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推荐 > 正文

明朝大画家仇英的成名之路

仇英在项元汴【1】家一共呆了多少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项元汴的孙子项钦谟在仇英【2】《秋原猎骑图》上题跋说:“仇十洲先生实赵吴兴后一人,讨论余先大父墨林公帏幕中者三四十年,所览宋元名画千有余矣。又得天性之授,餐霞吸露。——无烟火习气,遂为独绝之品,声重南京。”另一种是吴升在《大观…

仇英在项元汴【1】家一共呆了多少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项元汴的孙子项钦谟在仇英【2】《秋原猎骑图》上题跋说:“仇十洲先生实赵吴兴后一人,讨论余先大父墨林公帏幕中者三四十年,所览宋元名画千有余矣。又得天性之授,餐霞吸露。——无烟火习气,遂为独绝之品,声重南京。”

另一种是吴升在《大观录》里说的:“仇英馆饩项氏十余年。”以徐邦达先生的见解,当是后一种“十余年”的说法。

若以“三四十年”计,以仇英不过五十多年的人生来说,几乎一生都在项家了。不过,若非笔误,作为项元汴的孙子,所知当较为可靠。

在跋中,项钦谟不无得意地暗示:仇大师是咱家培养出来的。

仇英在项家的身份,相当于请的师傅,主要的工作,是临摹复制古画,像今天的敦煌研究院等文保单位,有许多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只是对于仇项双方来说,彼此实在太合适不过了。仇英不仅从此生活有了保障,而且通过临摹,深入学习古人精髓,技艺迅速提高,这对一个漆匠出身的画工来说,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以项元汴不差钱的实力,他们能够双向选择成功,说明仇英来项家之前,很可能已经是个颇有名气的画工了。

对于项元汴来说,要找到一个技艺超群,一丝不苟,精工细作,又要求不高,自觉自发,安心工作的好员工,也是太难了。然而,项元汴总能找到这样的人。比如看宋版书,找“文氏二承”掌眼,每次给几斤大米就行了,——还不收银子。如果拿钱说话,以他俩老爸文徵明的崇高地位,肯定不屑一顾,重要的是,——他们真心喜爱这项工作。

在项家工作十余年,仇英一共留下了多少临摹作品呢?

陈继儒《书画史》记项元汴之侄项希宪家收藏就有:“仇英仿宋人花鸟山水册一百幅。”

明代书画家,嘉兴人李日华在《味水轩日记》中记有万历年间他所见到的仇英临《韩熙载夜宴图》与《阿房宫图》长卷。前者有嘉靖壬辰年(1532年)文徵明、王宠,及万历壬子年(1612年)王稚登的三个题跋。王稚登说:

“《韩熙载夜宴图》人间合有数本,惟仇实父所临最称美丽。”

关于《阿房宫图》,李日华说“原画初本系赵千里作图,后为项墨林所得,图已逸去,乃倩仇补之。”

所谓逸去,不知是卖了,还是丢了,从中可见请师傅的作用。好东西价合适,也就卖了,好歹有仇师傅几乎可以乱真的临本在,也算有了安慰。

因为是工作,所以仇英在项家留下的临摹作品当不计其数,在此也就不作统计了。至于仇英临本的水平,那是世所公认的。明末清初,海宁人谈迁在《北游录》里说:“嘉兴项中翰墨林好墨迹古画,多令仇实父英临本,今子孙也不能辨。”

可见,项元汴是一个相当有现代博物馆意识的人。高超的临本,方便别人观赏,有利于原作的保存;原作出手了,还有临本在,可慰相思之情;原作在流传中毁了,精彩的临本,却等于将原作保留了下来;当然,买不起原作的人,也可以买次一等的高仿品。如此到后来,对那些艺术修养远不如自己的子孙而言,肯定是真伪难辩了。

