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李鸿章是如何“布局”中国近代工业的

中国近代工业是由曾国藩开山,李鸿章来做“局”的。从1862年开始,李鸿章一共做了多少个“局”?你要不去数一数,还真是说不清楚。他做“局”,先从上海开始,做了个洋炮局,接着在苏州,还是个洋炮局。他那时,已知道洋炮厉害,要造了洋炮来攻打太平天国,而造炮,先要做个炮“局”。不久,他就发现…

中国近代工业是由曾国藩开山,李鸿章来做“局”的。

从1862年开始,李鸿章一共做了多少个“局”?你要不去数一数,还真是说不清楚。他做“局”,先从上海开始,做了个洋炮局,接着在苏州,还是个洋炮局。他那时,已知道洋炮厉害,要造了洋炮来攻打太平天国,而造炮,先要做个炮“局”。

不久,他就发现,造炮不算什么,关键在于机器,最要紧的,还不是造炮的机器,而是制造机器的机器,这是容闳告诉他的,他转告恭亲王:欲学外国利器,莫如寻觅制器之器。为此,他买下上海虹口一家美国商人的旗记铁厂,筹建江南制造总局,朝廷允诺拨江海关名下的二成洋税为该局常年经费,生产枪炮、弹药、军舰,后来还炼钢,以此拉开了中国工业革命的序幕,建立了近代国防工业体系。

当时,他有一个心结,从军事上来看,将国防工业体系放在沿海一带并不安全,应该往内地迁,但从经济上来看,沿海一带交通方便,除了成本上比较划算,还因其处于近代工业化的前沿,能跟上发达国家的发展。他想来想去,最后还是经济观点领先,提心吊胆,也没往内地迁。

不过,他在署理两江总督任内,还是将苏州洋炮局迁到了金陵,厂址就在南门外雨花台扫帚巷,改名为金陵机器局,简称宁局。地名改了,厂名也改了,将“炮局”改为“机器局”,说明他对“制器之器”的重视,经此一改,他的眼光也就从军事转向工业,开始以工业为主导了。

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有一观点,他说,城市缘起于贸易,两地、乃至于两国之间的贸易,都是水运最为便宜。所以,城市兴起,要么靠近河流,要么就在出海口。他算过一本账,在比较了陆运和水运的成本以后,得出一个结论:假如世界上只有陆运,那么从伦敦到加尔各答的贸易就无法进行,因为没人能经常承担陆运高昂的成本,而有了海运,贸易就可以在这两地之间顺利进行。

海运使贸易全球化,别说从伦敦到加尔各答,就是从伦敦到上海,贸易照样开展起来。五口通商以后,为什么是上海而非宁波取代了广州?就因为整个中国都要出海,而长江,就是中国出海的大动脉,上海则在长江的出海口上。以沿海口岸论,上海、宁波、广州三地皆优,若要拉动整个中国,还得上海。

沿水运布局

上海古已有之,但并非有名的口岸,原本是个小渔村。吴淞江源出于太湖,东流入海,有一条支流叫“上海浦”。

为什么叫做“上海”?因那支流由南而北,北“上”入吴淞江,经由吴淞江出海,所以,叫“上海”。还有一支流,由北而南,南“下”入吴淞江出海,故名“下海”。

上海下海,始于宋代,宋代治水,沿吴淞江两岸,约五里许,凿一入江水道——“浦”,一江开浦十八条,上海浦在南岸,南宋时,已成商埠,下海浦在北岸,还是渔村。明初,下游淤积,流域水患,只好引水分流,一从浏河入长江,一改道黃浦,疏浚后,反而由支流升为主流,夺吴淞口入长江,史称“黃浦夺淞”,“下海”因之萎缩,“上海”兴起。宋时,尚以吴淞江为主流,将流域划分为“上海”和“下海”。明以后,就“剪取吴淞半江水”,改以黄浦江来分浦东与浦西了。

水主财,要靠水运,“上海”因黄浦江水运而兴,“下海”由吴淞江水枯而衰,以至于连地名都不存在,不光“下海”的地名消失了,就连吴淞江在上海一段的名字也改了。

上海开埠以后,有英国商人沿吴淞江溯流而上到了苏州,就把吴淞江叫做“苏州河”了。1848年,英领事与上海道台订立扩大租界协议,便将吴凇江正式更名为“苏州河”。

正名,定名分,本来是中国圣人的事业,属于行政区划的地名,得有当今“圣上”恩准才行,可英夷不管这一套,找个缘由,就将地名改了,这岂非“以夷变夏”?英夷要改,那就让他改好了,上海人也跟着起哄,真的就将吴淞江叫做“苏州河”了,没人跟英夷较真,可见当时王权势微。

李鸿章来到上海时,吴淞江已改称“苏州河”了,他也没来拨乱反正,而是在松江——吴淞江入黄浦处,做了个洋炮局,便随波逐流,带着他的炮局,从苏州河到苏州去了。

松江是地名,如果以水名,则加三点水,称“淞”江,因其源流从吴地来,故称吴淞江。李鸿章据此,扼苏、沪,控江南,没反对“以夷变夏”,反而以夷为师,发起洋务运动。

运动始于李鸿章收购美商旗记铁厂,并以此厂开办江南制造总局。美商旗记铁厂,原址在虹口,虹口一名,源自河口,由吴淞江与黄浦江之变迁而来。宋时,是上海浦入吴淞江入口。元以后,上海浦河道被黄浦替代,故其入吴淞江口改称为黄浦口。明代,海瑞疏浚吴淞江,又以黄浦作为太湖泄洪主河道,吴淞江遂为黄浦江支流,而原上海浦入吴淞江故道河口附近的河道仍保留,改称为“沙洪”,上海浦流入黄浦的河口则称为“洪口”。清中叶以后,“沙洪”上修建了一座跨河拱桥,以其形似彩虹,被人称为“虹桥”,此后,“洪口”被“虹口”替代,沿用至今。

