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集美貌、文才和淫荡于一身的上官婉儿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这首清雅脱俗,曲尽缠绵,一改初唐诗坛“六朝趣味”之风的五言律诗《彩书怨》,便是出自于集美貌、文才和淫荡于一身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虽才华诗文不让须眉,但其人品功过却颇具争议。有人赞…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这首清雅脱俗,曲尽缠绵,一改初唐诗坛“六朝趣味”之风的五言律诗《彩书怨》,便是出自于集美貌、文才和淫荡于一身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虽才华诗文不让须眉,但其人品功过却颇具争议。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极度推崇者有之,轻视鄙视者有之。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中都记载了上官婉儿奉承权贵、淫乱宫闱,并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的负面事件。但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文人却对其人其事评价甚高,譬如开元初,集贤院学士宰相张说在为其诗文作序时说:“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辅佐之功则异。”“独使温柔之教,渐於生人,风雅之声,流於来叶。”大才子张鷟则说她:“博涉经史,精研文笔,班婕妤、左嫔无以加。”至近代以来,愈发被学者推崇。上官婉儿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如此一个才华横溢的美貌女子,为何会在历史上留下如此判若云泥般的评价呢?

上官婉儿,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人,生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唐高宗时西台侍郎上官仪的孙女,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能称量天下的必是一个男孩,谁知生下来的却是女儿,郑氏心中怏怏。满月时,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依呀相应。日后婉儿专秉内政,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果然“称量天下士”。是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所杀,同时被杀的还有其父上官庭芝,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上官婉儿不仅出落得花容月貌,而且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熟读诗书,明达吏事,满腹经纶。仪凤二年(公元677年),武则天召见了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较。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并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后来武则天称帝,诏敕多出其手,时称“内舍人”。《控鹤监秘记》记载,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面首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张昌宗姿容秀美,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春心。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女皇拔出金刀,刺入婉儿前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获赦免。上官婉儿因前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加以遮掩,谁知额刺梅花的婉儿姿容益发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宫中便流行起了这种红梅妆。此后,上官婉儿为了更得武则天的欢心,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从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开始,武则天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

自与张六郎相谑,被武则天斥退后,上官婉儿已知不得再近禁脔,但毕竟春心已动,黑夜难熬,遂与常在宫中值宿的武三思勾搭成奸,二人虽年龄不相当,但因武三思生得颀皙,枕席工夫了得,能解决女人的生理饥渴,上官婉儿也就乐在其中了。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神龙政变后,唐中宗李显复辟,纳上官婉儿为妃,先封为婕妤,后又拜为昭容,并令其专掌起草诏令;此后上官婉儿深得李显与韦皇后信任,专秉内政;其祖父一案也得平反,祖父上官仪被追赠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父亲上官庭芝被追赠为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母亲郑氏被封为沛国夫人。

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安乐公主往来密切,屡次劝说韦皇后行武则天故事,并向韦皇后推荐老相好武三思,遂使韦皇后与武三思恣意淫乱后宫;可笑的是中宗李显也开始信任武三思,常与武三思商议政事。于是,张柬之等人从此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不久,武三思依靠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神龙政变功臣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虽将武三思推荐给了韦皇后,但自已仍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非韦后子)常受武家及安乐公主侮辱,这让太子气愤不已。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动羽林军三百余骑,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李显和韦皇后处,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李显和韦皇后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并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后李重俊兵败被杀。

李重俊事件后,上官婉儿愈发得到李显宠信,她经常劝说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并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替代唐中宗、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作诗,并且数首同作,其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李显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这便是上官婉儿称量天下士的由来。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皆推崇上官婉儿为词宗,“上官体”也成了上流社会的创作主流。

这时的上官婉儿已有了相当大的权力,她仗着李显的宠爱,与安乐、长宁公主及皇后妹、婉儿母等一起,卖官鬻爵,累积财富。想当官的人,只要奉钱三十万,便可别降墨敕,授予官阶,因为敕书外面是钭封的,故时称为“钭封官”。“其员外、同正、试、摄、检校、判、知官凡数千人。西京、东都各置两吏部侍郎,为四铨,选者岁数万人。”(见《资治通鉴.唐纪》)官员充斥朝堂,泛滥成灾。

上官婉儿母郑氏去世后,追谥为节义夫人,婉儿上表将自己的品级由昭容降为婕妤以示哀悼,不久又复为昭容。

上官婉儿请求在宫外另建宅第获得李显的同意,并拨官费供其使用,上官婉儿极尽所能,将住所建造得富丽堂皇。李显又派人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筑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当时,宫禁宽疏,允许官员任意出入。上官婉儿经常与他们交接往来,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职。

年轻英俊的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为宰相的。不久,崔湜在主持考试选才时多有违失,被御史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上官婉儿又为情人多次申诉,终使其官复原职。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李显因吃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送去的毒饼而突然驾崩。韦皇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掌控,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氏一党,拥立其父李旦为帝。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政变将领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以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于旗下。

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七月,上官婉儿被唐睿宗李旦复追封为昭容,谥号惠文。开元初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令宰相张说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上官婉儿以四十七年的生死经历,给后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也正是因为上官婉儿集美貌、文才和淫荡于一身,才使人们对她的评价犹若天壤,这也更增加了后人对她探究的兴趣。其实,对一个人的评价千篇一律并不可取,见仁见智的评价才是最好的。



(文化责编:孟定勇 )
标签:美貌 文才 淫荡 上官婉儿 《全唐诗》 2014年01月21日 17:11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