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张鸣:中国商人很矜持

大概在古罗马时代,中西之间就有贸易往来了。东西方恰好在同一时段,出现了两个巨大的帝国,一边是罗马,一边是汉朝。彼此也不是不想交往,但两个帝国山川阻隔海洋阻隔,还有中间人的阻隔,一直都没碰着面。从那时起,中西之间的贸易,一直由中间人来操办。先是安息人,后来是阿拉伯人,每当中国人或…



大概在古罗马时代,中西之间就有贸易往来了。东西方恰好在同一时段,出现了两个巨大的帝国,一边是罗马,一边是汉朝。彼此也不是不想交往,但两个帝国山川阻隔海洋阻隔,还有中间人的阻隔,一直都没碰着面。从那时起,中西之间的贸易,一直由中间人来操办。先是安息人,后来是阿拉伯人,每当中国人或者西方人想要亲自来往的时候,中间人就会采取各种手段将之吓退。所以,无论丝绸之路上一骆驼一骆驼的丝绸,还是海路上一船一船的瓷器,居中主导的,都是中亚商人,这些人,也有定居或者半定居中国的,在汉唐,被称为胡商,在元朝,被称为色目人,跟统治民族蒙古人关系好的不得了,社会等级很高。

中西之间的贸易,总的来说,西边的积极性要高些。所以,各种面目的胡商来的就多,隋唐和宋朝的都市里,熙攘来往的,尽是些高鼻深目而且虬髯的家伙,害的我们的唐三彩里,也尽是这样的形象。中国的传奇小说,也一直都在传诵他们的神奇,如何慧眼识货,如何出手阔绰,还外带守信用。这种现象,反应在贸易上,就是西边要中国的货多,而中国要西方的东西少。在前工业化时代,国际贸易交易基本是是以货易货,但东方的出产,西方要的多,而西方的出产,东方要的少,是会影响交易热情的。更关键的是,西方的产品,中国人拿到之后,很快就会消化,自己生产,而东方的出产,西方却长期造不出来。丝绸和瓷器,西方人喜欢的不得了,但就是弄不出来。好容易打听到丝绸是蚕吐的丝做出来的,但即使把蚕种弄了回去,如何养蚕,植桑,缫丝,纺织,也个个都像巨大的拦路虎,怎么过也过不去。瓷器就更玄,欧洲直到18世纪初,才有一个叫伯特夏的人发明了一种玻璃不像玻璃、瓷器不像瓷器的的东西,这种洋瓷器才勉强可以充数算作瓷器。反过来,外面传进来的东西,无论是作物,西瓜、胡麻还是玉米番薯。还是器物,乐器还是棉布,只要你有,我都会有。更要命的是,西方人眼里的稀罕物,在中国一点都不稀罕,丝绸也好,瓷器也罢,都可以大量出产,后来,这样的物品,又多了一宗茶叶。而西方人,偏偏是越来越喜欢这些东西。

这样一来,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商人就变得很矜持起来了。偶尔走出去做生意的中国商人,在西方商人眼里,很不职业。只是把货物摊开,定好价格,等人上门,不推销,也不还价,一副爱买不买的架势。双方言语不通,全凭手势交易,但中国商人,只收金银,从来不买别人的东西,货卖光了,拿钱就走人,真真气煞人也。当然,这样牛气的商人,一般说来,前提是他的货基本上不愁卖。当年来到中国交易的胡商,除了带金银之外,能被中国人接受的物品,就只有中国稀少的象牙和犀角这类稀罕物。了解这一点,你就可以明白,为何缺少象牙,根本就没有犀牛的中国,能留下了和出土那么多象牙和犀角工艺品。14世纪的一位佛罗伦萨人,写了一本经商手册,谈到契丹(指中国)时,总是告诫人们要带够金银,从不张罗带什么西方的什么特色的货物。

后来,16世纪西方地理大发现,中亚人的贸易中间人地位瓦解。来到中国的西方人,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而后是荷兰人,再往后是英国人。他们的贸易困惑就更大,一方面,由于殖民地的掠夺,欧洲的手工业革命,刺激了欧洲的消费,尤其刺激了贵族和富人对于东方物品的强烈爱好。但日益强大富庶的西方,却依旧拿不出什么东西,可以跟中国交换的。由于中国货需要量超大,此前的象牙犀角什么的,根本不足以应付,只能付硬通货。好在被发现的美洲,秘鲁的波托西有富银矿。而欧洲人发明了用水银提炼白银的方法,使得白银的生产大规模增加。于是,西方的商船,就从秘鲁运了白银,来到中国买商品。等到英国人来主导贸易的时候,他们的国民已经养成了喝下午茶的好习惯。茶叶,变成了从中国进口的最大宗商品。但是,没有别的办法,也只好用白银买,还搭上了部分出非洲黄金海岸出产的黄金。有人说,美洲的白银支撑了差不多两个世纪的中西贸易。

17、18世纪的中国人,跟以往一样,不需要西方的产品。倒未必是中国人都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销不对路。作为日常消费品的羊毛制品,不合中国人的口味,一些顶尖的产品,比如《红楼梦》里提到的贾宝玉穿了、被晴雯补好的金孔雀毛的大氅,也只有北方的少数贵族才有需求,少的可怜。大量富人集聚的南方,这样的东西,一点销路都没有。西方来的钟表,倒是抢手。可惜这样的物品,在当时的西方,也是手工制作,出产量不大。而且,中国的工匠,很快就学会了仿制,作为皇家和少数富贵之家的摆设,有点也就行了,这样少量的进口,根本抵消不了大量的茶叶和丝绸。在明朝末年,由于满人的压力,朝廷一度发展起购买西洋火炮的热情。但随着明朝的覆灭,兴起的清王朝,面对的敌人都是武器层次低的游牧人,这样的热情也消退了。

进入19世纪之后,英国人在印度发现了罂粟制成的鸦片,在尝试着把这种毒品输入中国之后,意外地发现,中国人非常喜欢。其实,中国人知道这种东西,宋代方勺写的《泊宅篇》,就记载了国人用罂粟治疗腹泻的事。但是,中国人一直不知道这种植物,还可以割出浆来制成鸦片。恰恰这样的技术,缅甸和印度人掌握。于是成瘾的毒品鸦片,逐渐取代了美洲的白银,成为交换中国茶叶丝绸的对等货物,直到中国人出不抵入,只能用自己的白银来换鸦片了。

到了这个时候,中国商人的矜持,也就逐渐没了。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中国政府要禁烟,英国人打了一场鸦片战争,从此,中国变成了鸦片的乐土,战后,鸦片进口量猛增。顽强的中国人,不久还是将之本土化了,自己出产的鸦片比如云土,质量据说已经超过了进口的公班土(印度鸦片)。只是,西方来的工业品,逐渐站稳了脚跟,富裕的中国人用洋货,慢慢成了习惯。中国商人,就再也矜持不起来了。



(文化责编:赵雅敏 )
标签:中西贸易 商人 丝绸之路 张鸣 矜持 2014年02月21日 09:15   [查看原文]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0)
(0)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关注优府网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