其时,虹口被划为美租界,李鸿章在此做局,美侨本来就反对,不幸,又发生了一起炸弹爆炸,他只好迁局,迁到华界去。况其本意原不在此,一旦条件具备,他就要走的。

以军工立命

他早就看好了一块地,在黄浦江的上游——浦西。那里有一座庙,叫高昌庙,他将虹局迁往高昌庙地区。

他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将虹局迁到华界新区去呢?此中隐情,于醒民在《上海机器制造局若干史实考略》一文中有所揭示。于文指出,李鸿章办虹局,有抗旨的嫌疑,因为朝廷在虹局开办前,就已下谕李鸿章调人、机北上,于天津开办机器局,李并未遵旨,反而加快了开办虹局的步伐,将虹局从生米煮成了熟饭,再来奏请。他还请了他的老师曾国藩出马,会衔《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两人一说,便将此事搞定。此折,还附有《唐国华赎罪片》,这位“唐国华”,便是虹局开办的贵人。

那时,唐在海关任通译,有人告他敲诈勒索,被丁日昌关押起来。恰好李鸿章派丁办虹局,便请唐来帮忙,唐欲赎罪,愿捐银买下铁厂。铁厂索银10万两,唐以4万成交,加上其他生产资料2万两,共计6万两,故李鸿章附片为其开脱:“因华商每遇洋船装货,所议合同及水脚总单并洋行保险凭证,均系洋字,华商往往不能辨认,嘱托唐国华翻译,偶然送给银两酬劳,续因翻译较多,并因到关纳税应给税单妥速,遂各相沿送银酬谢。”照此说法,报酬属于工作酬劳,并非所谓“勒索”。

至于李的那篇奏折,于醒民发现,奏折内容多处不实,如:洋匠科而“技艺甚属周到,所有轮船、枪炮机器俱能如法制造”,可半年后,科而便露出马脚:明明只有三十几台造枪机器,偏说有四十余台;明明购厂之价为六万两,偏说四万两:“集资四万两,购成此座铁厂”……

朝廷要机器,李鸿章许诺:就局中机器仿造一份,运往天津。又以“器物繁重,非历年累月不能成就,尚须宽以时日”加以婉辞。朝廷要人,他干脆就说:人“不能离沪北上”。朝廷一连向他要人要了四次,他都没理,此何许人也?丁日昌是也!他说:中国可无李鸿章,不可无丁日昌。

曾国藩明知奏折在关键问题上语焉不详,且多有不实之词,还愿意会衔,这只能说明曾李同谋,事实也如此,丁日昌熟悉内情,说虹局:论创议应归曾李两中堂主政。

那时,捻军横行,僧格林沁战死。李知道,朝廷最迫切的,还不是要他的兵工业北上,而是要他出兵北伐,去剿捻。剿捻,乃当务之急,出兵,他义不容辞,于是大举出动淮军主力。他更知,当时淮军之所以能战无不胜,并非淮军本身有多么精锐,有多么能征善战,而是因为淮军有兵工业支撑,以枪炮胜刀矛,战争从根本上转型,军工乃胜利之本。

要他出兵可以,要他输送枪炮也行,但要他拱手交出兵工业却没门。老师是一面大旗,他要高高举起,他自立于军工,老师未竟之业,他要做下去,也只有他能做下去。他与老师“相视而笑,莫逆于心”,此间兵家心法,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他不止一次以“我知”者称赞老师“深谋远略”。老师教他“迂缓”,他心领了,《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六有《上曾相》一函,信函中说:“非老于兵事者不能道其只字”。

两人以“迂缓”二字,一唱一和。朝廷要曾氏北上剿捻,曾氏迟迟不动,自称“迂缓”,奏请“收回成命”,“另简大员”督师,曾氏心目中,那“大员”已非李莫属。同样,朝廷要李鸿章赴宁接替曾氏,署理江督,李亦以系合肥人氏当以例避为由推辞。此后,曾氏督师,布了个战局,就移交给李了;不久,天津教案又起,曾氏定了个议和之局,又转给李,以此确立李的接班人地位。

虹局动迁之日,乃剿捻成功之时,李为曾氏传人,非仅师生授受,也为朝廷确认,至于天津机器局,朝廷已另起炉灶,让满人崇厚开办。本来嘛,拆了上海建天津,纯属多余,其实,除了示疑,没有他意?朝廷示疑曾李,但立国之本已然转移,转向湘淮军系,从东南到西北,湘军遍天下矣。

1867年,适逢天津机器局开办,虹局也结束了在美租界的“隐居”,从虹口连地址都没说清楚的地方迁往沪南高昌庙旁,建立起真正具有近代性的工业革命的摇篮——江南制造局,从此,始于商战合一,最后走向军工一体的中国工业革命拉开序幕。中国近代城市文明的兴起,多半也留下了兵工业的痕迹,沪南高昌庙一带城市化即如此,《上海县续志》云:“高昌庙,县南七里,因"制造局"而成市。”



(文化责编:孟定勇 )
标签:李鸿章 近代工业 2014年01月20日 14:3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