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站点地图
登陆
注册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区域 > 正文

名人频惹纠纷方舟子韩寒最火爆 于丹最尴尬

发布者:张雅萍                  
末日神马都是虚的,搜肠刮肚“盘点”起来才知这一年的质感。2012年,有了万能的微博“助阵”,文化圈的争拗、掐架显得特别频繁。其中的是非曲直,听凭各位看官评说……方舟子VS韩寒最火爆:代笔时至今日,网上时不时还会蹦出以中学语文老师式的“语文手术刀”来“解剖”赛车手韩寒某篇博文的帖子,足…

  末日神马都是虚的,搜肠刮肚“盘点”起来才知这一年的质感。2012年,有了万能的微博“助阵”,文化圈的争拗、掐架显得特别频繁。其中的是非曲直,听凭各位看官评说……

  方舟子VS韩寒

  最火爆:代笔


  时至今日,网上时不时还会蹦出以中学语文老师式的“语文手术刀”来“解剖”赛车手韩寒某篇博文的帖子,足以证明这场始自2012年年头的“打假”大战,在健忘的网络时代显得多么不同凡响!

  事件的导火索是2012年春节前的一篇博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麦田在博客中公开质疑韩寒作品另有代笔。1月16日,韩寒发表博文《小破文章一篇》回应质疑,称“我的每一个字都是我亲手写下的”,并悬赏2千万“奖励”找到幕后团队操作证据的人。随后,方舟子应声加入战团,将质疑声推向高潮。1月19日至28日期间,方舟子在微博上连续发表《造谣者韩寒》等多篇文章,指出韩寒作品为他人“代笔”与团队“包装”的结果。而韩寒整理了1997-2000年间的手稿、通信、素材本等资料,声势浩大地提交司法鉴定。

  双方都是网络名人,影响力巨大,江湖为之搅热。二人在微博和博客上展开隔空骂战,“挺韩派”和“倒韩派”实力相当,各执一词,又互有倒戈。韩寒曾一度起诉方舟子,后又撤诉,风波渐息,大有不了了之的模样。韩寒的文史水平及独立作家如何自证清白等问题,其实仍然是一个问题。

  刘俐俐VS《非你莫属》

  最同情:面试

  一开年,天津卫视求职真人秀《非你莫属》中的一段视频片段在微博上疯传,从新西兰回国的80后“海归女”刘俐俐“火”了。她参加一份平面媒体文字编辑工作的面试,却在简短的问答后,与主持人张绍刚和多位公司高管面试官针锋相对,就各种话题展开互“掐”。最终刘俐俐被全场灭灯,带着愤怒离开舞台。

  在爆炸式的转发和评论中,超过七成网友对刘俐俐表示同情,参加讨论的众多名人大V们也“一边倒”支持。有网友认为,主持人和面试官对刘俐俐的“围攻”表现出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让人看得愤怒;而刘俐俐的表现不卑不亢,值得肯定。也有人认为,一切选秀都是主办方策划的结果,说白了就是炒作。随后传出的消息,刘俐俐似乎已尝试着走入主持人的行列了。

  无论如何,网友对刘俐俐“遭遇”的同情与共鸣,一定程度上影射出“过来人”与“新晋者”之间的沟通断层,以及年轻人对平等的诉求。

  蒋勋VS江弱水

  最文艺:撕扇


  4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江弱水接连在媒体上发表《撕扇记:美言不信的蒋勋》、《撕扇记二:美言还是不信的蒋勋》等文章,对台湾作家蒋勋先生做了不留情面的批评,指其为“中文世界的三聚氰胺或塑化剂”,读来如同“遇到大忽悠”,引起骚动。作家廖伟棠、张晓舟、王晓渔等也在微博发表评论,认同这种批评,甚至称蒋“轻浮无耻”。但也不乏读者反对,认为蒋勋的作品为普及读物有价值,这样一竿子打翻在地失之粗糙与偏颇了。

