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深度 > 正文

司法考试在宋朝就已经有了

那个著名的德国社会学者韦伯,有一个论断:“传统中国的官吏是非专业性的,是士大夫出任的官吏,是受过古典人文教育的文人;他们接受俸禄,但没有任何行政与法律的知识,只能舞文弄墨,诠释经典;他们不亲自治事,行政工作是掌握在幕僚(师爷、胥吏)之手。”我将韦伯的这句话发到微博上,询问网友是…

那个著名的德国社会学者韦伯,有一个论断:“传统中国的官吏是非专业性的,是士大夫出任的官吏,是受过古典人文教育的文人;他们接受俸禄,但没有任何行政与法律的知识,只能舞文弄墨,诠释经典;他们不亲自治事,行政工作是掌握在幕僚(师爷、胥吏)之手。”我将韦伯的这句话发到微博上,询问网友是否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果然,多数网友都认为韦伯说得很精辟。一直以来,我们确实受到韦伯式历史叙述的误导,以为中国古代社会并没有专业化的法官,或者说,以为古代法官都缺乏法律专业的训练。历史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至少我敢说,韦伯的描述并不符合宋代的司法制度,因为宋朝司法的专业化、职业化可能超乎今人刻板的臆想。

在宋代,士大夫当然不是“没有任何行政与法律的知识”,而是“争诵法令”;宋朝君主也要求入仕者须接受法律训练,太宗曾下诏:“应朝臣、京官及幕职县官等,今后并须习读法令。”(《宋大诏令集》卷二〇〇)宋代的国子监系统设有律学,相当于法学院,优秀的律学生可以直接授予官职;江南一带,还出现了大量传授讼学的法律专业私立学校,虽然不受官方的欢迎,但官府却未能阻止它们的涌现。

在崇尚法律人才之时代精神的滋润下,宋代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的法律考试制度。第一个层次,宋朝在科举系统中设置了一个“明法科”,主要测试考生对于法理、断案、经义的理解。明法科出身的进士,通常可获授法官之职,宋人认为,“自今司理、司法,并择明法出身者授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王安石时代创设“新明法科”,考中者更是尊贵,“新科明法中者,吏部即注司法,叙名在及第进士之上”(《宋史·选举志》)。

第二个层次的法律考试叫做“出官试”。考中进士,只是获得了入仕的资格而已,在授官之前,新科进士们还需要通过一次法律考试,叫做“出官试”。宋朝规定:“今后进士及第,并试律令大义、断案,据等第注官。”这种“出官试”对于明法科进士来言,无疑具有“专业对口”的优势。宋人相信,“非中铨试不许出官,此近世之良法”(《宋会要辑稿·选举》)。

宋朝第三个层次的法律考试最接近于今日的司法考试,叫“试法官”。“试法官”是为了选拔合格的中高级法官,不仅大理寺的高级法官必须过“试法官”这一关,州府的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也需要通过“试法官”。但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有资质参加“试法官”,报考者的人生履历上要求不能有严重犯罪的记录。

“试法官”由大理寺与刑部主持,两部相互监督,以防止作弊,并接受御史台的监察。每年举行一次或两次,以神宗朝的考试制度最为详密:“每日试一场,每场试案一道,每道刑名约十件以上、十五件以下,……至五场止。仍更问刑统大义五道。其所断案,具补陈合用条贯。如刑名疑虑,即于所断案内声说。所试人断案内刑名有失,令试官逐场具录,晓示错误;亦许试人再经试官投状理诉,改正其断罪。通数及八分以上,须重罪刑名不失,方为合格。”(《资治通鉴纪事本末》卷七五)

翻译一下:宋朝的司法考试每次考六场(一天一场),其中五场考案例判决(每场试10~15个案例),一场考法理。案例判决必须写明令人信服的法理依据、当援引的法律条文,如果发现案情有疑,也必须在试卷上标明。考官逐场评卷。也允许应试人在发现自己答题有误后,通过向考官投状,改正错误。考试的分数必须达到8分(不知总分是不是10分),且对重罪案例的判决没有出现失误,才算合格。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司法考试的制度已经非常严密、详备了。

后来“试法官”又增加了考查经义的内容,如南宋时的司法考试改为考五场,其中第一、二、三场考案例判决,第四场试大经义一道题、小经义两道题,第五场考法理。之所以加试经义,是因为法官如果只掌握法律知识与断案技艺,而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不具备领悟天理人情的能力,便很容易沦为“法匠”,“必流于刻”。试经义就是为了培育法官的人文素养。

宋代的法吏,也必须通过司法考试,通常是每三年举行一次法吏考试,“州县吏及衙前不犯徒若赃罪,能通法律,听三岁一试断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四)。考试的方式跟“试法官”差不多。考试合格的吏人才可担任法吏,成绩优秀者还有机会转官,或者提拔进中央法院当法吏。

我们今日读南宋的判词辑录《名公书判清明集》,会由衷觉得宋朝的士大夫们,不但精通儒家义理,也通晓律法,对于法理有着十分通透的理解。不奇怪,他们都是接受过法学训练、从一重重的法律考试中闯过来的。只可惜,宋代建立起来的多层次的司法考试制度,在南宋亡于元兵之后,便不复存在了。



(文化责编:孟定勇 )
标签:司法考试 宋朝 法律 2014年01月22日 10:01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