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张爱玲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男人

没办法,天才常常就是无礼和凉薄的,因为温厚这东西,需要很多的敷衍功夫。若把精力用在这上面,不但耗费时间,更磨损心性。以张爱玲为例,若是她花很多工夫去凑趣帮闲,就无法再保持她天才的清明、敏锐、独立。虽说文人相轻,张爱玲和宋淇夫妇却有着一份令人感动至深的友谊。从他们的通信看,宋淇夫…



没办法,天才常常就是无礼和凉薄的,因为温厚这东西,需要很多的敷衍功夫。若把精力用在这上面,不但耗费时间,更磨损心性。以张爱玲为例,若是她花很多工夫去凑趣帮闲,就无法再保持她天才的清明、敏锐、独立。

虽说文人相轻,张爱玲和宋淇夫妇却有着一份令人感动至深的友谊。从他们的通信看,宋淇夫妇为张爱玲做了太多的事,张爱玲几乎每一封信里都在说她的感动。然而,天长日久,亦有误会滋生,有一次,张爱玲给宋淇的回信里说:Stephen(宋淇英文名)不要说“有事有人,无事无人”,显得见外。

可以推想,之前一定是宋淇数落她“有事有人,无事无人”,也就是吾乡说的“用得着人可前,用不着人可后”,形容人势利现实。

这话有点重,当时我就看得一惊。但再想想,这话落张爱玲头上,倒也不算奇怪。想想张爱玲和夏志清的关系,大致可以了解。

张爱玲与陈世骧的恩怨

夏先生对张爱玲真是一句闲话都没有,他也不觉得张爱玲对他冷淡对他不感恩。其实张爱玲在美国的工作大都是夏先生给她找的。她到雷德克里夫(肯塔基州)也是夏先生叫她去的;然后她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接庄信正的工作,也是夏先生介绍的……她要请陈世骧帮忙,托庄信正给陈世骧送弹词。

1967年,张爱玲寄了部木板函装的《梦影缘》到庄信正办公室,托他送给他的顶头上司、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的中国文学教授陈世骧,后来还送了一部线装的《歇浦潮》。当时陈世骧负责中国研究中心的一些项目,张爱玲申请基金什么的,会请他做自己的推荐人。

张爱玲认识陈世骧已有数年,谈不上有多少交情,彼此印象倒还好,1969年,当庄信正离职要去私立南加州大学任教时,夏志清建议他推荐张爱玲接替自己的职位,陈世骧和张爱玲都欣然接受。

那个工作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研究中国的情况,搜集新名词,形成报告。按说,这对于张爱玲来说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但两年之后,她竟然因为不称职被陈世骧解雇。

张爱玲事后写信给夏志清,口气如《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她说陈世骧让她搜集新名词,不幸这两年没有出什么新名词,最后敷衍般地附了两页名词。两人又有一些语言上的误会,最后不欢而散。

在张爱玲看来,之所以有这么个结果,是交给她的工作没法完成外加两人沟通不良。但对两人皆有了解的夏志清却认为,一切并不这么简单。陈世骧对张爱玲的不满,其实是,她去他那儿走动少了的缘故。

张爱玲其实是知道如何讨人欢喜的

他不认为陈世骧当真让张爱玲搜集新名词。张爱玲是个作家,让她仅仅搜集新名词太大材小用。只是张爱玲的前任庄信正曾经附了十二页的词语解释,非常的新颖有趣,陈世骧因此在最初强调了一下新名词,但也就那么一说,张爱玲不必当成圣旨的。就算她当了真,后来发现弄不出来时,也可以去找陈世骧沟通,看有无别的思路,但张爱玲竟没有。

夏志清替张爱玲解释说:“爱玲偏偏是个最shy,最不会和颜悦色去讨人欢喜的人,吃了很大的亏。”

张爱玲真的不会和颜悦色讨好人吗?张爱玲也曾送过陈世骧小礼物的嘛。夏志清的夫人王洞说得爽快:“譬如说她会送礼给陈世骧,但是拿到这个职位后马屁也不去拍了。陈世骧跟夏先生不一样,陈世骧喜欢热闹啊。所以慢慢的关系就淡了。”

