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剧场里说实事 嬉笑间插讽刺

随着相声《满腹经纶》的一夜爆红,苗阜、王声二人的名字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两位80后相声演员坚持着传统,摒弃了四处泛滥的网络段子,凭借着他们厚实的的文化素养,树立起独特的风格。成名前的辛酸和努力,是他们成功的奠基石。有人评价他们是相声界不可忽视的新星……相声可讲“新三俗”问:巩…



随着相声《满腹经纶》的一夜爆红,苗阜、王声二人的名字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两位80后相声演员坚持着传统,摒弃了四处泛滥的网络段子,凭借着他们厚实的的文化素养,树立起独特的风格。成名前的辛酸和努力,是他们成功的奠基石。有人评价他们是相声界不可忽视的新星……

相声可讲“新三俗”

问:巩汉林点评你们的相声属于俗中带雅,雅俗共赏。你们如何看待相声中的雅和俗?你们是怎样把雅和俗结合起来的?

苗阜:我负责俗,王声负责雅,因为王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声中本来就有俗文化,市井文化,但是俗要有个度。之前老提到“三俗”的问题,什么叫三俗?三俗就是低俗、媚俗、庸俗。我们也反感,真心反感。因为那已经突破底线了。很多观众都不敢乐,他觉得乐的话就拉低了自己的身份,而且我们自己说了那些三俗的段子也隘口。但是往往相声又需要三俗,需要什么三俗呢?需要的是民俗、风俗和通俗,达到这三俗其实就是雅。很多传统相声都出自古典的笑话书,比如《笑林广记》一类的,都是过去的文人写的,它有中国人特有的幽默。但是作为相声这种传统艺术来说,又不能埋得太深,高雅一点的幽默,老百姓有时候接受得慢,他得琢磨一下。所以我们就得思考,怎样加一些雅一点的包袱。雅俗之间的结合不好说,但是首先得守住底线。第二是想办法在内容当中加进去国学等等这一方面的知识。

问:《满腹经纶》一夜爆红,而且这段相声没用网上的段子。但你们平时在创作时,会关注网络上的素材吗?

苗阜:会。要说网上的段子一点都没有,那不可能。现在网上高手如云,逗笑的段子层出不穷,素材很多,就看你怎么去用它。一段相声创作出来,把网上新鲜的东西加进去,它就能锦上添花,但把这些东西抽出去,这个相声段子照样是成立的,那这个作品就是成功的。加进去之后你再把这些东西抽出来,这个作品塌了,那就是不成功的。

其实在相声中,表演占的成分非常大,这就是为什么同一段相声,这个人说就很好笑,那个人说就不可笑。这其中有表演技法的问题,还有语言结构的问题,包括两个人配合以及默契的东西。我们表演过程中,会有很多失误,但是但是要把失误快速变成包袱,我们叫“现挂”。用“现挂”把失误拉回来,说不定效果更好。我和王声的这种默契是源于长时间的合作。我和他从小就在一块,我俩是小学同学,他大学毕业以后我们又重新组合在一起。一眨眼这么多年了,我们就没分开过。我们两个说传统相声居多,很多段子都是由传统相声修改过来的。相声最重要的得是从语言上下工夫。

问:这种素材的借鉴是怎样体现的?

苗阜:传统的说法,三翻四斗,铺平垫稳,过去的相声讲究这点。我今天说出一个话,我能缝回来,什么叫能缝回来?看似我胡说八道,但是捧哏的帮着圆回来,这就是缝回来。现在我觉得很多演员,就是一个包袱,一个笑话扔出去就不管了。相声你得合理啊,过去老先生给我们上课老说一句话,说相声得说讲理的相声,如果相声不讲理,那它什么都是错的。看似搞笑,但人们却记不住。你看马三立先生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包袱,但是他前面铺得很平,他的作品绝对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样才能出效果。就算仔细推敲,它也不会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我觉得相声不应该穿插过多的跟语言无关的东西。说学逗唱有一些技巧可以展示,但是不能成为主体,还是应该以语言为主体。过去老先生解释什么叫相声,形于相而发于声,第一主要是看表情,表情就是相,什么是声,就是话语,哪快,哪慢,哪抑,哪扬,这都是过去讲究的一些技法。老先生讲为什么要穿大褂,并不是说那个历史时期留下来的。过去的大褂全部挡着手指,什么都看不见。你站在这儿如果没有特定的动作,人是不动的,就是只有面部表情。然后在表演的时候,有动作的时候,相声演员会刻意的把这个袖子扁上来,扁一半,我们叫龙抬头。整个全扁上来是打快板的,方式方法不一样。

真正的中国相声都是讽刺相声

问:现在很多相声为了显得贴近现实生活,会在里面加入一些时事,甚至进行讽刺。你们怎样处理这一方面的内容?

