很大的罪行,但今天一个人贪污一两千万,大家都特别习以为常。这就是我们对罪恶的认同感的上升。

社会越向前 人心越被掏空

问:从您的体悟来看,有无一个出路,能让人们在面对“炸裂”状态时,身心有依,跳出轮回?

阎连科:对现实来说,谁都无法逆转今天社会的焦虑,路是只有一直向前的,但就文学来说,你不可能生活是一你就写一,生活是二你就写二,在文学中,恰恰是要从人心着手的,考察这个世界,最终考察人心。

我想,今天所有的人包括我在内,都是伴随着“炸裂”非常懵懂地向前走。我们都是被模糊的人,也都是被带领的人,既不是旁观者也不是弄潮儿,就这样跟着某股神奇的怪异的力量向前,今天你看北京所有人走在街上那种匆忙,忙着上班、挣钱、买房,至于我们能不能买得起?买得起有什么意义?到底奋斗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都是看不到自己未来的人。一个人不知道他未来是什么样是很焦虑的,像一对夫妻结婚不知道他们三年以后彼此的将来,也许今天还相爱,明天就发生了变化,人和人之间都有裂痕,每个人内心都有黑洞,都有那种不可捉摸的东西,这是我们今天每个人焦虑的地方,面对现实我们是焦虑的,很多年轻人这样,很多家庭也是这样。

问:这种状态是发展速度太快造成的吗?

阎连科:因为这是一个物质的、没有方向的向前,目标是什么没有人知道,物质上也许逐渐丰富,精神上一点一点被掏空。社会越向前人心越被掏空,这和经济发展相关,以前我们有亘古不变的伦理去奉行,儒家也好、道家也好、法家也好,总是有一个伦理的限制在束缚大家,今天我们既没有伦理、道德约束,也没有完善的法律的束缚,人完全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野兽别信数据百姓生活被其绑架。

别信数据 百姓生活被其绑架

问:曾有数据表示,中国城镇人口已达55%。但很多人却身处尴尬,既在城市中没有归属,又回不到乡村。这些人的未来在哪儿?

阎连科:我希望我们永远不要被数字所迷惑,因为我们永远是被数字捆绑着,GDP有多少,人口工资增长率多少,我们的生活正在被数字的捆绑与欺骗中间,这55%的数字也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它和真实有巨大的差别。

当我们说到城镇化的时候,不是指一个房子、一个户口就实现城镇化了,不然国家用一天时间宣布,国家都是城镇户口,那我们就没有农民了吗,这和城镇化没有直接联系,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我想农村城镇化的道路,不应该只是解决一个住房、一个户口、一条道路,或者是从山上搬到山下,它应该从根本上让人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即使你有了上海户口、北京户口,生活方式没有变化,也并不代表你是完成城镇化了的人。

我经常说,我们每天不光想听到我们有多么富裕,更想听到的是,究竟还有多少贫困的人口,贫困人口生活的状况,我希望每天公布的是贫困人口减少了多少,而不是说富有的人增加了多少。我想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别,富裕人口增加,并不等于贫困人口的减少。

中国历史唯英雄 九成民众无面孔

问:《炸裂志》中,从英雄人物孔亮捡到印章,到女主角朱颖带领一群女子聚拢财富,能发现主角感很强。但大多数非主角人物,却面目模糊,仅为一个个符号,完全被主角所牵引。这是为何?

阎连科:考察我们今天中国的现实,不也恰恰是这样的吗,即使我们今天有15亿的人口,90%的都是面容模糊的人,而真正被我们知道的只是一少部分人。

经济发展的时候,我们会知道公布了富豪榜多少人,说到英雄时就永远只说那几个领军人物,其他的人都是基数。

比如我们会说有两个亿的农民工每年在城里打工,这些人都是面容模糊的,比如当我们说城市的边缘人口对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这些人也是面容模糊的,我经常说,中国是一个大多数人被模糊的民族和国家,大多数人不是主角,都是被模糊化的配角,这是我们的一个现实。

问:这是大众渴望或媒体舆论所致吗?

阎连科:我想这和媒体、大众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有史以来一直是这样的,我们的民族史一直就是楷模的文化历史。我们永远在塑造各种各样的楷模,用楷模再带领着民众向前,带领历史的方方面面。这些楷模不是生活产生的,而是被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塑造出来的。

比如我们需要雷锋,雷锋就产生了,需要青天,包青天、海青天就产生了,我们的民众确实都在被这些楷模所引导,今天我们希望富裕,那么楷模就是那些富豪、合伙人。但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实体的人,他做出了什么成就并成为楷模,这样的人很多,但他们没有成为楷模的机会。

问:美国也有超人、蝙蝠侠这类的被民众崇拜的英雄,这和您说的“楷模文化”有什么不一样?

