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站点地图
登陆
注册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区域 > 正文

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玛琳娜·伊凡诺芙娜·茨维塔耶娃

发布者:孟定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罗茨基曾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宣称:茨维塔耶娃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有人问:是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吗?他答道: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诗人。有人又问道:那么,里尔克呢?布罗茨基便有些气恼地说:在我们这个世纪,再没有比茨维塔耶娃更伟大的诗人了。而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罗茨基曾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宣称:茨维塔耶娃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有人问:是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吗?他答道: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诗人。有人又问道:那么,里尔克呢?布罗茨基便有些气恼地说:在我们这个世纪,再没有比茨维塔耶娃更伟大的诗人了。而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主席埃斯普马克也认为,茨维塔耶娃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她的遗憾,更是评奖委员会的遗憾。茨维塔耶娃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与她同时代的诗人爱伦堡曾经这样评价她:“作为一个诗人而生,并且作为一个人而死”。

 

    对于茨维塔耶娃来说,诗歌延续了她的生命。她与帕斯捷尔纳克、里尔克之间短暂而不朽的书信,脚注了绝对孤独时那些漫无目却又无法抑制的的幻想,柏拉图式的情感,最终化为精神的皈依。作为交谈的核心的她,她的热情曾令另外两个作家感到了压迫,直到交谈被勒令终止,也丝毫没有减弱。当然,这终止是被动的,死亡的亲自参与令这场三方恋情戛然谢幕。里尔克的死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她挥之不去的魔咒,我们从文字间已经难以百分百地体察出她那时的心境。在里尔克死后翌年,她发表了《你的死》,用来纪念这位文学的导师朋友,依旧浓烈的热情,是她对于死亡的意志跨越。但她没有帕斯捷尔纳克那般幸运,活着时,就成了不朽。她后来的死,不带一丝殊荣。

 

   “作为一个人而生,作为一个诗人而死”,这是茨维塔耶娃评价马雅可夫斯基时的话;金斯堡在评价她时,则用“作为一个诗人而生,作为一个诗人而死”为结语。对于她的文学成就,不乏有对其命运的同情者,毕竟苏联的历史,我们复刻过。但不同的是,她作为一个诗人,其成就中,死亡所占有的比例微乎其微,她的作品一直独立着存在,连流派的参与感都没有。这是后人谈及她时能保持高纯度敬意的原因。如果允许刻薄的话,我想对于她的死,我们过于自作多情。她早期作品《祈祷》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整个生命只是我的一本书……你给过我童年,比童年更美妙,不如给我一个死——在我的十七岁”,而命运之刃迟到了很多年,我想,应该是等待她完成自己作为诗人的使命。

 

    诗人是天生的,她是被选中的宠儿。颠簸的命运从没有对她的写作行程打断,而同时代的诗人境遇也并不乐观,她的挚友或多或少都面对过高压下的恐怖,那些名字同样熠熠生辉,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伟大的谱系,不仅描述了特殊时代景观式的通览,也将这个民族的精神纵深完成了高度的提纯。

 

    她的诗一直有着刚性的强度,在探讨存在时,她的孤独会被浪漫主义情怀所掩饰。而她的经历、她的教育背景,则让她的孤独有着深切的理由根基。她试着让孤独将成为孤独的存在,并且也做到了这一点。因此,这这本书前言中所述的乡愁,大概是被引申后的概念。她对于友情的期望,对于俄罗斯的情感,是源于某种共鸣的渴望,孤独被允许存在了,就会需要一个位置去安放。那些写给朋友、民族的组诗,都是一种寻求的凭借,如果可以平静地面对死亡,死亡又将面对什么呢?

 

   

 

标签:诗人 茨维塔耶娃 2012年12月24日 10:49    [查看原文]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0)
本周排行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足球 篮球 娱乐 电影 音乐 财经 金融 能源 科技 数码 IT 女人 情感 职场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装修 二手 汽车 购车 养车 动漫 动画 漫画 文化 教育 图片
关于优府网 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 2008-2012 优府网 Copyright 2007-2012 uni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固定刊物许可证