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造纸术的起源并非来自于蔡伦?

“纸是记忆的盟友,保存着昔日历史。”在电子媒介正盛的年代,却有人走一趟纸的追溯之旅,追踪研究关于纸的故事,写书向纸张致敬。由法国政治家、经济学家暨畅销作家艾瑞克欧森纳(ErikOrsenna)所著的《纸之路:一个老书虫的纸文明溯源行旅》(Surlaroutedupapier),是一部从纸出发,结合人文背景、…

“纸是记忆的盟友,保存着昔日历史。”

在电子媒介正盛的年代,却有人走一趟纸的追溯之旅,追踪研究关于纸的故事,写书向纸张致敬。

由法国政治家、经济学家暨畅销作家艾瑞克·欧森纳(ErikOrsenna)所著的《纸之路:一个老书虫的纸文明溯源行旅》(Surlaroutedupapier),是一部从纸出发,结合人文背景、历史资料与旅途见闻的游记。

纸有更多故事

艾瑞克·欧森纳本名艾瑞克·阿尔努(ErikArnoult),为法国知名政治家、经济学家及畅销作家。曾担任研究员,专长国际财经和发展经济课题,曾于巴黎第一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任教。1980至90年代活跃于政坛,曾是米特朗总统的文化顾问;2000年担任希拉克总统的国策顾问。欧森纳出版多部著作,以《洛桑生活》赢得罗杰尼米耶奖,以《殖民博览会》获龚固尔文学奖,也获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2006年,《棉花国度之旅:全球化简史》同时获得尤里西斯报道文学奖和经济学类丛书奖;2010年出版的《哥伦布行动》则是以海洋为题的历史小说。

本书的创作缘起还真有趣。艾瑞克·阿尔努曾投身电子纸研究,发行过法国第一具电子阅读器,但眼见电子媒介日益兴盛,他若有所失,决定踏上旅途追溯纸的过去与现在,写下这部向纸张致敬的作品。本书也是作者试图从纸切入的全球化简史。

作者认为,“作为记载历史的工具,纸比其他材质有更多的故事。”在本书前言,他充满敬意地说:“我心想我从来没感谢它。然而这些年来多亏它,我才能阅读无数的书籍。如果我的生活里不再有阅读,或是如果我从没阅读过,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近60年来,我每天早上在它的背上辛劳笔耕,写着我的故事。如果我不再写我的故事,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并非蔡伦发明造纸术?

艾瑞克·阿尔努并没有以纸专家的态势说纸,而是从多元面向看待纸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意义。为了谈论纸,艾瑞克·欧森纳环游世界一圈,循着纸走过的路,探索纸的历程。

这一趟“纸之路”以中国丝路为起点,他去了乌鲁木齐、吐鲁番、敦煌,接着来到乌茲别克、意大利、印度、加拿大、巴西等地,绕了地球一周之后,从不同角度探讨纸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的角色。本书从包装用纸,谈到书本中的纸页等各种用纸,书中也谈及许多引人入胜的有关纸的趣闻軼事。

本书从蔡伦发明造纸讲起。作者拜访法国远东学院院长戴仁,这学者告诉他,很多人认为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其实不然。“有考古学家在一些陵墓和田野调查时发现了年代更久远的纸,有些纸甚至可追溯到西元前二世纪。考古学家的发现与年代的考证,推翻蔡伦发明造纸术的理论。”

戴仁认为,这些古纸是用磨碎的植物纤维制成,主要是麻类植物,也有以亚麻、竹、桑树树皮做成的。

说到在中国哪里生产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纸?戴仁答,“如果说多数发掘到的纸集中在北部,沿著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戈壁沙漠边缘的丝路,那是因为那里气候干燥。纸看似脆弱,其实坚固耐用,抵抗力特别强,唯一的天敌就是湿度。”

因为戴仁这番话,欧森纳走一趟自孩提时代就一直梦想能走一趟的丝路。

戴仁还告诉欧森纳:“丝的汉字是由两个‘糸’的部首组成;纸的汉字组合左边也是部首‘糸’,右边则加上声符‘氏’。由于‘氏’这个部首,我们得以区别丝和纸。从这儿可看出中文的智慧:丝和纸非常相像,不是吗?人类在纸上记事之前,就是写在丝上面。在世界各地,丝一直是最高贵的布料,但同时,仍见人们以涂油的纸缝制衣服,所以可以说纸是比较低调的丝。”

雨果与普鲁斯特手稿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也到巴黎国家图书馆手稿部门,看到作家如雨果的手稿,其中《笑面人》《海上劳工》还是雨果流亡时写的。另外如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之最后一部《重现的时光》的手稿也为巴黎国家图书馆收藏,通过这些手稿,作者走进了作家的私密世界。

欧森纳发现,雨果写稿时对纸的颜色有选择,写《海上劳工》时只用白纸写稿,创作《悲惨世界》时一定想办法找蓝色的纸才写稿。同时,雨果在每次写作计划前买的纸张,数量似乎决定了书的页数。他在1866年4月完成《海上劳工》手稿时曾写:“我两年半前买的查理纸张的最后一页,刚好用来写这本小说的最后一页。”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纸的往昔”,第二部分是“纸的现在”。书中不少有关纸的历史与故事,例如公元前二世纪中国发明了纸;四世纪前后纸开始从中国传入朝鲜、越南;八世纪,一场怛罗斯战役,阿拉伯人惊叹之余决定非用纸不可;12世纪欧洲有了第一座造纸坊。纸在欧洲曾被视为恶魔之物。

第二部分是“纸的现在”,强调纸的宏观认识,例如世界上有哪些产纸的国家?这些国家各自生产什么类型的纸?作者为此走了一趟加拿大三河镇、拉杜克,还去了俄罗斯、瑞典,寻访来自冰天雪地的纸;再飞印尼廖内省走访世界上最大的纸浆厂。艾瑞克·阿尔努的“纸之路”从亚洲开始也在亚洲结束。

作者说:“我对纸仍深具信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渴望有个慢活、静思的小世界,只有纸能满足这样的渴望。”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电子纸 文化 丝路 书虫 媒介 2014年02月21日 16:03   [查看原文]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0)
(0)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关注优府网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