  继而,“蒋勋的作品有缺点,但要在大陆找一个这样的美学普及作者来包装,还是不容易”的声音也起,争论又从蒋勋作品的“硬伤”,指向以“百家讲坛”和畅销书代替学术交流的文化语境,而眼下随意授衔“华语创作巅峰之作”、“美学大师”的“港台图书热”也挨到了斜刺一枪。

  蒋方舟VS不服气的网友

  最年轻:主编

  22岁的蒋方舟今年7月从清华大学毕业,即被任命为《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引起网络评论一片哗然。

  最受争议的是她是否具备足够从业经验和社会阅历,达到任职资格。有人直接表示,蒋方舟大学毕业便任此媒体高管职位,“让那些十几二十年兢兢业业工作还只是个编辑的人情何以堪”。对此,《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回应:“蒋方舟2008年9月入学时即被本刊聘为特约记者,2010年4月升任主笔。这么说吧,老员工了。”

  蒋方舟一直就生活在公众的焦点中,她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4年前,她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选拔,降60分录取,已成争议焦点。其母亲尚爱兰也是位有名气的女作家,因此有网友称蒋方舟为“文二代”。

  当然,也有很多人站出来,批驳对“蒋主编”的质疑是出于“酸葡萄”心理,堪称“论资排辈和应试教育的双重余孽”。至于她到底带给了这份杂志怎样的变化,倒没人能说得清了。

  邹恒甫VS北大

  最夸张:“梦桃源”

  邹恒甫以著名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的身份,通过微博爆料,北大的院长(还包含教授、系主任)奸淫梦桃源服务员。这条有“诽谤”嫌疑的微博被转发7万多次,此事迅速发酵成一个公共事件———北大“梦桃源事件”。在众多网友围观和追问下,北京大学作出回应,称微博所说是不实内容。

  8月29日晚,邹恒甫在微博表示“梦桃源事件”实际是自己说话夸大,但是自己确实了解北大少数领导和教授好色淫乱,已经给北大纪检委提供了最新的线索和材料,将会继续推动调查。8月31日,北大又发表声明称,邹恒甫歪曲事实、无视法律、愚弄公众,破坏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已对他起诉。

  大学早非象牙塔,更不是什么“世外桃源”。这场有关北大的“口水仗”,在大批“宁可信其有”的看客围观下,反射着社会对今日之大学精神深深的失落。

  韩德强VS老人

  最直接:“汉奸”


  北航教授韩德强在9月北京举行的反日游行中动手打了一位老人家,视频被人在网上曝了光。事后,韩德强发微博进行辩解。当天,游行队伍中有人打着毛主席像和“毛主席,我们想念您”标语在走,但一位老人出现,认为借此来保卫钓鱼岛不现实,还说:“想个屁。”韩德强上前争论,并骂老人是“汉奸”,两人骂架之余动起手来。韩德强扇了老人一耳光,老人也并不好惹,还手打落了韩教授的眼镜,额头都出了血。两人被劝架的群众拉开后,韩德强又上前扇了老人一耳光。

  韩德强接受采访时,对“打人事件”声言认罪不认错,宁可为此被拘留,也不能让“这等汉奸”放肆、猖獗!随即,网友的不满愈加明显:“打人怎么还能有理了?———怀念毛主席不意味着就能保卫钓鱼岛,不怀念主席也不等同于卖国汉奸。”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打老人之错,一则有伤风化,二来违反治安条例,再则有悖精神信仰伦理。当下提倡“理性爱国”,实不可罔顾理性。

  马悦然VS山东“文化干部”

  最跨越:诺奖


  10月21日,国人还沉浸在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惊喜之中,著名汉学家、诺奖评委马悦然已在中国的公开演讲中透露,经常收到一些中国作家写信给他要求推荐评选诺奖。“有位山东的文化干部半年前给我寄了很多画、古书,还说他本人很阔,奖金我可以留下,名誉归他,我都退回去了。后来发现,他开始给瑞典学院诺贝尔奖小组主席写信了。”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包括莫言、张炜、王兆山等在内的数位山东籍作家“躺枪”。

