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从日本人和中国人的骂人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人都熟知的一句日语是“八嘎丫路”(日语写作“马鹿野郎”)。过去我到中国旅行时,曾在火车上给一位农民模样的大爷让座。这位满面笑容的大爷冲着我来了一句:“谢谢啊,八嘎丫路。”当场我就尴尬得要死。也不知道是因为他讨厌日本人才这么说,还是他觉得“八嘎丫路”是日本人常用语,所以才这么…

    中国人都熟知的一句日语是“八嘎丫路”(日语写作“马鹿野郎”)。

过去我到中国旅行时,曾在火车上给一位农民模样的大爷让座。这位满面笑容的大爷冲着我来了一句:“谢谢啊,八嘎丫路。”当场我就尴尬得要死。也不知道是因为他讨厌日本人才这么说,还是他觉得“八嘎丫路”是日本人常用语,所以才这么讲。这对我来说至今是个谜。

只是,“八嘎丫路”在日本一般用于上司训斥部下,或者父母教训孩子的时候。即使被别人这样说也不会觉得非常受伤害。翻译成中文是程度较轻的骂人话,类似于“傻瓜”。

过去我在上海曾经跟出租车司机吵过架,他们总是故意绕远走弯路。对方的态度实在太恶劣,所以下车时我甩了一句“干X娘”。结果司机飞奔出来追我。

那时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干X娘”这句骂人话跟日语中的“八嘎丫路”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正如我这次亲身体验反映出来的那样,日本人对骂人话往往感觉比较迟钝。

前些天我跟一个中国朋友吃饭,围绕“为什么日语里骂人话比较少”这个问题讨论了一番。这个朋友在日本已经生活10年了,但据说现在发脾气时也还找不到合适的日语词来充分表达内心的愤怒。

比如说,在日语里骂人话除了“八嘎丫路”以外,还有“阿呆”、“気違い”、“変態”等等。翻译成中文就是“呆子”、“疯子”、“变态”的意思,大概在中国人眼里不算什么严重的骂人话吧。所以我的这位朋友抱怨道:“没法痛痛快快地大骂一场,所以日本人容易积累很大的精神压力。”

确实,中文里的骂人话非常丰富,跟日语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学中文有20年了,现在还会遇到搞不清楚意思的骂人话,感觉每年都有新的骂人话诞生。永无止境,记也记不过来。

这个朋友还问我:“为什么日语里没有骂人话?”

我想了想回答说:“因为日本人比较文明啊。”本来是句半开玩笑的调侃,但朋友马上说,“日本人文明?中日战争的时候干出那么残忍的事”。我也不服输地反驳“我并不否认这个。但说起残忍,中国古代的秦国,白起不是还活埋了赵国的40万士兵吗?残忍度谁能比得过中国人”……话题一发不可收拾了。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的讨论交流就是这么困难。

回到骂人话这个话题上,我觉得日本和中国之间的骂人话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差异,大概在于辱骂针对“性”和“亲属”吧。

日语里几乎没有与“性”相关的骂人话。我想起了小时候,孩子们一起唱着顺口溜“你妈是个凸肚脐”,相互斗嘴。日本人顶多骂个“凸肚脐”,中文的话就变成了“干X娘”,所以日本和中国还真是大不相同啊。

另外,关于“家属”也是同样的。在中文里有很多侮辱别人家属或祖先的骂人话。而日文里完全没有。大概,千百年前的祖先被别人怎么骂心里也不会介意吧。日本人的意识里最多认为祖父那一辈算是自己祖先。这跟发现数千年前的家谱后喜出望外的中国人相比,简单得太多了。

这样想来,骂人话里所蕴含的中日差异可以说与中日文化的价值观差异直接相关。

最后顺便说一句,现在日本人最讨厌被别人说的一句骂人话当属“KY”。

这是“读不懂空气”一词的首文字缩写。所谓读懂空气是日本独特的待人接物之道,日本人重视人际关系之“和”,努力维护不去破坏。打破现场气氛的人会遭到周围的厌恶,被打上“人间失格”(做人不合格)的烙印。

这对日本人来说是最耻辱的事,比任何脏话都有效果。个性突出的中国人或许对此很难理解吧。

所以建议各位中国朋友,如果身边遇到奇怪的日本人感到愤怒的话,可以对他说“你呀,真是KY”。对方那个日本人听了后肯定会目瞪口呆,深感难为情转身回去好好反省。



(文化责编:孟定勇 )
标签:骂人 日本 文化 2014年02月20日 09:07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