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盗墓招数六:巨石堵门
另一个反盗墓手段是用自霖石顶死墓遭。在帝王陵中,反盗设计严密。特别是后室(客骞所在)的防盗更严谨。在专供棺棒运行的长长墓道上,从入口到地富一般至少设有兰道石门,多者七道,道道有机关,石门燕迭数吨至数十吨。最外面一层俗称“盘刚墙”,而金刚墙的位置相当穗蘸,艘有知情者很难找到-l雠9年蓿发掘的第一座帝王葭寝,是明神宗朱翊钧自臼‘‘定陵”19弱年5月19日,考吉_人员挖了第一铲土,但直到当年的9月2日,才找到传说中写有“此石到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指路石”,然后才找到金刚墙。
在金刚墙的石门后面,项有一根同样神秘的。自来石”,这块石头,其实是一根长方形的石柱,起抵门棍的作用,有“一石当关,万夫莫开”的奇效。定陵两扇石门十分沉重,高3,3米,宽1,7米;顶门的自来石长达1,6米。
棺椁摆定,人员退出,里面不留一人,这自来石是怎么梅门顶住的?原来,秘密在石门和门轴的设计,两门的对接边缘扣榴,门轴上下端打磨成球状,打凿时,叉在两扇石门中间齐门缝的相同部位,多留出一个凸起的槽口。关闭石门前,工匠将自来石放在地面的石厦凹槽内,通过_把牛茔殊∞工具,7”字状、俗称拐钉的物件套住自来石。当1人员从地宫中垒帮撇出后。先关起I离门,工匠拉动拐钉,让其慢慢前倾。使之与石门上磺留槽口对接。石条倾斜后,借助巨大的重量,会压迫有门轴的石门转动。这时候,工匠迅速拿开拐钉,石门自动关闭,直至完全合缝。两端均插在石槽内的自来石,便将石门死死顶住,不知窍门的人根本无法打开。
陵墓内一般设有多条迷道,盗墓者打开第一道石门后,未必就能找到第二道门,找到第二道石门,也未必就能打开第三道门,道道石门背后的“机关”也不尽相同。
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时兵分几路。在盗慈禧陵寝时,地宫的最后一道石门拦住了他。本来打算用炸药炸开的,但又怕震坏陵内宝物,遂改用笨法子,撞。40名士兵用粗木杠子,硬是将石门撞开了。后来,调查人员在现场调查时发现,项门的自来石被撞成了几截。
另一路士兵在盗掘乾隆皇帝的裕陵时,怎么都打不开玄宫前的石门,情急之下,只好将其炸开。石门炸开后,士兵惊讶地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奇事:裕陵内葬有乾隆和孝贤纯皇后、哲敏皇贵妃等6人,其他五个桔椁都在石床上,唯独乾隆盼棺椁“走”了下来,成了“自来石”,将石门死死地顶住。
迷信的说法是乾隆地下有知,知道有贼人要来盗掘裕陵,便只身下来顶门。但同样的奇事在1975年,考古专家清理裕陵地宫时又出现了,乾隆的棺椁又“走”下来顶门了。有专家认为这是地下水的浮力作用,将棺漂起来所致的,但是其他五具为何不动呢?而且乾隆的梓棺四角有重石固定,如果是地下水的浮力作用,当有很大的波浪才成啊,而渗进来的水显然不存在这个条件。
乾隆棺椁顶门一事,至今专家未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考古结论,成了有趣的谜题。
反盗墓招数七:深藏伏火
《汉旧仪》里所言,“将作营陵地,内方石,外沙演,户交横莫耶,设伏弩、伏火、弓矢与沙,盖古制有其机也。”这段文字中透露出,古墓中的“伏火”是古人反盗墓设计的传统手段之一。
这种古墓也有一个名字,叫火坑墓,有些地方的盗墓者俗称火洞子。
曾震惊世人的长沙马王堆1号墓(“辛追墓”),就曾出现“伏火”。这座墓的发现颇为传奇,该墓位于长沙市东郊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据地方志记载,此处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
1971年,各地纷纷开始以“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为内容的备战运动,驻守在长沙市东郊的军方医院看到高达几十米的马王堆,决定将高堆挖空,建一座秘密的地下医院。
打孔探测中,有一种冰凉的气体从孔中喷出来,作业人员想试试喷出的气体压力有多大,便往里面灌水。但水竟然反溅了出来。有经验者便想到了火洞子,划着火柴一试,凉气啪地一下就烧了起来,于是,他们就推测下面必有未经盗掘的古墓。
作业部队及时将异常情况报告给了湖南省博物馆。1972年初,考古专家对此墓进行了全面发掘,两千年前那位名叫辛追的利苍侯夫人。才得以出现在现代人面前。伏火颇令盗墓者恐惧,但古墓中的伏火到底是不是反盗设计,学术界却存有争议。墓中有无伏火,成为盗墓者判断古墓是否被盗过的经验之一,如果有火出来,基本上可以断定,此墓完好无损。
反盗墓招数八:置放毒物
古籍中,毒墓的记载很多,汉广川王刘去盗掘战国古墓魏襄王冢时,除了发现墓是铁汁浇灌之外,在打开后还有惊人发现,里面竟然喷出一种有毒气体,“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
古代人常使用的毒物是水银,在秦、汉及之前的陵寝中,使用水银的记录较多,齐桓公墓内便置有水银池,水银蒸发形成的毒气。给盗墓者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置水银在陵墓中,最着名的当是秦始皇陵。《史记秦始皇本}己=》(卷6)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陵使用的水银量惊人,注满了陵内的整个地层,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地下毒河。试想,在密封空间内,如果有盗墓者侵入,谁还能活着走出来?