苗阜:我们也会有,尤其是在剧场演出时,肯定会涉及老百姓关心的时事。但不是在剧场的时候,因为有限制,我们也会回避,毕竟在更大的平台上要收敛一些。

但是相声本来就是一个讽刺的艺术。过去真正的中国相声其实都是讽刺相声。中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相声作家,夏雨田先生,从他开始才有了所谓的歌颂型相声,他是中国歌颂型相声第一人。但是歌颂型相声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才非常有用。问题是相声本来就是市井文化,你让它歌颂,时间长了恐怕就变了味。这两年不光是相声,整个小剧场市场都在复苏。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也需要再提高。尤其在压力这么大的一个社会之中,急需要把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

问:会考虑通过网络形式把讽刺性的相声展现出来吗?

苗阜:会的,因为我们在剧场演出,会针对当下时事发表评论。这样很容易和观众之间产生共鸣。但是这不会成为我们的主线,因为这种段子留不下来。我们希望创作出一批可以留下来的经典段子。比如《满腹经纶》这个作品演了不下几百场,原来最开始设计的一些东西已经去掉了。最早这段相声时长很长,后来拆成了好几段,因为电视台有时限的限制。

问:现在还有一种当红的语言类节目——脱口秀。你们认为它和相声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苗阜:相声是文学作品的构架。我在设计结构,设计人物,设计形态,设计事件,这是我们设计的。脱口秀是以时事评论和现场反应为主的。它不用提前做太多的设计,可以把当下的素材拿过来。但是相声必须体现设计,你得提前构架它。脱口秀不需要,因为它的时效性特别强。

王声:人家脱口秀也是有这个特点的。西方脱口秀中的美式和英式还不同,他们构成包袱的方法也不一样。只不过他们这个设计更多根据演员自身。脱口秀明星抖包袱有个人的偏好,有的就习惯用政治性的。如果是一个传统相声的话,他的本子是固定的,那95%以上的台词都是要按照本子说的,这跟让演员自己写是有区别的。所以不管是包袱的构成,还是对喜剧的理解,其实都殊途同归。

问:你们会不会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而去做一些改变?

苗阜:其实我们更希望用相声去引导别人。过去的相声,比如每年春晚的相声或者小品,里面搞笑的台词可能会成为一年的热词。现在反过来了,网络流行的段子会引领相声。我们更希望我们创作的东西让大家觉得好玩。

“包袱儿”以观众的标准为标准

问:当初二位是怎么分配捧、逗的角色的?在表演中经常会出现“现挂”,如果一方突然灵感一现,说出了一个设计时没有的点,该怎样配合?

王声:我不理他。这个词儿没有,我就不理他。(笑)

苗阜:王老师会“缝”,他逮我,一逮一个准。(笑)

问:你们在相声创作中是如何分工的?又是如何在表演中把它扩充得更好的?

苗阜:我们俩基本上是作品成形之后才落笔,很少有写好东西之后再照着本子念的。我们的创作就是摸爬滚打,真的是在台上与观众一起摸爬滚打出来的东西。

问:对观众来说,他们可能不太喜欢事先写好的东西,更喜欢演员在台上的临场发挥。所以你们这些经典的包袱,是怎样得来的?

王声:真是在几百场演出中,费了成百上千个包袱,才总结出来这么几个经典的。

问:你们如何解决在创作或者表演时遇到的分歧和矛盾?

苗阜:我去抽根烟,他去喝壶茶,回来继续研究。

问:你们有没有协商过需要以谁的意见为主?

苗阜:没有。

王声:这得看台上的效果啊。相声这个东西就得上台看,谁说了都不算。今天可以用你这个包袱,明天可以来我那个包袱,看哪个效果更好。哈哈,这是要以观众的反映来决定。

苗阜:我们俩在创作节目上没红过脸,有时候也有小分歧,不过我们说好了,有分歧的话,那就必须上台试试看。所以我说所有的包袱都得见观众。上台了你就会明显感觉到,相声这个东西你差半口气都不行,拿捏不好火候就会失去笑点。所以我们不光是包袱的设计,还有包括气口,这儿怎么顿一下,那儿怎么能不停顿,对这一方面的讨论也很多。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相声 三俗 满腹经纶 马三立 2014年02月26日 10:1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