当然,项元汴很快发现,以仇英这些年在天籁阁中深入唐宋大家作品,所积淀起来的本事修养,以自己所拥有的仇英作品数量之大,将仇英捧出名来,倒也是很好的图利之道,甚至于不用卖那些颇令他心疼的前贤名迹了。于是,项元汴力捧仇英,高昂其值,并把他介绍给圈子里的书画名流,巨富大贾们。他还为仇英量身定做,打造新概念:和前辈天皇巨星赵孟頫并列——“赵吴兴后一人”。

果然,仇英声名鹊起,订件纷纷而来,终名列明四家之末。

所以,项元汴将仇英的《汉宫春晓图》卷,定为200金,远在当时最负盛名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之上,当是有意为之。

以我的猜想,项元汴也是现代经纪人制度的开山前辈。

客观评论仇英,我以为他的作品,已极尽妍美之能事了。所谓“赵吴兴后一人”,是指他的画中,具有和赵孟頫类似的复古气息。然而仇的画显然太过工丽,缺乏个性笔墨锤炼和自我性情的抒发,(这也是造成仇英的画被苏州市场大量作伪的原因,因为工丽的画面只需要细致的功夫,而不需要深厚的笔墨驾驭功力),这无疑与他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市场导向有关,也与他的匠人出身有关。

我并不以为仇英出身于底层,就受到了轻视。事实上,明朝科举制度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常事,比如15世纪的苏州状元吴宽,出身于工匠之家。之后探花出身的文渊阁大学士,苏州东山人王鏊,是个农家子弟。

在我看来,因为自身文化修养不够,使仇英局限于职业画家的境地,实在是一种遗憾。吴门画派的精髓,是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品格,以谢稚柳先生对唐寅“南宋画派的优异殿军”的本质认识,堪为吴门代表的,也就是沈、文两家而已。

所以,《明史》中“吴门四家”唯仇英无传,我以为倒不是对其出身的歧视,而是晚明以来,以画品来区分高低的主流艺术思想的体现。

当然,在绘画只是社会分工之一的当代社会,不读书,没文化,早已不再是画家的缺点了。


说文化解

【1】项元汴  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为项忠后裔。

精于鉴赏,好收藏金石遗文,法书名画,因得到一副铁琴,琴上有印有“天籁”二字,遂命名其藏书楼为“天籁阁”。藏书皆精妙绝伦,每遇到宋刻,即邀请文彭、文嘉兄弟共同鉴赏。史称“三吴珍秘,归之如流”,法书名画、古玩彝鼎,鉴别精到,过眼即识真赝。王世贞“小酉馆”藏书3万余卷,其“尔雅楼”所藏宋版更是名闻天下,但时人仍然以为“不及墨林远矣”。当时越中藏书家,当以嘉兴项元汴、鄞县范钦为首。藏书楼还有“退密斋”、“白雪堂”、“墨林堂”等。收藏书画钤有“世济美堂”、“天籁阁”、“墨林山房”、“传家永宝、神游心赏”、“项子京家珍藏”、“檇李”、“世济美堂项氏图籍”、“古狂”、“古檇李狂儒墨林山房史籍印”、“墨林山人”、“项墨林鉴藏章”、“项墨林季子章”、“项墨林父秘笈之印”、“项子京家珍藏”等40余方。因其喜好在古籍书画上累累钤盖图章,曾受到书画收藏家的讥评:“钤印累幅,犹如聘丽人却黥其面”。兄项笃寿,亦富收藏,家有“万卷楼”。

【2】仇英(仇,音Qiú,可参见仇姓),约1498年(一说约1509年)—1552年在世,字实父,号十洲,汉族,江苏太仓人。后移居吴县。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存世画迹有《汉宫春晓图》、《桃园仙境图》、《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桃花源图》、《仙山楼阁图》、《莲溪渔隐图》、《桐阴清话轴》、《秋江待渡图》等。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尽量少写文字,为的是不破坏画面美感。因此画史评价他为追求艺术境界的仙人。





(文化责编:孟定勇 )
标签:《秋原猎骑图》 《韩熙载夜宴图》 2014年01月14日 10:0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