夏志清说了,陈世骧是个热心人,热心人却也最容易心冷,他“晚年似较寂寞,喜欢朋友、学生到他的‘六松山庄’去坐坐,听他的高论”。张爱玲当初送他礼物时,他一定当她很懂事,见了面也一度“甚为相得”,他对她有所期望就在所难免。现在,她谋到职位后,立即变得冷淡,让他很难不觉得张爱玲过于势利凉薄。

张爱玲肯定不是个不谙世故的人。当年在上海,周瘦鹃发表了她的处女作,她特意请他到家里喝茶,虽然在《小团圆》里,她说是姑姑力主,但她拒绝得也不坚定;她到美国后主动结交胡适,资深粉丝的热切之外,亦有期待提携之意,可惜那时胡适自己亦晚景萧索,纵然对她激赏,说到提携,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王洞也说,她还请其他能帮助到她的人吃饭,也许是硬着头皮顶上去的,但也说明,她在有求于人的时候,是可以对人热络的。陈世骧不能释然是因为这个,宋淇的不能释然也因为这个。

天才需要被欣赏和包涵

但也有特别看得开放得下的人,那就是夏志清。

按照江湖说法,夏志清对张爱玲有大恩。张爱玲在六十年代的再度走红,很大程度上与他《中国现代小说史》里对其推崇有加有关。在这部英文版的汉学著作中,他将这位当时尚未得到普遍认可的作家,排到鲁迅之前,甚至大胆断言: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秧歌》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不朽之作”。

有人说,若是没有他,也许我们还要再晚很多年才能认识张爱玲。

他起码算是她最重要的义务推手。那年他带女朋友陈若曦跟她见面,请她吃饭却被她拒绝,全然不管夏志清会在女友面前失了面子。

后来他帮她找工作,帮她在皇冠出版公司之间牵线搭桥,使她后半生生计有所着落,甚至,把她的小说拿给并不熟悉的同事看求推荐。张爱玲从未像对陈世骧那样,精心地送他什么,最多不过是让他在自己的报酬中扣一部分,给孩子买点东西,而夏志清,无疑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有天张爱玲高兴给了他电话号码,他没敢打过去,等他想再跟她要她的新号码时,她表示不愿意再给他了,似乎防止他找上门来;后来张爱玲很少拆看他的信,看了也随手丢失,她的小说在某刊物上发表,他帮她讨要稿费,还要那总编一道写信给她,寄希望于其中有一封能幸运地被她拆开。

他解释陈世骧为何不能理解张爱玲:“作为一个主管人,他只看到她行为之怪癖,而未能欣赏她的文学天才和成就,去包涵她的失礼和失职。”换言之,他一直理解包涵张爱玲的原因,是他欣赏她的文学天才和成就,哪怕她再无礼他也不会介意。

和逢迎敷衍相比,冷淡疏离或许才是尊重

没办法,天才常常就是无礼和凉薄的,因为温厚这东西,需要很多的敷衍功夫,若是把精力用在这上面,不但耗费时间,更是磨损心性。以张爱玲为例,若是她花很多工夫去凑趣帮闲,她就无法再保持她天才的清明、敏锐、独立。那凉薄,也是对她的天才的保护。

所以,他体谅了她的一切无礼。这是真正的相知。夏志清知道张爱玲是个天才,张爱玲也知道自己是个天才,在共同呵护张爱玲的天才这方面,他们目标一致;而张爱玲对于夏志清的冷淡,是真正的尊重,逢迎敷衍固然令人愉快,其实也说明,在对方心中,你是一个可以用谀辞来控制的人,对方看不起自己的时候,也看不起你,倒不如这种真心实意的疏离。

不由想起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管仲与鲍叔牙一道做生意,赚了钱,管仲总是自己拿大头,分给鲍叔牙一小部分,外人对此很不以为然,鲍叔牙说,管仲家中困苦,他比我更需要钱。人们又去找管仲,管仲也很坦然,说,我家里比鲍叔牙穷,我很需要钱。

表面上看,鲍叔牙过于仁义而管仲太不够意思,然而这才叫相知。所谓相知不只是理解你所有的好,还是对你所有不那么好的地方不怀疑。这一点,比写42页文章褒奖一个人还难,这一点,没有人比夏志清做得更好。

看张爱玲的一生,来往较多者,大多弄得恩怨交集,与夏志清,却是有恩无怨,这是因了夏志清的赤诚,也因了他难得的坦然天真。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张爱玲 包容 知己 理解 2014年02月21日 16:53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