  反应敏捷的中国 80 后代表作家张一一出头了,他公开表示:马悦然、陈文芬夫妇如不立即正式公布所谓“山东文化干部”的真实姓名和身份,他将会联合2012位中国作家共同作为原告,把马悦然夫妇告上法庭!还要求他们公开赔礼道歉,并索赔名义上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2012 元。不堪重压的山东省作家协会也要求马悦然立刻公布那个“山东文化干部”的姓名,以正视听。最后,马悦然委托妻子陈文芬发表声明,称该“文化干部”是“不属于山东作协”体制的“业余作家”。

  占海特父女VS沪籍市民

  最民生:约辩


  15岁的女孩占海特,因非沪籍不能参加中考,辍学在家。10月21日,占海特在她个人实名认证微博上高调“约辩”:“京沪非户籍家长到教育部门上访,要求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屡遭户籍居民包括年轻未婚居民阻挠……为了正义和真理,本姑娘邀请京沪户籍人士于10月25日在大沽路100号上海教委辩论,欢迎报名参加。”

  25日,20多名沪籍人士与20多名支持放开异地高考的家长代表来到约辩现场,双方剑拔弩张、水火不容,甚至出现了“蝗虫滚出上海!上海不需要外地蝗虫!”等标语。非沪籍家长也不示弱,针锋相对地喊出“争取高考权利,教育平等,我们是新上海人”的口号。异地高考权益之争在今年备受关注,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有关政策,但最引人注目的北上广三地却还基本“按兵不动”。人们关心的不仅是“蝗虫女孩”的命运,而是广大外地学生对教育公平的诉求,能否撼动本地居民的资源特权。

  于丹VS昆曲戏迷

  最尴尬:起哄


  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的一场昆曲名家的演出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作为嘉宾,在堪称“国宝”的十多位昆曲老艺术家谢幕后上台致辞,却被观众哄下台。虽然事后不断有当事人澄清,起哄中没有出现“滚”一类的无礼词汇,观众也绝非只是北大学子,但场面之尴尬足以引起轰动。

  此事一经微博曝光,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观众是对被于丹“代表”感到不满,提出抗议;有人则觉得于丹当天着装不当,黑丝短裙加高跟鞋的装束不宜登台;不过也有另一种意见认为,粗暴地将嘉宾哄下台这种行为有损北大、或者说昆曲戏迷的形象。事后,于丹微博上回应,称当天“时间实在太晚了,对台下的朋友们我也很过意不去,其实我只想鞠一躬”。但这远未能阻止公众对她的舆论“追剿”,于丹自成名以来的种种做派、风格、学术“硬伤”等,一一被拿来“清算”。其实,“捧杀”和“棒杀”都是非理性的造像运动,对于于丹的被哄,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

  冯小刚VS李安VS陆川

  最较劲:大片


  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冯小刚《一九四二》、陆川《王的盛宴》,三部不约而同探讨绝境与人性的电影,组成了“史上最另类贺岁档”的三强阵容,在2012年岁末“掐”上了。善于总结的网友一针见血:“冯小刚和李安的距离,还差100个陆川!”

  三部大片上映后,各界评论纷至沓来,似乎胜负并无太多悬念。李安不出声,但观众公认《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李安再商业也会有光辉”。冯导费尽心力拍出了《一九四二》,但实在架不住左一句“虐心”、右一句“用IMAX协议欺负人”的非议,主动摆出姿态要拒绝“脏水”。倒是陆川的《王的盛宴》惹了“雇用网络水军”这瓢“脏水”上身,尽管有舍身揭破“行业潜规则”的勇气在,但也令这部片子的口碑更加莫测。

2012年12月25日 09:48    [查看原文]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0)
本周排行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足球 篮球 娱乐 电影 音乐 财经 金融 能源 科技 数码 IT 女人 情感 职场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装修 二手 汽车 购车 养车 动漫 动画 漫画 文化 教育 图片
关于优府网 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 2008-2012 优府网 Copyright 2007-2012 uni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固定刊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