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获了诺奖,作家莫言在图书界绝对堪称炙手可热的超级明星,其巨大明星效应,正在以超凡的速度波及相关的衍生图书。自本月以来,包括《看莫言》《莫言论》等一系列图书纷纷抢滩图书市场。
在这批解读莫言现象的图书中,既有各种人物眼中关于莫言的文坛琐事,也有对莫言文学价值的评介和体悟。这批图书的作者大多为莫言的熟人、茅盾文学奖评委及莫言几十年的朋友、文坛战友,大有拿着放大镜将莫言全方位地“解剖”在公众面前之势。
在《看莫言:朋友、专家、同行眼中的诺奖得主》中,讲述了张艺谋、大江健三郎、余华、刘再复、从维熙、何镇邦、叶开、李敬泽、王尧、帕慕克、基兰·德雷达、谢有顺、邱华栋等人眼中的莫言。而《莫言论》则对莫言登上文坛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不同创作时期,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和剖析,并在莫言创作中的角色定位、地域特色、艺术手法、创作的价值判断和审美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中国·百年之痒:聚焦莫言》则从百年中国的诺奖情结,莫言的人品、文品、作品,莫言获奖后对中国文坛今后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莫言现象”进行了剖析,帮助读者理解莫言作品的风格和意蕴。
在图书出版界业内人士看来,大家竞相出版莫言的衍生类图书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一位作家获得诺贝尔奖了,市面上还没有相关研究解读他的书,那就太奇怪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类书甚至出得太少太仓促,当然,也只有光环无限的诺奖,才能成为促成这类图书上市的巨大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