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历史 > 正文

民国春运连针都插不进一枝了

民国作家李同愈的小说《平浦列车》写的也是“春运”期间的故事。离过年还有一礼拜,一趟从北平开来的列车刚刚驶入天津车站,还没停稳,月台上的乘客就像蚂蚁般一拥而上,“每一节三等车中都挤得满满的了。从来没见过这样挤法,连针插不进一枝了……”民国时期,铁路已经成为大众化交通工具。那会儿在外…

民国作家李同愈的小说《平浦列车》写的也是“春运”期间的故事。离过年还有一礼拜,一趟从北平开来的列车刚刚驶入天津车站,还没停稳,月台上的乘客就像蚂蚁般一拥而上,“每一节三等车中都挤得满满的了。从来没见过这样挤法,连针插不进一枝了……”

民国时期,铁路已经成为大众化交通工具。那会儿在外地上班、求学的人也已经非常多。因此,春节前后,民国铁路客流也非常大,铁路当局也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开始了中国最早的春运。

最早春运临客在何时

笔者查询铁路档案史料,现在能找到的关于民国“春运”最早的资料是1927年广三(广州至三水)铁路管理局上呈交通部的一份呈报。呈报说:“查每岁旧历年关,以习俗相沿,行旅往来,为数甚重。本局为便利搭客起见,向于其时加开快车一次。”后文详细罗列了具体的加车安排,大概是农历腊月二十六到二十八日加开列车一次。从这份档案可以看出,民国时期铁路已经开始在春节期间加开“临客”。这种安排早已实行多年,不是什么新鲜事。

南京上海间铁路春运何时开始

1934年春节前夕,京沪(南京至上海)铁路管理局也向社会公布了过年期间的加开“临客”方案:“当局以废历(国民政府废除农历,故称为“废历”)年关已届,一般内地旅沪人士,多返原籍,度其快乐之新年。连日纷纷离沪者,倍多于平时。特自二月八日起在京沪路上加开三四等车一班,以资调剂。惟施行以来,依然拥挤不堪。故决自十日至十三日止,复加开自沪至锡之特快车一班。”查查万年历,1934年的2月8日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五,京沪铁路的春运从这一天正式开始。1947年春节期间,津浦铁路也特别加开了“还乡”专车,专车的开行时间是1月14日起到21日(腊月二十三到除夕)。

1936年过年期间,京沪铁路局同样在春节前后加开临客。而且,铁路针对上海“工厂林立,劳工众盛”的实际情况,特意组织工作人员到各个工厂,将加车的具体安排及时刻表送到工人手中,以方便他们乘车。这说明当时的京沪铁路(南京至上海间)已经有了春运便民服务。民国春运时间很短。广三铁路春运只有三天时间,后期的京沪、津浦等铁路春运时间稍长,也不过七天。而且均安排在除夕前,过完年后一般不再加开临客。这显然是因为春节后的客流与春节前相比,不太集中,铁路难以把握。

春运旅客多为小生产者

民国春运客流量非常有限,民国的大部分时间,“春节”并不是法定假期。各大学校、机关春节不放假。通过翻看季羡林、夏鼐等人读大学期间的日记就能看出来,当时的大学生,尤其是学校与家较远的学生,寒假一般都不回家过年。民国春运的乘客主要是各种小生产者、小商人等,且以短途客流为主。李同愈的小说《平浦列车》就为我们描述了当时的旅客群体:“日子离新年只有一礼拜了,谁不想回家里快快乐乐吃一顿团圆饭?拉车的也好、做伙计的也好、做工的也好,既然大家都有一个家在乡下,一到残年,就本能地想回家去。”

作家笔下的春运

民国作家李同愈的小说《平浦列车》写的也是“春运”期间的故事。离过年还有一礼拜,一趟从北平开来的列车刚刚驶入天津车站,还没停稳,月台上的乘客就像蚂蚁般一拥而上,“每一节三等车中都挤得满满的了。从来没见过这样挤法,连针插不进一枝了。第一批挤上去的是精壮的年轻汉子,他们的身体像一堆货物,塞在车厢的走道间,彼此直着脖子站着。第二批挤上去的就只好站在靠门口的地方,把车门都撑住了,没有法子关闭。其余的呢,就只好挤在车厢外的站台了。”



(文化责编:任波 )
标签:民国 春运 铁路 2014年01月28日 09:47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