阎连科:美国的文化对个体极具尊重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则是对个体进行模糊的。换句话说,美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个体英雄,我们会出现的是民族英雄。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美国斯诺登事件,无论他将来会被定性成为英雄,还是别的什么,毕竟他是注重个体的代表。美国人即使成为英雄,那也是个体的英雄。我们则英雄希望对民族、国家有利。

为什么我们没有树立过最成功的律师的典范?这些维护个体权益的楷模,是我们最需要的,也恰恰是我们所缺乏的。

问:英雄能带领我们步入天堂,也能带我们走向地狱。如何避免后一种情况?

阎连科:世界都是这样的两面,当他成为英雄你欢呼他,真正欢呼他的时候他一定会把这个民族带到另一个方向去,任何一个民族都是这样,希特勒是这样,斯大林也是这样,中国很多情况也是这样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两面的,没有什么可以回避的。我想,一个不需要英雄的生活状态,那可能才是幸福。当一个民族永远需要英雄的带领时,那将是非常可怕的。

“炸裂”是社会发展中摧枯拉朽之力

问:您给村子命名为“炸裂”,从村子到城镇飞速膨胀用了30年,恰与改革开放时代背景相重合。改革开放30年也是“炸裂”前行的?

阎连科:今天的中国同样如此,即便你坐在家里,每个人脚下仍在飞奔向前、无可阻挡,这种无可形容的状态只有用这“炸裂”两个字可以表达。

飞奔向前的不光是发展速度,还有每个人内心的分裂,上下级关系的分裂,一个关系阶层和另一个关系阶层的分裂——所有的分裂,都在这短短的30年里完成了。

问:从这个角度来看这30年还是非常有成效的?

阎连科:不能用成败划分这三十年,就像小说呈现了你对现实的认识,不能说三七开或是二八开,这不是一个量化的过程,而是呈现的过程,一个作家表达对现实认识的过程。

必须承认这个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必须承认这个社会让很多东西的扭曲,这个小说写了我们整个社会蓬勃、扭曲而不可阻挡的脚步。但是它也同时表达了作家乃至于很多读者对世界的焦虑和不安,谁都不知道这个世界要到哪里去,结局是什么样。包括我们提到的的“军粹”,“军粹”是这个社会内在巨大的黑洞。

比如小说里“老三”代表的这种力量,他的寓意性和暗示性都非常强,但是你一定要说清他是什么似乎又摸不透,但你会感受到这个力量所包含的那种摧枯拉朽的东西,今天的中国是有一股摧枯拉朽的力量的,我们不知道这是什么,也许是权力、也许是我们的意识、也许是时代无可阻挡的车轮,这种力量来自哪里、走向哪里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我们都能感受到它,每个人都被这种力量裹胁向前、向左或者向右。就像一辆火车奔驰向前,我们都在这个火车上,跳下来是死亡,走下去什么结局不知道。《炸裂志》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力量。

新土改“国权”和“民权”谁更高?

问:很多媒体和学者都在热议,是否应赋予农民出售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以您对农村的了解,现在的农村是否会欢迎这种政策?如果农民离开了土地,他们还剩下什么?

阎连科:我不太懂这些东西,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我就不太了解了,大家讨论的是,当农民面对经济压迫,把土地卖出去会变得一无所有,但是还有一点,你不卖使用权也是一无所有,土地也不是你的,你只是租赁国家的地而已。

农民拥有土地是必然必须的,但是农民交易土地会出现什么情况我无法预料,我想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如果明确了农民有卖的权利,当然很多人可能会出售,但他们也可以说,我拥有这个土地的使用权,我不卖凭什么让我拆迁?国外有房子在公路中间不肯卖,公路就要拐弯的案例,这是土地所有者的权利,我们允许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又比如,加拿大要修个地铁修了60年还没有修通,因为居民不想听到嘈杂的声音,我们会觉得凭什么少数居民的需求就让一个国家的地铁发展停滞,但是也不应该忽视那一片居民的权利。我们还是要相信某种权利应该高于另外一种权利。

这是很复杂的问题,不要只考虑到把土地卖掉农民就什么都没有了,他们今天没有这个权利也是一无所有,也要考虑到,如果这使用权是农民的,农民就不光有卖的权利还有不卖的权利。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城镇化 阎连科 炸裂 土地 2014年02月26日 10:43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