古墓中的尸毒、毒气到底是古人有意放置,还是后天形成。在考古界也有争议。古人在临终前几日,知自己寿限到了,往往会服食丹砂一类的东西。以保证死后尸体久放不腐。还有一个原因。包括帝王在内的古人迷信增寿一类的不老药,丹砂、不老药这些药中,都含有水银一类的有毒物质,累积在体内、骨骼间,时间久了肯定要散发出来,客观上也就形成了“尸毒”。
不管古墓中的毒是哪来的,但毒墓确实是存在的。所以,后世盗掘者或考古专家都会小心谨慎,防止中毒。
反盗墓招数九:屠杀工匠
在所有反盗手法中,殉杀活口是神秘的,当然也是最违反人权的。
当年,赢政于河北沙丘平台死去后,嗣位的秦二世胡亥将其尸体运回咸阳,葬于骊山附近已营造多年的陵内。葬事完毕后,为防止泄密,胡亥便下令不留一个活口。胡亥究竟殉杀了多少活口,具体无数据,司马迁仅以“死者甚躺”做以总结。如果先后被罚去修陵的70万人都被处死了,那将是世界殉杀之最了。
在早期帝王级葬事中,一般都会将工匠和知情人就地处决,这已成为一种旧例陋习,并美其名日“殉葬”,实际上,这是防止知情者泄密而采取的灭杀活口行动,是一种反盗手法。
中国古代帝王葬事中最为着名的殉杀事件,是成吉思汗死后发生的。此事不只中国人有记述,国外人也留有文字。当时游历东方、带有罗马教皇特殊使命的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译文)中记载。在运送成吉思汗灵柩的途中,护送的人要将途中遇到的所有人杀死作为殉葬者,并对他们说;“离开现世到阴世去服侍你们驾崩的主人吧。”
他们确信,被杀死的人在阴间还会成为大汗的奴仆,他们又把最好的马匹杀死供主入在阴间享用。当成吉思汗的尸体运往阿尔泰山时,护送的兵马沿途杀死了将近两千人。
反盗墓招数十:咒语恐吓
上面所说的反盗招数都是“实招”,有一种“虚招’。一咒语,也是一种反盗墓手段。虚招虽然虚。却不失高明,从心理上绝杀盗墓者,令其不盗而退。
世界上最着名的咒语出自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金字塔)。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死去时只有18岁。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及其同伴进入了图坦卡蒙的陵墓。图坦卡蒙的棺室由两个武士塑像守护,内有4个金色的神龛,一具水晶石棺和3个套棺。戴着金面具的图坦卡蒙躺在纯金制成的内椁里,棺木上有一句咒语——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此外,棺上还有一句话——我看见了昨天,我知道明天。
图坦卡蒙的脸上有一道伤疤,通过x射线检查发现,图坦卡蒙的脑后部受伤,考古学界认为当时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
图坦卡蒙的死因还没有弄清楚,咒语便应验了,霍华德·卡特被小小的蚊子叮咬后感染,然后便神秘死亡了。
接下来,21名与霍华德·卡特一道参加图坦卡蒙陵墓考古发掘的相关人员,先后死于非命,“绝命咒语”的传说不胫而走,轰动了全球。
此后,在其他一些古埃及陵墓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文字,警告亵渎这个墓穴的人会被鳄鱼或蟒蛇吃掉。
咒语对盗墓者的威胁来自精神层面,可以造成很深很强烈的心理暗示。古人很相信咒语的神奇和魔力。
近来的科学发现证实,古埃及法老的“绝命咒语”并不神秘,考古人员先后死亡是因为金字塔中充满了可怕的致癌气体氧气,这是致考古人员非正常死亡的真正元凶。但新的谜团又出来,这高深度氡气是怎么产生的呢?至今没有人能解开此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